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柯本蘇潘等溫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柯本蘇潘等溫線是天氣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柯本蘇潘等溫線,具有最熱月平均氣溫為10℃的各地的連接線,此等溫線被採用為苔原氣候和森林氣候的分隔帶。

應用學科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天氣學(二級學科)

奧地利地理學家蘇潘(Alexander Georg Supan,1847—1920)在1879年在《地球的溫度帶》一文中定義了各地一年之中最暖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0°C的等值線,是首次利用氣溫等值線而非緯度帶以區分溫度帶 。1900年,德國氣象學家和植物地理學家柯本(Wladimir Peter Köppen,1846—1940)在其氣候分類法中採用這一等值線為苔原氣候與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的分界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