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桑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桑木耳,又名桑耳(Jew'sEaronMulberrytree),別名桑菌、木麥、桑上寄生、桑檽、桑上木耳、桑雞等。歸肝脾經,性味甘,平,屬銀耳科,為銀耳科銀耳屬和木耳科木耳必可食用真菌的子實體。能涼血止血;活血散結,主治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積聚等。

桑木耳屬毛木耳,是生長在老齡桑樹上的蕈類,在杭嘉湖地區及河南等中原地區資源十分豐富,每年可產干木耳數以噸計,當地有食用的習慣,並在民間常以桑耳治療痔瘡、消化不良等。[1]

別名: 桑菌、木麥、桑上寄生、桑檽、桑蛾、桑雞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一說有毒)。

歸經: 歸脾、肝經。

桑耳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活血散結。

桑耳主治: 主治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帶下,婦人心腹痛,症瘕積聚。

日常用法: 內服,煎湯,4.5~9g;或入丸、散。

桑耳選方

治心下隱痛: 桑耳燒存性,熱酒服10g。

治少小鼻衄: 小勞輒出:桑耳熬焦,搗末,每發時以杏仁大,塞鼻中。

治咽喉閉塞不通: 桑上白耳不拘多少。上一味,搗羅為末,以生蜜浸。每用半匙,綿裏含化,旋旋咽下。須臾即通。

桑耳藥用部位: 為寄生於桑樹上的木耳。植物形態參見"木耳"條。

藥材性狀

銀耳: 子實體由數片至l0餘片薄而多皺褶的瓣片組成,呈菊花形、牡丹花形或繡球形,直徑3-15cm,白色或類黃色,表面光滑,有光澤,基蒂黃褐色。角質,硬而脆。浸泡水中膨脹,有膠質。氣微,味淡。

木耳: 子實體呈不規則塊片,多皺縮,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極短絨毛,子實層面色較淡。用水浸泡後則膨脹,形似耳狀,厚約2mm,棕褐色,柔潤,微透明,有滑潤的粘液。氣微香,味淡。

毛木耳: 子實體較木耳厚,不孕面絨毛濃密、較長,余與木耳類同。氣微,味淡。

皺木耳: 不孕面乳黃色至紅褐色,疏生絨毛;子實層面有明顯網絡狀皺縮。氣微,味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