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柳八首·其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柳八首·其二》

作品名稱: 《楊柳八首·其二》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楊柳八首·其二》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1]

這首詞約作於唐文宗大和(827—835)、開成(836—840)年間。溫庭筠的《楊柳枝》和許多新創的詞調一樣,既是詞牌的名稱,也是題目。像《楊柳枝》這樣形式的歌詞,和《竹枝詞》《涼州詞》等一樣,只有在倚聲歌唱時才有區別,作為書面文字,它與七絕略無不同。

詩詞正文

譯文

南宮內苑,東牆路旁,那是天子走過的地方。溫柔的柳絲已知春的來臨,又吐出嫩綠,泛起鵝黃。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紅的臉上又有幾分彷徨。為什麼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卻獨愛柳絲只為它愁傷斷腸。

賞析

溫庭筠的八首《楊柳枝》描寫的都是宮苑邊的楊柳。這一首寫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觸發的傷別之情。

前兩句明寫柳,而由柳觸發起的別情卻隱含其中。「南內牆東御路旁」一句,暗切楊柳。「須知春色柳絲黃」一句,明寫柳色,柳絲嫩黃,置於綠的春色中,愈顯嬌美動人。此句似從李白詩句「春從柳上歸」和「柳色黃金嫩」化出,為後兩句張本。

後兩句以報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襯,寫行人仍然對柳最傷情,將別情點破。「杏花未肯無情思」,用杏花與柳枝對比,推進一層,說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斷腸」一句是寫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傷別的,還是柳枝,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進了一層。最後一句用疑問語氣,又未直接寫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藝術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寫離情的詩詞通常借柳起興,或見柳生情,而此詞寫行人離情雖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間以杏花相襯,於比較中將柳之牽動人情寫深了一層。如此構思頗有新意,更耐尋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