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姑•阿布都拉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姑•阿布都拉曼

圖片來自itsfun

東姑阿都拉曼•阿都哈密哈林沙(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尊為「馬來西亞國父」、「獨立之父」。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成為馬來亞首席部長。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獨立時,他被推選為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1970年時因五一三事件而辭職,副首相阿都拉薩繼任成為第二任首相。1990年因病逝世,享壽87歲。

早年

東姑阿都拉曼於1903年2月8日出生於吉打州亞羅士打的皇宮。他父親是吉打州第26任統治者蘇丹阿都哈密哈林沙;母親是吉打蘇丹的第四位王妃Che Manjalara (née Nueng Nonthanakorn)。東姑在家中排行第七。由於是庶子,所以他並沒有吉打皇位的繼承權。他童年時居住在吉打皇宮,當他稍微大一些後,東姑會自由進出皇宮並和平民孩童玩耍。雖然他的母親極力反對,可是卻因為忙着照顧蘇丹而管不了他。在當時的吉打,瘧疾霍亂是很普遍的流行病。東姑的兩個兄長和一個姐姐也因霍亂而去世。而東姑本身也患上了瘧疾,一直到他在1920年離開馬來西亞前往倫敦求學時才完全痊癒。

四歲時,他試圖從他母親的僕人手中躲避疫苗接種。他最終還是被抓住,並被帶到他祖母的房間裡接受痛苦的接種過程。

獎學金

東姑阿都拉曼16歲時獲得了一筆獎學金,這使得他可以去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學習[1]。東姑設法在一艘只能載客12人的9000噸的小型貨船上獲得了一個座位,隨後在新加坡登上了這艘輪船。當貨船在巴生河裝卸貨物時,東姑又感染上了瘧疾。他在航行的過程中一直發高燒。1920年元旦,當船航行到Tilbury時還沒有完全復原。不過在那裡,一位叫Eccles的代表接待了他,並把他帶到杭廷頓附近Little Stukeley的臨時新家。當時那個教區的資深牧師是Edgar Vigers牧師,住在一個三層高的磚房中。牧師supplemented his income by tutoring teenage boys who needed coaching towards a variety of minor examinations. He had registered his name with the Crown Agents, and they sent him students,包括東姑。大多數孩子都是英國人,不過當東姑到來時,這個小團體又加入了三個暹羅(今泰國)男孩。

在英國村莊生活對東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起初,他大部分的時間和暹羅(今泰國)的孩子們玩耍。不久後,他買了一輛自行車,並和一些青少年成了朋友,在晚上踢足球。這些青少年比東姑更重更慢,東姑可以準確地踢足球,帶球跑步的速度比他們任何人都快。很快的,東姑開始在右邊鋒位置上為小斯蒂克利球隊定期效力了。在村里從來沒有人聽說過馬來亞人或馬來人,於是他們親切地稱呼他「鮑比」。

大約一年後,東姑意識到,他的學習進展甚微。他坐火車從亨廷登到倫敦和去他的代理人的辦公室去看他的監護人Ezekiel先生。Ezekiel安排東姑到劍橋與巴茲爾•阿特金森先生生活,阿特金森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他要東姑準備參加稱為的「Littlego」大學入學考試。一個印度學生則教授東姑幾何。東姑努力為自己的考試進行準備,在一年後的夏天參加考試。結果發表時,東姑的所有卷子獲得了很高的評價、整個考試合格。他於是被接受為劍橋大學本科生,被分配在聖凱瑟琳學院的住宿(格蘭德大道11號,一間客廳和臥室)。

吉打州的攝政要求東姑在劍橋大學學習法律,這樣在他回國後在民政服務中有才可以施展。但是當他度過法律榮譽學士的課程設計之後,東姑決定他只想讀一個及格的學位而不是榮譽學位。1922年在劍橋還沒有其他馬來西亞學生,所以東姑的朋友都是一些英國人或者柬埔寨人(高棉人)。他甚至還和他學院(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廚房裡的大廚成了朋友,教授大廚如何做正宗的馬來風味的米飯和咖喱。他結識了印度的留學生,不過他對於自己本國的政治事業更感興趣。在學院的足球隊中,東姑也擔任右邊衛一職位。夏天時他則打網球。東姑起初和其他學生一樣騎自行車,後來他用了媽媽寄給他的錢買了最新款的Riley sports car。由於當時很少有大學生擁有轎車,東姑因此變得很出名。1924年東姑參加畢業考試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功過成績。

在吉打州的職業生涯

1931年1月,東姑被任命為吉打州民政府的學徒,他被送到居林做地區的助理行政官員。1956年,為了解決馬來亞緊急狀態,東姑拉曼、陳平大衛•馬紹爾等人在吉打華玲舉行「華玲和談」;最終和談破裂,因為東姑拉曼要求投降,而馬來亞共產黨不接受。

首相生涯

東姑拉曼主導了「獨立馬來亞」的政治運動(該組織於1963年成為現在所知的馬來西亞),他也領導了執政聯盟在1959年和1964年大選的壓倒性勝利。

馬來西亞的建立是東姑拉曼具代表性的成就,他在1961年於新加坡的東南亞外國記者協會中提議成立一個包括馬來亞新加坡沙巴砂拉越汶萊的聯邦國家。他於1963年9月16日正式成為馬來西亞首相,但汶萊並沒有加入這個聯邦。

然而,種族的因素使納入新加坡的聯邦發生了問題,聯邦內的華族人口超過了40%。執政聯盟的巫統馬華公會都對李光耀人民行動黨對馬來選民的可能訴求感到緊張(人民行動黨當時看起來像是個激進的社會主義政黨,加上獲華人支持,不但會威脅馬來人佔多數的巫統的執政地位,也帶來赤化的危機),因此他們試著在新加坡組織反對黨勢力去挑戰李光耀在那的地位。李光耀的反擊是威脅在1964年的聯邦選舉中在馬來亞推出人民行動黨的候選人,然而雙方的作法皆違背了彼此於建國初期達致的協議。此事件也進一步使得東姑拉曼要求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1965年8月7日,東姑拉曼於吉隆坡馬來西亞國會宣布議員們應對新加坡退出聯邦的決議案投下贊成票,選擇將「對中央政府毫無忠誠感的(新加坡)州政府斷絕所有關係」,作為對人民行動黨的反擊。馬來西亞聯邦的分裂在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獨立後正式開始。

外交方面,東姑拉曼在1961年成立「東南亞聯盟」(ASA),將馬來亞,泰國菲律賓召集在一起,後於1967年8月8日由更大的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取代[2]

1969年五一三事件後,馬哈迪•莫哈末致函東姑拉曼,要求東姑拉曼辭職,謂東姑拉曼犯下錯誤[3],並將該信函的上千件副本轉發給包括軍人、警察及民眾在內,引起馬來亞大學約1000名學生示威遊行,要求東姑拉曼下台,警方在馬大門口設置路障,檢查進出人士[4]。1970年獨立周年前夕,東姑拉曼於9月21日被逼宣布辭職下台,結束15年首相生涯。由於當時馬來西亞國會被擱置,因此執政黨推舉由敦拉扎克繼任為首相。

參考文獻

  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biography1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2. Aseanweb – Asean Motto. Asean.org. [8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8日). 
  3. Utusan revives ghost of Dr M's spat with the Tunku. Malaysiakini. 2017-07-09 [2020-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4. Alan Teh Leam Seng. Riots forewarned in a dream – the May 13th tragedy. New Straits Times Malaysia. 2019-05-12 [2020-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