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惔[dàn](462年-507年),字文通。河東郡解縣(今山西永濟)人。南北朝時南齊至南梁初年名臣,南齊尚書令柳世隆之子 [1]

  • 柳惔出身「河東柳氏」東眷房,自少與長兄柳悅並稱「柳氏二龍」,受南齊開國名臣王儉賞識。
  • 十七歲時出仕,為中軍將軍蕭賾(即齊武帝)的幕僚,後歷任尚書三公郎、巴東王友、中書侍郎、新安太守等職。
  • 齊明帝時,被擢升為西戎校尉兼梁、南秦二州刺史。荊州蕭穎胄奉南康王蕭寶融舉義後,柳惔舉州響應,成為西朝要臣。
  • 南梁建立後東行入朝,累遷至尚書右僕射,以功封曲江縣侯。臨川王蕭宏督軍北伐時,柳惔出任副帥。
  • 他晚年多病,因此在洛口戰後,被授以閒散官職。
  • 天監六年(507年),以使持節、安南將軍出鎮湘州,數月後病逝,年四十六。獲贈侍中、撫軍將軍,諡號「穆」。
  • 柳惔承襲家學,博通諸藝,工於詩文,尤通音律。著有《仁政傳》等,今已散佚。

基本信息

姓名    柳惔  
字號    字文通      
民族    漢     
官職    使持節、安南將軍、湘州刺史  
爵位    曲江縣侯  
追贈    侍中、撫軍將軍     
諡號    穆     
出生地   河東郡解縣
出生時間  462年   
去世時間   507年 
所處時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南梁開國功臣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 柳惔出身「河東柳氏」東眷房,是南齊名臣柳世隆之子。柳惔自幼好學,十七歲時,被中軍將軍蕭賾(即後來的齊武帝)任命為參軍,轉任主簿。
  • 在南齊初年,柳惔進入朝中,任尚書三公郎,經屢次升遷,為太子中舍人、巴東王(蕭子響)友。齊武帝永明七年(489年),蕭子響出任荊州刺史,柳惔隨之就鎮。蕭子響親近小人,屢做不法之事,柳惔認為大禍將至,於是稱病回京。不久後,蕭子響果然引發動亂(蕭子響之亂),其幕僚有數人遇害,柳惔因為先回京,得以倖免於難。後來,他歷任中書侍郎、中護軍長史、新安郡太守等職,在新安郡時,因政績不聞而被罷官歸家。許久後,柳惔又被起用為右軍將軍諮議參軍。
  • 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四月,時任寧朔將軍的柳惔出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兼西戎校尉。[2]

西朝要臣

  • 東昏侯即位後,誅戮重臣,收回朝權,又「委任廝小」,致使內部動亂頻繁,「方鎮各懷異計」。永元二年(500年)十一月,掌理荊州事務的宗室遠支蕭穎胄擁府主、南康王蕭寶融舉義,反對東昏侯的統治。不久後,雍州刺史蕭衍(即後來的梁武帝)亦舉兵起義。柳惔聞蕭穎胄起義後,舉梁州響應。
  • 永元三年(501年)正月,蕭寶融自稱相國,置僚屬,選百官。身在雍州的蕭衍多次上表勸蕭寶融稱帝,柳惔與竟陵郡太守曹景宗(蕭衍親將)也一同勸進。 三月,蕭寶融登基,即齊和帝。柳惔被和帝任命為侍中、前軍將軍,成為西朝(齊和帝名義下與東昏侯相抗衡的政權)的要臣。據《南齊書·和帝紀》載,大約在同月,和帝曾有授「征虜將軍」柳惔為「益、寧二州刺史」的任命。 [3]

勛封曲江

  • 天監元年(502年),蕭衍接受和帝禪位,建立南梁。南梁建立後,蕭衍以護軍將軍之職召柳惔入朝,尚未拜官,改調為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又因為舉義的功勳,被封為曲江縣侯,食邑一千戶。
  • 天監三年(504年)正月,柳惔調任尚書右僕射(《南史》作尚書左僕射)。[4]

協贊北伐

  • 天監四年(505年)十月,蕭衍命揚州刺史、臨川王蕭宏都督北討諸軍事,率領眾軍北伐,柳惔隨軍出征,擔任副帥。
  • 蕭宏等進駐洛口(今安徽懷遠境)。至天監五年(506年)下半年,梁軍前鋒已攻克梁城,諸將都想乘勝深入敵境。但身為梁軍統帥的蕭宏怯懦愚劣,尤其是在得知北魏援軍已至,即將與北魏中山王元英合攻南梁的消息後,甚為恐懼,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在會上,蕭宏同意大將呂僧珍「知難而退」的撤軍主張,遭到了自裴邃、馬仙琕、昌義之、朱僧勇、胡辛生以下諸將的激烈反對,柳惔也認為:「自從我大軍出征以來,哪座城不被攻克,如何能說進軍難呢?」蕭宏礙於眾議,不敢撤軍,只是停駐不前,不准繼續前進。同年九月,洛口「暴風雨,軍中驚」,蕭宏趁勢拋下眾軍逃跑,致使梁軍損失慘重。[5]

久病逝世

梁軍回師後,柳惔仍任右僕射一職。柳惔長年患病,因此在戰後不久,他便被授以「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的閒散官職,獲賜「親信二十人」。尚未拜官,蕭衍又於天監六年(507年)六月外調柳惔為使持節、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命他出鎮湘州。 天監六年(507年)十月,在湘州任職僅數月的柳惔因病逝世,時年四十六歲(一作六十歲)。蕭衍聽聞訃訊後,為他「素服舉哀」,追贈其為侍中、撫軍將軍,諡號「穆」,並賜鼓吹一部。[6]

人物成就

  • 柳惔在南齊末年舉梁州起義,以響應反對東昏侯蕭寶卷的統治的宗室遠支蕭穎胄及雍州刺史蕭衍(梁武帝)。之後,柳惔參與勸進相國蕭寶融稱帝,促成西朝(齊和帝名義下與東昏侯相抗衡的政權)的建立,為顛覆東昏侯政權確立了法理上的基礎。
  • 柳惔擅寫文章,齊武帝稱其詩文「遒麗」,著有《仁政傳》及詩、賦各篇,史稱「粗有辭義」,至今已全部散佚。又承家學淵源,愛好音樂,尤為通曉音律,惜無樂作傳世。

人物軼事

名聞齊朝

  • 柳惔自少博通諸藝,與長兄柳悅齊名。南齊開國名臣、士族領袖王儉曾對人說:「柳家的『二龍』(指柳悅、柳惔兄弟),可以說是一日千里(意指其進展極快)。」 [7]
  • 王儉任尚書左僕射時,曾經前往柳世隆的府邸拜訪,柳世隆以為王儉是來造訪自己,過於驚喜,猶豫徘徊許久。誰知,王儉進門後,只求見柳悅、柳惔兄弟二人,並不見他人。王儉還派人對柳世隆曰:「您的賢子都有大才,他們曾有一天來拜訪我,所以我今天特地前來還禮。之後他們如果還來我家造訪,似乎就不是出自本意了,恐怕是年輕人窺探別人了。」 [8]
  • 柳惔曾經參加齊武帝在烽火樓舉辦的宴會,武帝喜愛他作的詩,特意對豫章王蕭嶷說:「柳惔不僅風度清爽,文章也寫得遒勁壯麗。」 [9]

懼內成勢

  • 柳惔心胸寬廣,喜怒不形於色。但他十分敬重自己的妻子,甚至已經到了懼內的地步。柳惔喜愛音樂,家中的樂妓美艷精麗,他卻一眼都不敢觀賞。僕射張稷和柳惔交情很好,並且受到柳惔妻子的賞識與敬重。張稷每次去拜訪柳惔,必定先去問候柳夫人。柳惔一到想見樂妓的時候,總是通過張稷向妻子求情。待到柳夫人隔着帳幔端坐,樂妓才外出演奏,如此情況,柳惔才能看到她們。[10]

君臣巧對

  • 齊明帝時,蕭衍出鎮雍州,柳惔祖道(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相送,蕭衍解下自己佩帶的茅土玉環贈給他。等到蕭衍稱帝後的天監二年(503年)元會時,蕭衍問劉惔:「您身上所佩的玉環,是朕當初在新送給您的那件嗎?」劉惔答道:「臣佩帶了這個玉環後,美玉感動了神明,臣要鄭重地佩帶它,不會感到厭煩(既而瑞感神衷,臣謹服之無斁)。」蕭衍趁勢向他勸酒,柳惔當時還沒有喝完杯中的酒,蕭衍調侃說:「朕常常把您和劉越石(西晉名將、音樂家劉琨)相提並論,您近來戒酒了嗎?」宴會結束後,蕭衍下詔封柳惔為曲江縣侯。[11]
  • 蕭衍在宴會上,作詩贈給柳惔:「爾實冠群後,惟余實念功(您實在是諸侯的冠冕,而我只是想念您學業文章的功力)。」蕭衍又曾經對柳惔說:「徐元瑜在嶺南違抗朝廷詔令,《尚書·周書》中說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朕已經放了他的幾個兒子,您看如何?」柳惔答道:「罪罰不牽連他的後代,獎賞卻延及他的後人(罰不及嗣,賞延於後),這種善政如今又重新在聖明的朝代見到了。」時人都認為柳惔善於言辭。[12]

人物評價

  • 王儉:柳氏二龍(柳惔、柳悅),可謂一日千里。(《南史》引)②賢子俱有盛才……。[13] (《南史》引)
  • 蕭賾:(柳)惔非徒風韻清爽,亦屬文遒麗。[13] (《南史》引)
  • 姚察:昔竇融以河右歸漢,終為盛族;柳惔舉南鄭響從,而家聲弗霣,時哉![14] (《梁書》)
  • 李延壽:(柳)世隆文武器業,殆人望也,諸子門素所傳,俱雲克構。[13] (《南史》)

史書記載

  • 《梁書·柳惔傳》

參考資料

  1. 《梁書·柳惔傳》:柳惔,字文通,河東解人也。父世隆,齊司空。
  2. 《梁書·柳惔傳》作「建武末,為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此處從《南齊書·東昏侯紀第七》「永元元年……四月……甲戌,以寧朔將軍柳惔為梁、南秦二州刺史」的說法。
  3. 《南齊書·和帝紀第八》:中興元年春,三月,乙巳,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壬子,以征虜將軍柳惔為益、寧二州刺史。
  4. 《梁書·武帝紀第二》:(天監)三年春正月……癸丑,以尚書右僕射王瑩為尚書左僕射,太子詹事柳惔為尚書右僕射,前尚書左僕射沈約為鎮軍將軍。
  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天監五年)九月……己丑,夜,洛口暴風雨,軍中驚,臨川王宏與數騎逃去。將士求宏不得,皆散歸,棄甲投戈,填滿水陸,捐棄病者及羸老,死者近五萬人。
  6. 《梁書·柳惔傳》:六年十月,卒於州,時年四十六。高祖為素服舉哀。贈侍中、撫軍將軍,給鼓吹一部。諡曰穆。
  7. 《南史·柳世隆附柳惔傳》:惔,字文通,好學,工制文,尤曉音律,少與長兄悅齊名。王儉謂人曰:「柳氏二龍,可謂一日千里。」
  8. 許嘉璐 主編.二十四史全譯 南史.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1:846
  9. 《南史·柳世隆附柳惔傳》:嘗預齊武烽火樓宴,帝善其詩,謂豫章王嶷曰:「惔非徒風韻清爽,亦屬文遒麗。」
  10. 《南史·柳世隆附柳惔傳》:惔度量寬博,家人未嘗見其喜慍。甚重其婦,頗成畏憚。性愛音樂,女伎精麗,略不敢視。僕射張稷與惔狎密,而為惔妻賞敬。稷每詣惔,必先相問夫人。惔每欲見妓,恆因稷請奏。其妻隔幔坐,妓然後出。惔因得留目。
  11. 《南史·柳世隆附柳惔傳》:武帝之鎮襄陽,惔祖道,帝解茅土玉環贈之。天監二年元會,帝謂曰:「卿所佩玉環,是新亭所贈邪?」對曰:「既而瑞感神衷,臣謹服之無斁。」帝因勸之酒,惔時未卒爵,帝曰:「吾常比卿劉越石,近辭卮酒邪。」罷會,封曲江縣侯。
  12. 《梁書·柳惔傳》:高祖因宴為詩以貽惔曰:「爾實冠群後,惟余實念功。」又嘗侍座,高祖曰:「徐元瑜違命嶺南,《周書》罪不相及,朕已宥其諸子,何如?」惔對曰:「罰不及嗣,賞延於世,今復見之聖朝。」時以為言。
  13. 13.0 13.1 13.2  《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八》.國學導航.2019-03-28
  14.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國學導航.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