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塞施密特Me-262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塞施密特Me-262「燕式」(德語:Messerschmitt Me 262 Schwalbe)是德國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德國空軍製造的一種噴氣戰鬥機。該機於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實戰,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機[1]

德國飛行員稱Me-262為渦輪(Turbo),盟軍則稱之為暴風鳥(Stormbird)。雖然燃料以及稀有金屬的缺乏使得Me-262大戰中未能完全發揮其性能優勢,德國飛行員駕駛該型戰鬥機在二戰期間仍取得擊落約509架敵機(含轟炸機),自損100架的戰績。

發展

Me-262早在二戰前已經開始研發,名為P.1065計劃。計劃於1939年4月首飛,原型機與最後投入實戰的Me-262非常相似。但由於缺乏經費而拖慢了研發進度,當時空軍的高層都認為使用傳統戰鬥機就能夠打贏戰爭,於是把經費投放去研發其他機種。

後掠翼的概念早於1935年由德國氣動力學家阿道夫·布斯曼(Adolph Busemann)提出,1940年威利·梅塞施密特(Willy Messerschmitt)開始研究這個概念。1941年4月他提議把一對35度後掠的機翼安裝到Me-262上。然而提議並沒有被採納,1944年提出的兩個高速版本HGII和HGIII分別有35度和45度的後掠翼。投產的Me-262有一對前緣後掠18.5度的機翼,以維持飛機的重心。Me-262 V1到V4原型機都是以後三點式(前2後1)機輪支撐,後來發覺在起飛時水平尾翼受到主翼和發動機遮擋而失效,無法拉起飛機。於是在第5架原型機改用前三點式機輪(前1後2),問題迎刃而解。

首次試飛於1941年4月展開,但由於BMW 003噴氣發動機尚未研製成功,Me-262 V1僅能在機鼻裝上容克(Junkers)的Jumo 210活塞發動機試飛。BMW 003裝上Me-262 V1後,機鼻的活塞發動機仍然被保留着,萬一兩具BMW 003發動機同時熄火,試飛員仍能夠轉用活塞發動機着陸。

1942年3月25日,試飛員弗里茨·溫德爾(Fritz Wendel)駕駛着有3具發動機的Me-262 V1升空,升空不久後兩具BMW 003發動機突然熄火,溫德爾發動備用的Jumo 210發動機,把原型機從失速的險境救出[2],安全着陸。

1942年7月18日,V3原型機只帶着兩具噴氣發動機由試飛員弗里茨·溫德爾駕駛在德國京茨堡(Günzburg)附近的利佛海姆(Leipheim)升空。BMW 003發動機已經證實不太可靠,V3換裝了新的容克Jumo 004噴氣發動機。雖然Jumo 004比BMW 003可靠得多,但Me-262要與阿拉多(Arado)Ar 234轟炸機爭奪發動機供應。與英國的流星式戰鬥機勞斯萊斯韋蘭(Welland)噴氣發動機相比,Jumo 004的可靠性還是非常之低。

翌年的試飛中,發動機問題仍然困擾著Me-262,使得生產速度非常緩慢。1943年11月26日,希特勒參觀了Me-262的試飛後要求把它改成轟炸機。雖然機身的修改早在1942年便完成,但由於缺乏這兩種高耐熱能力的金屬,發動機需要重新設計並使用一些耐熱能力較差的合金。到1944年才開始量產。

視頻

梅塞施密特Me-262 相關視頻

珍貴影像,梅塞施密特Me262擊落轟炸機影像
梅塞施密特Me-262戰鬥機,你可能沒見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