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枝辭十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枝辭十二首》

作品名稱: 《柳枝辭十二首》

作 者: 徐鉉

創作年代: 南唐北宋初年

文學體裁: 詩詞

《柳枝辭十二首》是南唐北宋初年徐鉉的作品。

詩詞原文

把酒憑君唱柳枝,也從絲管遞相隨。 逢春只合朝朝醉,記取秋風落葉時。 南園日暮起春風,吹散楊花雪滿空。 不惜楊花飛也得,愁君老盡臉邊紅。 陌上朱門柳映花,簾鈎半卷綠陰斜。 憑郎暫駐青驄馬,此是錢塘小小家。 夾岸朱欄柳映樓,綠波平幔帶花流。 歌聲不出長條密,忽地風回見彩舟。 老大逢春總恨春,綠楊陰里最愁人。 舊遊一別無因見,嫩葉如眉處處新。 濛濛堤畔柳含煙,疑是陽和二月天。 醉里不知時節改,漫隨兒女打鞦韆。 水閣春來乍減寒,曉妝初罷倚欄干。 長條亂拂春波動,不許佳人照影看。 柳岸煙昏醉里歸,不知深處有芳菲。 重來已見花飄盡,唯有黃鶯囀樹飛。 此去仙源不是遙,垂楊深處有朱橋。 共君同過朱橋去,索映垂楊聽洞簫。 暫別揚州十度春,不知光景屬何人。 一帆歸客千條柳,腸斷東風揚子津。 仙樂春來按舞腰,清聲偏似傍嬌饒。 應緣鶯舌多情賴,長向雙成說翠條。 鳳笙臨檻不能吹,舞袖當筵亦自疑。 唯有美人多意緒,解依芳態畫雙眉。

作者簡介

徐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學家、書法家。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歷官五代吳校書郎、南唐知制誥、翰林學士、吏部尚書 ,後隨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淳化初因事貶靜難軍行軍司馬。曾受詔與句中正等校定《說文解字》。工於書,好李斯小篆。與弟徐鍇有文名,號稱「二徐」;又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1]

人物生平

徐鉉先世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父親徐延休,官江都少尹,遂遷居廣陵。徐鉉十歲能屬文,宅居棲霞寺側。初事南唐,歷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騎常侍,官至吏部尚書。

宋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令大將曹彬伐南唐。徐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謀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太祖道:「汝以為父子分兩家,可乎?」鉉不能對。十一月,徐鉉、周惟簡再次入奏,徐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也,乞緩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極懇切,與太祖辯,反覆再三,聲氣愈厲。趙匡胤辯不過,拔劍而起,怒斥徐鉉:「不須多言!江南國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徐鉉不敢再言。

南唐亡後,隨李煜入觀宋太祖,命為率更令。累官至散騎常侍。博學多才,有一隻象斃命,取膽不獲。鉉曰:「於前左足求之。」果得。召問鉉,對曰:「象膽隨四時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

徐鉉曾奉旨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於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並雕版流布,世稱「大徐本」,又曾編纂《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賜李煜自盡。淳化二年(991年),遭廬州妖僧道安誣,被貶謫為靜難行軍司馬(屬邠州)。邠州苦寒,終不御毛褐,致冷疾(風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帶,遽索筆手疏,約束後事,又別署曰:『道者,天地之母。』書訖而卒,年七十六。」

[2]

參考資料

  1. 徐鉉,人物誌,
  2. 徐鉉的詩詞全集,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