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棋盤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棋盤山鎮位於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城以北21公里處,因為康熙帝曾在此地下棋的傳說而得名。它距歷史文化名城承德170公里,是通住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和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交通要塞。圍塞、圍山兩條公路貫穿其間,交通便利,信息發達。[1]

自然地理

棋盤山鎮地處內蒙高原與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為圍場縣中部淺山農林牧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900——1200米之間,屬北溫帶涼溫型半乾旱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3度,降水量490毫米,無霜期115天左右,土質多為褐土和棕壤。伊遜河流經該鎮。

棋盤山鎮面積275.19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0949人(2017年),多為漢族和滿族。耕地面積5.5萬畝,有林面積27萬畝,森林覆蓋率64.4%,草場面積(包括林間草場)11.2萬畝。[2]

社會資源

棋盤山鎮黨委、政府按照「農業立鎮、商貿流通活鎮、民俗生態旅遊興鎮」的發展思路,堅持「快」的方針,發揚「拼」的的精神,倡導「實」的作風,全鎮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交通能源通訊文教、衛生等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市場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0633萬元,財政收入1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062元,是圍場縣經濟重鎮、河北省重點小城鎮之一。

加工前景

棋盤山外鎮獨特的緯度、氣候及土壤條件特別適宜馬鈴薯的種植和生長。按照「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主攻關鍵環節」的思路,該鎮重點培育馬鈴薯產業。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3萬畝,占耕地總量的60%以上,形成了包括10餘個新品種的種薯、商品薯、加工薯三大馬鈴薯種植體系,年產各類馬鈴薯10萬噸,是全縣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馬鈴薯澱粉加工業異軍突起。鎮內有「興農」、「盤山」兩家獲國家專利的澱粉設備製造廠,澱粉加工廠達到179家,年加工精澱粉1億公斤。「旭日」、「白雪」、「銀海」、「銀露」等品牌的澱粉暢銷國內大中城市,並打入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超級市場。

豐富的加工原料和加工半成品,緊俏的馬鈴薯類食品和工業、藥用澱粉市場,為馬鈴薯的深加工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和豐厚的利潤回報。

初具規模

養牛業在棋盤山鎮由來已久,當地農民有着豐富的飼養經驗,鎮黨委、政府,通過市場帶動、政策推動、外力啟動、幫扶聯動,突出發展養牛業,使牛產業初具規模。

棋盤山鎮建有中國北方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市場功能完善,服務設施齊全,曾成功舉辦了九七、九八兩屆中國牛馬交易大會。年成交量8萬頭(匹)成交額突破2億元,在全國百強土畜產品專業市場中排名第九位。

棋盤山鎮山場遼闊、牧草肥美,11萬畝的草場全部承包給養殖戶。經過人工改良的草場每畝產草量可達220公斤以上。該鎮不僅天然草場資源豐富,作物性植物飼也很豐富。全鎮青貯飼料種植面積達5418畝,年產青貯飼料8000萬斤;青貯窖已建196個,容積為16000立方米。

鎮新建68畝的肉牛養殖小區一個,按照「全鎮人均一頭牛」的發展思路,到2005年牛存欄可達21000頭。在肉牛養殖數量不斷擴大的同時,通過黃牛改良和胚胎移植,畜群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該鎮注重加強畜牧防疫工作,健全了「鎮、村、組」三級防疫網絡,為全鎮牛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雖然該鎮飼草、飼料充足,養牛經驗豐富,管理方式科學,牛源供應仍保障,但鎮內尚無一家畜產品加工企業,在肉類加工生產經營方面需要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培植畜牧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鄉村旅遊業發展迅速

棋盤山鎮位於圍場縣城北21公里處,是通往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和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必經之地。全鎮社會總面積281平方公里,其中有林面積27萬畝,森林覆蓋率64.6%。

棋盤山鎮群山跌宕,山川秀美,氣候宜人,民風淳樸,古蹟眾多,這裡有因康熙皇帝在此下棋而得名的棋盤山;有乾隆皇帝接見土爾扈特部道領渥巴錫的富城子遺址;有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的大閣超仙院(興華寺);有道士隱居修行的神仙洞等人文景觀。

近幾年,棋盤山鎮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依託全鎮濃郁的民俗、民族風情,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為背景,大力發展起了以「農家游」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業。[3]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豐富,興華寺景區是黃金旅遊線的獨特高點。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景區的開發,吸引着大量的中外遊客。棋盤山鎮距塞罕壩僅55公里,是去壩上的必經之地。距鎮區公里的興華寺,為這條黃金旅遊線增添了一道具有民族宗教色彩的高麗風景。興華寺又叫「大閣」、「超仙院」,始建於清宣統二年,原有殿宇六層,配有東西石亭和東西配殿,各殿堂內有天王、娘娘、八仙、玉帝、觀音等塑像,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具有清代寺院獨特的建築風格,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興華寺遭受毀壞。2000年,棋盤山鎮積極籌措資金,按原來的建築風格對興華寺進行了保護性修復,使這一清代建築再顯它的魅力與風采。一年一度的「大閣」廟會,僧、道、俗齊聚熱鬧非凡,遊人如織,是滿足不同層次各屆人士宗教信仰需要的好去處。

發展方向

棋盤山鎮經濟的穩步增長、資源的深度開發,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立足本地,面向省外,走向全國,放眼世界打開了希望之門。今後棋盤山鎮的發展方向是: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繼承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薯、牛產業和旅遊業的開發步伐,挖資源、拓財源、增項目,逐步把棋盤山鎮建成經濟繁榮活躍、科教事業發達、人民生活富裕的現代化小城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