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枯木怪石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枯木怪石圖》又名《木石圖》,是北宋蘇軾徐州太守時曾親往蕭縣聖泉寺時所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該畫作現存於中國。

該畫作畫面內容很簡單,是一株枯木狀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蝸牛,怪石後伸出星點矮竹。用筆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實行筆的輕重緩急,盤根錯節,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筆功底。

藝術鑑賞

畫中繪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態有如扭曲掙扎而生的身軀,顯示出了無窮的話力,氣勢雄強。樹腳下有一怪石,石狀尖峻硬實,石皴卻盤旋如渦,方圓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轉,造成畫面的運動感,更能顯現出此石頑強的生命力。怪石、古木並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憑空臆造,而是畫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畫在一起,更鮮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內心。石後繪有數枝焦墨細竹,給人以希望之感。整個畫面的意境,荒空而沉鬱;石之盤旋,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氣。古木虬屈向上,權梢衝出右邊畫外,突破了扭曲盤結,沖向天際。古木與怪石的巧妙結合,通過情緒表象的描繪,顯現出更深層的理念。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折衝儒墨陣堂堂,書人顏揚鴻雁行[1]。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後世影響

蘇軾的畫在當時很有名氣,有"枯木竹石,萬金爭售"的景象,但蘇軾所作的畫作多見於著錄,傳世真跡極少。此幅《枯木怪石圖》是文人畫典型的作品,足可供人們了解文人畫的發展。

歷史傳承

北洋統治時期,白堅夫從北京風雨樓中的古玩店中買走了《枯木怪石圖》和《瀟湘竹石圖》這兩件蘇東坡的稀世珍品。後來他把《枯木怪石圖》賣給了日本人。 專家於2018年初在日本找到該畫作,收藏這幅作品的日本家族同意將其公開拍賣,並被估價港幣4億元。 2018年11月26日晚,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中,《枯木怪石圖》被一位來自於大中華區的中國人以4.636億港元買走,《枯木怪石圖》又回到中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諡文忠。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2]"。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詞代表,並稱"蘇辛"。詩文合集有《蘇東坡集》,文集有《蘇軾文集》,詩集有《蘇軾詩集》,詞集有《東坡樂府》。《全宋詞》收其詞約350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1首。

視頻

枯木怪石圖 相關視頻

蘇東坡喜藏奇石,唯一存世繪畫真跡《枯木怪石圖》
蘇軾也能畫出價值4.6億的畫 枯木怪石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