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花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桃花嶺

桃花嶺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海九龍湖鎮橫溪村。

基本內容

中文名:桃花嶺

古道由來:秦朝

地理位置:鎮海九龍湖鎮橫溪村

基本信息

桃花嶺,位於鎮海九龍湖鎮橫溪村,通江北區雲湖鄉和慈谿市方家河頭。光緒《慈谿縣誌》記載,桃花嶺,位於縣東三十五里。按桃花嶺自東而西俱隸慈谿境,其北旁出者乃入鎮海境耳。《雍正志》記載:「半屬慈、半屬鎮海。志謂西界慈谿者均誤,西北二十里資西寺北亦有桃花嶺不甚著名,故附於此。」

清朝詩人王鏗留詩曰:「桃花開未開,踏破嶺雲來。春色杳然去,澗泉流不迥。人煙出林遠,日影落山頹。村店招人歇,停輿且舉杯。」

歷史上,嶺以桃花而命名,據聞花事最盛時期,有十里桃花,如雲美景。走在古道上的,不止文人墨客。據資料記載,自古時起,便有桃花嶺古道。沿桃花嶺古道往北方一折,便與慈谿達蓬山遙相呼應,兩者相距不過數公里。

歷史故事

相傳公元221年,秦朝方士徐福為求長生不老藥率眾從秦山村走到桃花嶺。他們抵達達蓬山,下海東渡。

清朝時,乞丐夜宿桃花嶺,聽到有兩人對話:鎮海某員外公子患病,惟有乞丐身上污垢可治。乞丐連夜下山送藥,公子獲救。員外上嶺修築「救命亭」,即三界亭。

桃花嶺不僅是一條古道,更是一處抗日革命老區。

1943年,日軍占領慈谿縣城,占據小黃泥尖高峰。挖戰壕、築碉堡,控制慈鎮、三北地區。當時金沙村四周群山,如後茅山、洞山、石柱、雲岫和桃花嶺一帶,都是我新四軍抗日根據地。

1944年2月15日,在桃花嶺、望海尖、石柱山一帶,新四軍三支隊、五支隊與日偽軍上千人開展戰鬥,十幾名新四軍戰士犧牲。後來,群眾將他們安葬在石柱山窩獸崗之間。[1]

參考文獻

  1. 桃花嶺的森林公園簡書網,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