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園,全名無錫榮氏梅園,位於無錫市西郊東山、滸山和橫山。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面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峰,以梅花馳名,是久享盛譽的江南賞梅勝地。

解放前曾是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私家花園梅園以梅花兒馳名,現有面積812畝,其中梅林占56畝。梅樹5000多株,梅樁2000多盆植梅數千,多為果梅.花梅有銀紅、假硃砂、骨里紅、素白台閣、小綠萼等。 梅園為著名民族工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以"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1]

簡介

園內遍植梅樹,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公園。園林設計者根據地勢高低,結合梅園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別具特色。園內植梅5500多株,品種繁多。園內還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軒、招鶴亭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

梅園以梅花馳名。梅園的梅花已有七十多年的栽培歷史,現有三四十個品種,著名的有潔白素淨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硃砂梅,有濃艷如墨的墨梅,更有枝幹盤曲、矯若游龍的龍游梅等。並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懸、枯樹老乾、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

歷史發展

梅園始建於1912年,著名民族工商業者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東山辟園,利用清末進士徐殿一的小桃園舊址,植梅數千株,經十餘年建設,占地81畝。當時所植梅花多為果梅。解放後,梅樹的數量和品種均逐漸增多。園中有梅樹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種繁多。 品種近40個,不少是從蘇州、常熟、揚州、杭州、成都、武漢、安徽引進的。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

景點簡介

念劬塔

是梅園的點睛之筆,也是梅園的標誌性建築。該塔八角三層,高18米,建於1930年,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母親石太夫人而建的紀念性建築,以懷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年,榮宗敬、榮德生先生的母親石氏80冥壽,特地建造這塔,以示紀念。初次擬名為「念慈塔」,恰巧錢振鍠先生來梅園賞梅,榮先生請錢先生作文書寫塔記。錢先生向榮德生先生提出建議,改塔名為「念劬」。他說:取《詩經小雅》「哀哀母心,生我劬勞」之句,以示對父母的懷念。又取《詩經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之句,又包含紀念母親之意。

梅園刻石

「梅園」二字為榮德生先生1916年親筆題寫。刻石旁的紫藤,是當年榮德生老先生親手所植,已有100多年歷史,寓意「紫氣東來」,象徵吉祥富貴。

花溪景區

花溪景區引種奇花異卉100多個品種,並建有規巨大的岩石景觀,綠樹巨蔭與突兀大石相間,流水淙淙其間,倒映着藍天白雲,與群山融為一體。她把中西方環境藝術巧妙結合,敞開大地般的胸懷,吸引無數遊子的心。讓人享受回歸自然的歡暢與快樂,享受山石永恆不變堅定不移地精神,體驗人心與山石相通則咳與萬物相通的靈感。人在其間,無不感受到設計師的匠心獨具。

讀書處

開辦於1927年,1929年在此新建校舍。2000年進行了全面整修,恢復了當年的面貌,並經多方收集,整理了一批資料,成立了榮氏歷史陳列室。正廳中堂橫幅為榮德生先生在1943年冬手書「心正意誠」,橫幅下布置榮先生撰於1929年的《豁然洞讀書處文存序》序文,正廳兩側的東廂和西廂陳列讀書處學生作文選。

誦豳堂

誦豳堂俗稱「楠木廳」,為「榮氏梅園」的主體建築,1916年建成。榮先生取《詩經·豳風》種莊稼艱辛勞作之意用為堂名。現額為書畫家吳作人1979年書。誦豳堂內陳設物品均為榮家原物,建築與陳設珠聯璧合,匹配有情。它與香海南北呼應,面闊九間,中間三間為正廳。因用楠木為梁,稱楠木廳。中堂高懸「誦豳堂」匾,吳作人手筆。額下懸掛梅園全景圖,1979年周懷民冒暑之作。中堂兩側,懸有時乃風書《詩經·豳風·七月》八章。堂左右兩側,懸有楹聯,有秦歧農錄祝京兆句:「四面有山皆入畫;一年無日不花。」有錢以振贈、唐肯書的楹聯: 使有粟帛盈天下; 常與湖山作主人。 堂內還有錢塘沈兆霖書寫的楹聯: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堂前檐有廣西岑春煊的「湖山第一」匾。誦豳堂西山坡為留月村。有四周出 檐為廊的碑亭和牡丹亭。

開原寺

無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無錫西郊橫山山麓,梅園橫山風景區內。寧滬高速、錫宜高速、環太湖公路均可直達。佛法僧三寶俱齊,是無錫地區著名的佛教文化景觀和旅遊景點。始建於1930年,由中國著名工商業家榮德生先生捐資建造,1933年建成。

開原寺是按我國漢族地區的常規建成的。在主軸上座北朝南,分別有天王殿、大殿、大雄殿、藏經樓四進,另有玉佛樓一座。東西兩側分別是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功德堂等配殿廂房。雖建寺較晚,卻存有頗多寶物,顯現出獨特的風采。藏有清乾隆版《大藏經》一部;泰國友人贈送的銅鑄彌勒佛;美國信眾捐贈的玉質緬甸臥佛;日本明石市日中友好協會建造的頗具日本風格的「平豐」鐘樓。這些既反映了佛門弟子的深情厚誼,也顯示出世界人民祈求和平的共同心愿。元旦、除夕夜開原寺的撞鐘祈福活動已成傳統習俗。

研泉

1914年開鑿時,挖得古硯一方,背刊「文光射斗」四字,榮德生先生因名之曰「硯泉」。因古漢語中「硯」、「研」相通,故篆書泉名時作「研泉」。

洗心泉

鑿於1916年,榮德生先生專門為它取名「洗心泉」,意思是「物洗則潔,心洗則清。」1983年重浚,泉畔補立刻石,著名梅花專家陳俊愉教授重書泉名。石壁上新鐫榮毅仁少年時代撰寫的《洗心泉記》刻石。

樂農別墅

建於1919年,因榮德生先生號「樂農」,所以為此建築取名為「樂農別墅」。1985年春天,榮毅仁先生返回故里,特為「樂農別墅」題額。現作為「榮氏歷史陳列室」對外開放,向眾人展示榮氏家族當年艱苦創業、實業救國、造福桑梓的歷史功績。

天心台

天心台建於1914年,源於「梅花點點皆天心」之意。台前聳立三峰太湖石,酷似「福、祿、壽」三字,故稱「三星石」。天心台南有峰太湖石,名叫「米襄陽拜石」。相傳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任職丹徒時,此石即為其園中之物,而其又特別喜歡石頭,愛石成癖,後人稱之曰「米襄陽拜石」。[2]

旅遊信息

自駕游線路

滬寧高速東出口 →太湖大道 → 梁湖路 → 梁溪西路 錫宜高速西出口 → 盛岸西路 → 錢威路 → 梁溪西路

開園時間

8:00—16:30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