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鵬(院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鵬
圖片來自中國工程院網

林鵬,男,1931年12月出生,福建省龍巖市人。195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學系。1989年加入民主促進會。生前為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學會(ISME)理事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顧問,福建省生態學會名譽理事長,《植物生態學報》編委。歷任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廈門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福建省生態學會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生態學組執委會主席,國家教委高校理科環境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委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於2007年5月12日20時45分不幸逝世,享年76歲。

基本信息

中文名:林鵬

外文名:Lin Peng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省晉江市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18日

去世日期:2007年05月12日[1]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職 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紅樹林生態系》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男

原 籍: 福建省龍巖縣

國 籍:中國

人物簡介

林鵬(Lin Peng.1931.12- 2007.5.12),男,植物生態學家,1955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系,2001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林鵬院士出生於福建省晉江市,原籍福建省龍巖市。195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林鵬長期從事河口海岸紅樹林和陸地植被生態學研究,率先對中國六省區(包括台灣)紅樹林進行了系統調查和研究,是中國紅樹林生物量、生產力、物流能流等生態系統研究的開拓者。專著《中國紅樹林生態系》填補了中國紅樹林生態系統學科的空白,為中國紅樹林的研究和生態恢復工程起到奠基作用。2001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於2007年5月12日20時45分因公車禍,經全力組織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6歲。

歷任廈門大學助教(1955.8)、講師(1962.11)、副教授(1981.4)、博士生導師(1986.6)、教授(1986.8);廈門大學生物系副主任(1984-1992)、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1982-1992);國家教委理科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90-1995)副主任兼生態學教學指導組組長(1996-2000),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委會委員(1995-1998)、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學會(ISME)理事會第一.二屆理事(1993-1999)、中國生態學會理事、常 務理事、福建生態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三、四屆委員,國家教育委員會高校理科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首屆委員、第二屆副主任兼生態學教學指導。

林鵬教授從事海岸濕地紅樹林和陸地植被生態學研究40餘年,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特別是他在紅樹林濕地生態領域系統的創造性成就,使中國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研究跨入當前世界海岸濕地生態學研究的前沿領域。

主要成就

  1. 建立海岸紅樹林濕地定位研究基地,揭示紅樹林的「三高」(高生產率高歸還率高分解率)特性,為發展河口海灣大農業提供基礎。
  2. 建立紅樹林修復生態工程體系。
  3. 建立九龍江口紅樹林種質基地。
  4. 揭示紅樹林具有抵禦全球變化、防災減災效益。首次發現紅海欖等紅樹植物體有甲烷負通量作用。
  5. 應用分子生態學技術,揭示中國紅樹種群遺傳特性。
  6. 建立紅樹抗脅迫、胎生和陸海遷移進化新觀點。
  7. 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紅樹林憲章」制定,界定了中國真紅樹種類標準。
  8. 參與編撰《中國植被》巨著,其中編撰了南亞熱帶植被類型、區劃和紅樹林三部分,並主編《福建植被》和參與編撰「福建綜合農業區劃」等。
  9. 主持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及其專著主編工作等。

林鵬教授獨立撰寫和參加編寫出版著作共14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10多篇。科研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與外單位合作),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部(省)級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共14項。

主要論著

  1. 林鵬,1984,紅樹林,北京:海洋出版社,1-104。
  2. Lin, P.,1988,Mangrove vegetation,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1-74。
  3. 林鵬,1997,中國紅樹林生態系,北京:科學出版社,1-380。
  4. Lin, P., 1999,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Beijing:New York:Science Press, 1-271
  5. 林鵬、傅勤,1995,中國紅樹林環境生態及經濟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
  6. Lin,P.and Fu,Q, 2000,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Beijing; Berlin Heidelberg CHEP & Springer Verlag.
  7. 林鵬,1986,植物群落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290。
  8. 林鵬主編,1990,福建植被,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350。
  9. 林鵬,紅樹林研究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一集(1990)、第二集(1993)、第三集(1999)、第四集(2000)。
  10. Lin P and Wang WQ, 2001, Changes in the leaf composition, leaf mass and leaf area during leaf senescence in three species of mangrove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6(3): 415-424。

主要學術論著

福建紅樹林區大型藻類的生態學研究

福建紅樹林濕地鳥類區系研究

海桑屬紅樹植物次生木質部解剖特徵及其對潮間帶生境的適應

紅樹林土壤微生物對甲胺磷的降解

紅樹植物次生木質部的結構與進化

紅樹植物多樣性及其研究進展

紅樹植物木欖(Bruguiera gymnorrhiza)種群的交配系統

紅樹植物木欖(Bruguiera gymnorrhiza)種群遺傳變異與遺傳分化的初步研究

紅樹植物秋茄落葉分解碎屑的有效能研究

九龍江口南岸秋茄種群缺綠突變率和自交率

秋茄紅樹林蒸騰作用季節性變化的研究

秋茄紅樹植物落葉分解的碎屑能量研究

中國紅樹林研究進展

中國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功能及其保護

利用mRNA 差別顯示技術分離鹽脅迫下紅樹植物白骨壤耐鹽相關cDNA

中國紅樹林濕地與生態工程的幾個問題

紅樹植物秋茄和紅海欖葉片元素含量及季節動態的比較研究

紅樹植物繁殖體發育過程的能量變化

海桑屬(Sonneratia)紅樹植物木材結構的比較解剖學研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