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花
t011da71b81a91f350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727134&sid=182596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松花

漢語拼音:Sōnɡ Huā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歸肝、胃經
毒性:無毒 《綱目》
功能:祛風,益氣,收濕,止血
主治:常用於頭痛眩暈,泄瀉下痢,濕疹濕瘡,創傷出血

松花,中藥名。為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等的花粉。具有祛風,益氣,收濕,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頭痛眩暈,泄瀉下痢,濕疹濕瘡,創傷出血。[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松花

拼音名:Sōnɡ Huā

別名: 松黃、松粉、松花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 massoniana Lamb.2.Pinus tabulaeformis Carr.3.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4.Pinus thunbergii Parl

出處

松花,始載於《新修本草》,謂:「松花名松黃,拂取似蒲黃正爾。」1.《本草圖經》謂:「其花上黃粉名松黃,山人及時拂取,作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2.《綱目》謂:「松樹螺砢修聳多節,其皮租厚有鱗形,其葉後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長四五寸,采其花蕊為松黃。結實狀如豬心,疊成鱗砌,秋老則子長鱗。」並謂其葉有二針、三針、五針之別。 從《本草圖經》《綱目》《植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

採收和儲藏

春季開花期間採收雄花穗,晾乾,搓下花粉,過篩,收取細粉,再曬。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 1.生於海拔1500m以下山地。
  • 2.生於海拔100-2600m的山地。
  • 3.生於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
  • 4.生於東部沿海山地。

資源分布

  • 1.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 2.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 3.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
  • 4.分布於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原形態

  • 1.喬木,高達45m,胸圍1.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規則長塊狀裂。小枝常輪生,淡黃褐色,無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有長尖頭。葉針形,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30cm,細長而柔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cm,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頂端,淡紫紅色。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徑2.5-4m,有短梗,下垂,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cm;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鱗臍微凹,無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連翅長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 2.喬木,高達25m,胸圍可達1m以上。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鱗甲狀裂,裂隙紅褐色。枝輪生,小枝粗壯,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先端尖,紅褐色。葉針形,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細齒,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漸變成暗灰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長7mm,紫色,着生於當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cm,有短梗,向下彎垂,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cm,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着,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連翅長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 3.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5m。樹皮橘紅色,不規則鱗片狀脫落。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有白粉,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長5-12cm,徑約1mm,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5-12mm,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易脫落,有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mm,連翅長1.5-2m,種翅寬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 4.喬木,高達30m,胸圍可達2m。幼樹皮暗灰色,老時灰黑色,粗厚,不規則塊裂。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頂尖,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有光澤,粗硬,長6-12cm,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有樹脂道6-11個,中生。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長1.5-2cm;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新枝近頂端,直立,卵圓形,淡紫紅色。球果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cm,徑3-4cm,有短梗,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鱗盾稍肥厚,橫脊顯着,鱗臍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mm,連翅長1.5-1.8cm,種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栽培

馬尾松

  • (1).生物學特性:屬亞熱帶植物,要求溫暖濕潤氣候,年平均溫度13-22℃,年降雨量800mm以上的地區生長良好,溫度過低的地區不適宜生長,能耐乾旱瘠薄的土壤,怕水澇,不耐鹽鹼,喜陽光和酸性土壤,在pH4.5-6.5的山地生長最好。
  • (2).栽培技術:
    • 用育苗移栽法:馬尾松球果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熟,選冠形勻稱、干直、健壯、無病害、生於向陽地段的母樹採種,採下的球果經堆積或加熱乾燥處理,使種子脫落。2-3月上旬播種育苗,苗圃地選地勢平坦、陽光充足的砂質壤土,早春進行多次犁耙,施足底肥,開溝作高畦,畦高15-21cm,寬100-115cm,畦面墊一層由距地面0.3cm以下採挖的過篩黃心土,厚度為0.5-1.0cm。播種前用30℃溫水或冷水浸種12-24小時,撈去浮子。為預防病害,種子用0.5%硫酸銅溶液浸種4-6小時消毒,或用0.3%的甲醛溶液噴灑種子後悶30分鐘,選陰天播種,畦面開橫溝條播,溝距17-20cm,深0.5-0.8cm,播後覆土,每1hm2用種子105-150kg,稍行鎮壓隨即蓋草,以保持床面濕潤。
    • 移栽:苗床培育1年後,於1月中、下旬至2月下旬移栽,株行距1.7m × 1.7m或1m × 1.7m,每lhm2栽3600-6000株苗。應隨起苗隨栽植,嚴防苗木失水。
  • (3).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分批揭去蓋草,並注意鳥害,經常鬆土除草,5月中、下旬間苗,7月上、中旬定苗,苗距4-5cm,雨天排澇防止立枯病,移栽成林後應修枝間伐,保持合理的密度。
  • (4).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松苗猝倒病(Rhizoctonia solani Kiiha.),可選擇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育苗,並可用敵克松15-22.5kg/hm2,或用硫酸亞鐵225-300kg/hm2配製藥土撒施。發病期可噴灑敵克松500-800倍液或苯扎溴銨5000倍液。蟲害主要是松毛蟲,可用白僵蠶、蘇雲金桿菌等微生物製劑防治,幼苗越冬期可用1000-1500倍50%馬拉松乳劑或50%殺螟松乳劑噴殺。

油松

  • (1).生物學特性: 屬溫帶植物,適應性強,耐旱、喜光、耐寒,可耐受一25℃低溫。適生於森林棕壤、褐色土及黑爐土,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不耐鹽鹼。
  • (2).栽培技術:

育苗移栽: 春、秋季播種,以春播為好。播前應進行催芽和消毒。育苗,苗床長10m,寬lm,高15-20cm。開溝條播,條距約20m,播幅3-7cm,覆土1-1.5cm,稍加鎮壓,每1hm2播種225-300kg。

  • (3)田間管理: 油松幼苗期耐旱怕澇,要勤鬆土除草,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追磷鉀肥。春秋選2年生苗移栽,穴距為0.7-1.5m或1.0m × 1.5m,每lhm2栽苗3600-6000株。
  • (4)病蟲害防治: 松苗猝倒病,苗床可用多菌靈消毒,或淋灑敵克松,出苗後每隔7-10天噴0.5%-1.0%等量式波爾多液或0.5%-1.5%硫酸亞鐵溶液。蟲害有油松毛蟲為害,幼蟲可冬季捕殺,也可採用白僵菌和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

性狀

  • 1.性狀鑑別: 本品為淡黃色的細粉,質輕易飛揚,手捻有滑潤感,不沉於水。氣微香,味有油膩感。 以勻細,色淡黃,流動性較強者為佳。
  • 2.顯微鑑別: 花粉粒橢圓形,長45-55μm,直徑29-40μm,表面光滑,兩側各有一膨大的氣囊,長25-37μm,寬20-40μm。外壁有明顯的網狀紋理,網眼多角形。

化學成分

馬尾松花粉中含油脂,並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鉀、鎂、硫、錳、鋅、鐵的含量較多。 赤松花粉中含去氫分支酸(dehydrochoismic acid)和多種酶 蘋果酸合成酶(malate synthas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異檸檬酸裂合酶(isocitrate lyase),羥基苯甲酸酯葡萄糖基轉移酶(hydroxybenzoate glucosyl transferase)。

藥理作用

松花粉中含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硒元素。

炮製

《本草匯言》:「焙。」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略烘。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鑑別」項。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受潮結塊、蟲蛀。

歸經

肝;胃經

性味

甘;性溫

注意

血虛、內熱者慎服。

  • 1.《本草衍義補遺》:「多食能發上焦熱。」
  •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弱便結,溺黃者忌用。」

功能主治

祛風;益氣;收濕;止血。主頭痛眩暈;泄瀉下痢;濕疹濕瘡;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沖服。外用:適量,干撒或調敷。

各家論述

  • 1.《綱目》:「今人收花和白沙糖印為餅膏,充果餅食之,且難久收,恐輕身療病之功,未必勝脂葉也。」
  • 2.《植物名實圖考》:「關東松枝幹凌冬翠碧,結實香美,子為珍果。永平亦有之。凡北地松難長,多節質堅,材任棟樑,通呼油松,盛夏節間汁即溢出。南方松僅供樵薪,易生白蟻。惟水中椿,年久不腐。雩婁農曰:《爾雅》:樅,松葉柏身。《注》:今大廟梁材,《尸子》所謂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樅蓋松類而異質耳。今匠氏攻木者,有灰松、黃松二種。灰松易生,質輕速腐,有藉為薪,皆是物也。黃松亦曰油松,多脂,木理堅,多生山石間。北地巨室,非此不能勝任。余常至盧龍試院,觀所謂古松者,皆數百年物,棘身矗干,碧潤多節,與老松龍鱗,渺不相屬。而長風謖謖,巨浪撼空,審其釵股,則皆七鬣,意謂即美樅也。湘中方言,謂松為叢,簡犢中或作樅,則松、樅果一類歟。結實之松,葉同而木駮,凸凹如刻畫,惟燕、遼及滇有之。《演繁露》以樅為絲杉。松、杉葉迥異,《爾雅》兩載,恐非類也。園庭古寺有塵尾松、栝子松(即剔牙松)、金錢松、鵝毛松,皆盆幾之玩,非棟樑之用,五大夫之庶孽耳。塞外五台有落葉松,蒙古取其皮以代茶。高寒落木,異乎後調,又其木堅有刺毒,能腐入肉。寄生白脂厚五六寸,光潔似玉,微軟而堅,或有用為靴底。又有白松,直干盤枝,上短下長,望如浮圖,質體獨輕,非木公之別族,則因地而異其形性矣。"論松花粉潤心肺益脾氣的功效葉天士:"松花,其主潤心肺者,飲食入胃,脾氣散精,輸於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氣溫能行,脾為胃行其津液,輸於心肺,所以能潤心肺也。益氣者,氣溫益肝之陽氣,味甘益脾氣之陰氣也。風氣通肝,氣溫散肝,所以除風。脾統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以釀酒者,清香芳烈,宜於酒也。」(《本草經解》)

[附註]:同屬植物

    • 高山松 Pinus densata Mast.分布於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 思茅松 P.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langbianensis(A. Chev.) Gaussen 分布於四川、雲南;
    • 華山松P. armandi Franch.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其花粉在產區亦作松花葯用。[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松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松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