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闥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闇公
楊闥公1.jpg
出生 1898.3.10--1927.4.6
國籍 中國
職業 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楊暗公(1898年-1927年),名尚述、尚達,字闇公,又名琨,重慶潼南雙江人。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四川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和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重慶革命領袖。1917年,東渡日本,求救國救民之道,回國後與吳玉章等在四川從事建黨工作,1924年1月秘密組織"中國青年共產黨"。1925年,自行取消中國青年共產黨,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重慶團地委組織部長、書記。創辦重慶中法學校。1926年2月,經中共中央批准,任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首任書記,領導四川國共合作。後兼任軍委書記,與朱德、劉伯承、陳毅共同發動領導了順瀘起義。1927年"三·三一慘案"後不幸被捕,1927年4月6日犧牲犧牲。有《楊闇公文集》傳世。[1]


個人經歷

楊暗公,又名楊尚述,楊尚昆同志的四哥,四川(今重慶)潼南人,生於1898年3月10日。從小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立志救國,1913年入南京軍官教導團學習,加入國民黨,從事反袁鬥爭。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1920年秋,楊暗公回國,在重慶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宣傳活動。1922年,他在成都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1月12日,他與吳玉章等在成都成立中國青年共產黨。1924年秋,楊暗公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組織部長。192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吳玉章、童庸生等四川地區共產主義先驅者一道,整頓和改組四川國民黨組織,實現四川省內的國共合作。隨後,發動群眾開展反帝反軍閥鬥爭,掀起大革命高潮。1925年10月,中共四川地方委員會成立,楊暗公被選為書記。1926年2月,任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10月任地委軍委書記。1926年冬季,楊暗公領導四川黨組織,一方面大力發展工農運動,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於軍事鬥爭。同年11月,中共四川地方執行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成立,楊暗公任書記。12月上旬,楊暗公參與策動駐瀘州、順慶的川軍舉行起義,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戰爭。1927年春,四川反動軍閥與蔣介石勾結起來,加緊策劃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3月31日,在楊暗公等主持下,重慶市群眾在打槍壩集會,抗議英、美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南京城的罪行。四川軍閥劉湘派軍警對集會群眾血腥鎮壓,釀成慘絕人寰的重慶"三三一慘案"。慘案發生之後,楊暗公受到敵人的追捕。4月4日,他在動身去武漢向中央匯報工作時,不幸被捕,被囚禁在佛圖關藍文彬七師的司令部,面對敵人的利誘和嚴刑,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軍閥震懼,割其舌,斷其手,剜其目,最後他身中三彈,於1927年4月6日壯烈犧牲於佛圖關。他以生命和熱血實踐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


英雄事跡

楊暗公29歲的一生,輝煌壯烈,猶如不斷升騰的烈火。他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將武裝鬥爭付諸實踐並為之獻出生命的革命家中的一位。在無產階級上升成為統治階級以前,暴力革命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基本特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先驅者們就開始了對武裝鬥爭的理論探索,毛澤東、蔡和森、李大釗等都曾為此作出過理論的貢獻。黨成立以後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則堅決排斥了和平改良的道路而主張暴力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開展,為黨實踐掌握革命武裝,開展武裝鬥爭提供了契機,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進行過積極的實踐。但是,由於黨處在幼年時期,這種探索一度被錯誤路線所阻撓。

然而,以楊暗公為首的中共重慶地委審時度勢,勇敢地、創造性地邁出了掌握革命武裝,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步伐。1926年8月,重慶地委提出了在四川"扶起朱德、劉伯承同志,造成一系列軍隊"的戰略主張,決定在順慶、瀘州一線發動武裝起義,以配合北伐戰爭。黨中央同意了順瀘起義的計劃,決定在重慶地委內增設軍事委員會,由楊暗公任書記,朱德、劉伯承為委員,陳毅也參加了領導工作。楊暗公以川軍中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軍官掌握的6個旅為骨幹,成立了國民黨川軍各路總指揮部,由劉伯承任總指揮。

順瀘起義於1926年12月初打響,很快便占領了瀘州和順慶,極大地震撼了四川軍閥。這次起義雖然在國內反革命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但是,順瀘起義是中共重慶地委直接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獨立領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它積累了黨領導軍事工作的經驗,參與領導起義並取得寶貴經驗的吳玉章、劉伯承、朱德、陳毅等一批暗公戰友,均成為後來"南昌起義"的骨幹和中堅。

順瀘起義是楊暗公、劉伯承、吳玉章、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為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立下的豐功偉績,他們不愧為我們黨內早期優秀的軍事工作領導人。

在楊暗公的領導下,中共重慶地委在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三個方面開展了創造性的工作,四川地區出現了黨組織堅強,國共合作鞏固,群眾運動高漲,武裝鬥爭聲勢浩大的新局面,一躍而成全國革命形勢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1927年3月,正當劉伯承率軍激戰於前線的時候,英帝國主義製造了南京血案,重慶地委在打槍壩組織抗議帝國主義暴行的群眾大會。3月31日,反動軍閥劉湘與蔣介石勾結起來,向重慶人民大開殺戒,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三一"大慘案。楊暗公同志在慘案中脫險以後,於4月4日乘船前往武漢向黨中央匯報。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於1927年4月6日犧牲在重慶佛圖關下。


遺照秘辛

2012年4月6日,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四川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和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重慶革命領袖楊暗公壯烈犧牲85周年的祭日,位於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的楊暗公舊居陳列館重新布展對外開放。在展出的300多件檔案文獻中,有兩張楊暗公的遺照顯得尤為珍貴。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能夠為犧牲的烈士拍照,並歷經戰亂和"文革",遺像還能夠得以安全的保藏實屬不易。這期間經歷了哪些驚險和艱難,又有着怎樣至今都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密拍遺照 1927年3月31日,楊暗公不顧四川軍閥的威逼利誘,在重慶領導和組織各界群眾,抗議英美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南京的罪行,聲援北伐戰爭,四川軍閥劉湘與蔣介石相勾結,派出大量軍警鎮壓,釀成重慶"三三一"慘案。

楊暗公在群眾的掩護下機智脫險,於4月3日晚攜妻子趙宗楷乘船到武漢向黨中央匯報情況。由於叛徒告密而被敵人逮捕。

趙宗楷被敵人囚禁了2天,後經黨組織和楊暗公的父親多方設法,才托人把她營救出來。楊暗公則被關押在重慶軍閥藍文彬佛圖關的司令部里,特務們連夜秘密審訊他。無論敵人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楊暗公革命意志堅定,誓死不屈,慷慨激昂地痛斥敵人的卑鄙無恥,揭露敵人的陰謀詭計。4月6日夜,他被敵人以無比殘酷的方式殺害於佛圖關。

楊暗公犧牲後,幸得監獄一位同情革命的士兵相告,終於得知烈士遺體的下落,在佛圖關岩下的一塊麥地里找到了被敵人殘忍殺害的楊暗公遺體。家人與黨內的同志一起將楊暗公的遺體運到江北相國寺,滿含悲憤地為烈士整好遺容,並請了一名在重慶開照相館的德國人拍照。由於軍閥遍城搜捕革命志士,只好將烈士遺體暫厝在此相國寺。

珍藏遺照 在楊暗公的影響下,他的弟、妹先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父親楊淮清老人深明大義,同情和支持子女的革命工作。他在雙江的老家以及在成都、重慶租住的寓所,都曾作過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工作聯絡站。老人精通中醫,與劉伯承、吳玉章等革命人士有過交往,並曾為他們免費診病撿藥。

楊暗公在重慶壯烈犧牲後,楊淮清老人悲痛之極寫下祭文:"睹爾之最後光榮樣,知爾為國捐軀……",流露出對兒子革命事業的理解與支持,以及深深的疼愛和眷戀之情。

楊暗公犧牲後,楊淮清老人和兒媳趙宗楷在重慶受到監視,無法立足。他們將楊暗公的3本日記、遺照和其它遺物從重慶帶回潼南縣雙江鎮,藏於自家的閣樓牆洞裡。楊淮清老人還將楊暗公犧牲後的遺照翻拍了好幾份,托最可靠的人轉交給在外地從事革命工作的子女。

1938年,楊淮清和趙宗楷將烈士的遺骸從重慶運回家鄉潼南安葬。看着兒子的遺照,更加激發起楊淮清老人強烈的愛國熱情,他毅然作出決定,把最小的兒女送到延安投身革命。

1948年,楊淮清老人病重去世前,特地叮囑趙宗楷和楊家後人,一定要妥善保藏楊暗公遺物。

在楊家人的精心珍藏下,楊暗公的日記和遺照等革命檔案能夠得以妥善保存,直到新中國成立。

捐獻遺照 1949年雙江解放,楊暗公妻子趙宗楷離開家鄉來到成都,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留守在家的是楊覺民。楊覺民出身貧苦農家,自幼父母雙亡,楊淮清老人將其收養,視為己出,不僅關心她的生活,還供她在雙江讀書。她聰明勤勞、心地善良,楊家兄弟姐妹都外出革命,她在家就承擔起家務勞動和侍奉老人的生活,深受全家人的喜愛。趙宗楷離開雙江時,只帶走了3本楊暗公日記,烈士的遺照等遺物就委託給她保管。

楊覺民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了雙江街道黨支部書記,有着很高的聲譽。

1966年5月,楊暗公的弟弟楊尚昆被打成所謂"彭羅陸楊反黨集團"成員,江青說:"楊尚昆是大地主,楊家沒有一個是好人。"楊家受到牽連,楊覺民處處受到監視,組織也不再信任她。

1967年,楊覺民每天要被批鬥幾次,造反派威逼她交出楊家和楊尚昆的黑材料,並多次闖入家中,翻箱倒櫃,挖地3尺,說地下埋有槍支和材料。

楊覺民擔心保藏了40年的楊暗公檔案落入造反派的手裡,為此寢食難安。楊覺民的丈夫匡復是縣林業局幹部,他知道妻子的心事,也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一天,匡復上班路過縣委大院時,看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彭吉到縣檔案館去上班。匡複眼前一亮,何不把楊暗公的檔案交給國家,有彭吉這樣的負責同志保管,定能萬無一失。

匡復馬上就跟着彭吉來到潼南縣檔案館,這個檔案館坐落於縣城最偏僻的位置,相對安全。他們敞開心扉,很快就談好了捐贈的事情。

第二天中午,楊覺民裝扮成農村大嫂模樣,來到檔案館,被把守縣委大院的造反派盤問,她說是找彭吉的。由於事前已經商量好,彭吉此時正好就在門口等着,順利地就把她帶進了檔案館。

楊覺民交給彭吉的有楊暗公的書信、遺照,還有《新青年》《嚮導》等刊物,這些都是珍貴的檔案資料。

在捐出檔案後不久,"文革"一步步升級,楊覺民受到了造反派更加殘酷的批鬥,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含冤自盡。為保護烈士檔案和維護共產黨人的尊嚴,楊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楊覺民用生命保全的烈士檔案,彭吉和他的同事們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藏着,雖然歷經"文革"期間的種種艱險,但終歸化險為夷,確保了楊暗公烈士檔案的安全。

激勵後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國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黨中央決定為楊暗公修建陵園,並在舊居內舉辦楊暗公烈士生平事跡展覽。這些珍藏於潼南縣檔案館近40年的烈士檔案得以展現在後人面前。在這兩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里,前來祭奠的人們瞻仰楊暗公塑像,頌讀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吟誦事跡牆上記載烈士豐功偉績的碑文,對楊暗公烈士的崇敬和緬懷之情油然而生,大大激勵了人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和決心。


個人信念

"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 "這是楊暗公在犧牲前怒斥敵人的話,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守自己的信念,寧死不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人物評價

1926年9月,黨中央曾指出:"川省現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奮鬥的精神,更有為別省所不及者"。這既是楊暗公和他的戰友們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也是黨和人民對他們的崇高評價。


烈士陵園

陵園地址 位於重慶市潼南縣城郊石碾村尖山子。為重慶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楊暗公烈士,1898年生於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時民族危難深重.烈士抱濟世之懷,十五離鄉.求救國救民之道。曾因策動江陰水師反袁,遭捕於南京,嗣以呼應"五四"運動,而系獄日本。1920年回國返川。投身革命,服膺馬列。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旋轉黨,任中國共產黨重慶地方執委會首屆書記兼軍委書記。與吳玉章、蕭楚女、童庸生、朱德、劉伯承諸同志竭盡心力,為在四川建黨建團、促進國共合作,開展反帝反軍閥的鬥爭,謀劃瀘順起義,策應北伐.推動國民革命卓立偉功。1927年,反動勢力製造重慶"三·三一"大慘案。烈士落於敵手,太義凜然。堅拒利誘,怒斥敵頑,軍閥震懼,割其舌,斷其指,剜其目,遂壯烈犧牲於佛圖關前。時年二十九歲。

陵園規劃 陵園包括直路、車場、洞道、塑像坪、墓地等五部分。目內花木叢生,蒼柏肅立,濃蔭中簇擁着偉岸的楊暗公塑像,寄託着人們對烈士的崇敬與懷念。塑像坪後為暗公烈士的墓塋,至前陳列着朱德、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楊尚昆、聶榮臻、張愛萍、廖漢生、吳玉章、任伯戈等老一輩革命家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陵園左側還有烈士夫人趙宗楷的墓塋和為解放潼南犧牲的解放軍烈士墓群。楊暗公烈士陵園不僅是重慶市西線旅遊的風景名勝,而且在1995年被省、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2009年授予) 八女投江 于化虎 小葉丹 馬本齋 馬立訓 方志敏 毛澤民 毛澤覃 王爾琢 王盡美 王克勤 王若飛 鄧萍 鄧中夏 鄧恩銘 韋拔群 馮平 盧德銘 葉挺 葉成煥 左權 白求恩 任常倫 關向應 劉老莊連 劉伯堅 劉志丹 劉胡蘭 吉鴻昌 向警予 尋淮洲 戎冠秀 朱瑞 江上青 江竹筠 許繼慎 阮嘯仙 何叔衡 佟麟閣 吳運鐸 吳煥先 張太雷 張自忠 張學良 張思德 曠繼勛 李白 李林 李大釗 李公朴 李兆麟 李碩勛 楊殷 楊子榮 楊開慧 楊虎城 楊靖宇 楊闇公 蕭楚女 蘇兆征 鄒韜奮 陳延年 陳樹湘 陳嘉庚 陳潭秋 冼星海 周文雍和陳鐵軍夫婦 周逸群 明德英 林祥謙 羅亦農 羅忠毅 羅炳輝 鄭律成 惲代英 段德昌 賀英 趙一曼 趙世炎 趙尚志 趙博生 趙登禹 聞一多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郭俊卿 錢壯飛 黃公略 彭湃 彭雪楓 董存瑞 董振堂 謝子長 魯迅 蔡和森 戴安瀾 瞿秋白 參考資料: 1. 中國革命先驅:楊闇公的故事 . [2016-4-5] 2. 楊闇公舊居 首次對外開放 . [2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