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沃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沃衍(1179-1231),本名翰列,金代朔州靜邊官莊(今朔城區)人,本屬唐括迪剌部族。

  • 少年時為屯田小吏。蒙古軍入侵,率本部族人在朔州南山荼祀溝一帶抗擊元軍。因功被金朝廷授武州節度使。武州為金邊防,屢經戰亂,殘破不堪。
  • 貞祐二年(1214)二月,元兵又來進犯,楊沃衍率軍民死戰二十七晝夜,斬俘兩千,獲馬八千餘匹,興定元年(1217),因功任中京留守,元帥右監軍。末幾,元兵滅西夏時又來攻金,沃衍率部將劉興哥往來於陝、隴間與其作戰,屢戰屢勝,使元軍未能東進。
  • 正大二年(1225),任元帥左監軍、中都留守。正大八年(1231)元軍大進,金朝大臣大都投降。沃衍敗走鈞州。其部將白留奴呆劉勝降元。元軍統帥令呆劉勝勸降,並許以高官。楊沃衍說:「我出身平民,受國大恩,投降是對我的侮辱。我今唯有一死,以謝國家。」遂向汴京(河南開封)三拜而自縊。從死者十餘人。後部下親近士卒,更衣飾農將屍運回故里,葬於本縣後留村(即後村)村東。

基本信息

姓名    楊沃衍  
本名    翰列     
民族    唐括迪剌部族      
官職    武州節度、元帥左監軍、中都留守 
出生地   朔州靜邊官莊
出生時間  1179年   
去世時間   1231年 
所處時代   金代   
主要成就   抗擊元軍    

人物生平

楊沃衍,一名斡烈,賜姓兀林答,朔州靜邊官莊人,本屬唐括迪剌部族。少嘗為北邊屯田小吏,會大元兵入境,朝命徙唐括族內地,沃衍留不徙,率本部族願從者入保朔州南山茶杞溝,有眾數千,推沃衍為招撫使,號其溝曰府,故殘破鎮縣徒黨日集,官軍不能制。又與大兵戰,連獲小捷,及乏食,遂行剽劫。官軍捕之,拒戰不下,轉走寧、隩、武、朔、寧邊諸州,民以為病。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眾來歸。時宣宗適南遷,次淇門,聞之甚喜,遂以為武州刺史。

武州屢經殘毀,沃衍入州未幾,而大兵來攻,死戰二十七晝夜不能拔,乃退,時貞祐二年二月也。既而朝廷以武州終不可守,令沃衍遷其軍民駐岢嵐州,以武州功擢為本州防禦使。俄升岢嵐為節鎮,以沃衍為節度使,仍詔諭曰:「卿於國盡忠,累有勞績。今特升三品,恩亦厚矣,其益勵忠勤,與宣撫司輯睦以安軍民。」沃衍自奉詔即以身許國,曰:「為人不死王事而死於家,非大丈夫也。」

三年,奉旨屯涇、邠、隴三州,沃衍分其軍九千人為十翼五都統,親統者十之四。是冬,西夏四萬餘騎圍定西州,元帥右都監完顏賽不以沃衍提控軍事,率兵與夏人戰,斬首幾二千,生擒數十人,獲馬八百餘匹,器械稱是,余悉遁去。詔陝西行省視功官賞之。

興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戰功,賜今姓。未幾,遙授通遠軍節度使、兼鞏州管內觀察使。是冬,詔陝西行省伐宋,沃衍與元帥左都監內族白撒、通遠軍節度使溫迪罕婁室、同知通遠軍節度使事烏古論長壽、平西軍節度副使和速嘉兀迪將兵五千出鞏州鹽川,至故城逢夏兵三百,擊走之。又入西和州至岐山堡,遇兵六千凡三隊,遣軍分擊,逐北三十餘里,斬首四百級,生獲十人、馬二百匹、甲仗不勝計。尋復得散關。二年正月,捷報至,上大喜,詔遷沃衍官一階,遙授知臨洮府事。三年,武休關之捷,沃衍功居多,詔特遷一官。

元光元年正月,遙授中京留守。六月,進拜元帥右監軍,仍世襲納古胡里愛必剌謀克。二年春,北兵游騎數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戰於野豬嶺,獲四人而還。俄而,兵大至,駐德安寨,復擊走之。未幾,大兵攻鳳翔還,道出保安,沃衍遣提控完顏查剌破於石樓台,前後獲馬二百、符印數十。詔有司論賞。初,聞野豬嶺有兵,沃衍約陀滿胡土門以步軍會戰。胡土門宿將,常輕沃衍,至是失期。沃衍戰還,會諸將欲斬胡土門,諸將哀請乃釋之。時大兵聲勢益振,陝西行省檄沃衍清野,不從,曰;「我若清野,明年民何所得食?」遂隔大澗持勢使民畢麥事。正大二年,進拜元帥左監軍,遙領中京留守。

八年冬,平章合達、參政蒲阿由鄧州而西,沃衍自豐陽川遇於五朵山下,問禹山之戰如何,合達曰:「我軍雖勝,而大兵已散漫趨京師矣。」沃衍憤云:「平章、參政蒙國厚恩,握兵柄,失事機,不能戰御,乃縱兵深入,尚何言耶!」

三峰山之敗,沃衍走鈞州。其部曲白留奴、呆劉勝既降,請於大帥,願入鈞招沃衍。大帥質留奴,令勝入鈞見沃衍,道大帥意,降則當授大官。沃衍善言慰撫之,使前,拔劍斫之,曰:「我起身細微,蒙國大恩,汝欲以此污我耶!」遂遺語部曲後事,望汴京拜且哭曰:「無面目見朝廷,惟有一死耳。」即自縊。部曲舉火併所寓屋焚之,從死者十餘人。沃衍死時年五十二。

外部鏈接

史籍記載

  • 《金史·楊沃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