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棒頭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棒頭草
bang tou cao

中文學名:棒頭草

拉丁學名: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棒頭草屬

棒頭草[1]是一種農田常見雜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成株稈叢生,光滑無毛,株高l5~75cm。其為夏熟作物田雜草,主要為害小麥、油菜、綠肥和蔬菜等作物。

形態特徵

一年生。稈叢生,基部膝曲,大都光滑,高10-75厘米。葉鞘光滑無毛,大都短於或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長圓形,長3-8毫米,常2裂或頂端具不整齊的裂齒;葉片扁平,微粗糙或下面光滑,長2.5-15厘米,寬3-4毫米。圓錐花序穗狀,長圓形或卵形,較疏鬆,具缺刻或有間斷,分枝長可達4厘米;小穗長約2.5毫米(包括基盤),灰綠色或部分帶紫色;穎長圓形,疏被短纖毛,先端2淺裂,芒從裂口處伸出,細直,微粗糙,長1-3毫米;外稃光滑,長約1毫米,先端具微齒,中脈延伸成長約2毫米而易脫落的芒;雄蕊3,花葯長0.7毫米。穎果橢圓形,1面扁平,長約1毫米。花果期4-9月。

農田常見雜草,一年生草本,成株稈叢生,光滑無毛,株高l5~75cm。葉鞘光滑無毛,大都短於或下部長於節間;葉舌膜質,長圓形,常2裂或頂端呈不整齊的齒裂;葉片扁平,微粗糙或背部光滑。圓錐花序穗狀,長圓形或兼卵形,較疏鬆,具缺刻或有間斷;小穗灰綠色或部分帶紫色;穎幾乎相等,長圓形,全部粗糙,先端2淺裂;芒從裂口伸出,細直,微粗糙。穎果橢圓形。

為夏熟作物田雜草,主要為害小麥、油菜、綠肥和蔬菜等作物。

種子繁殖,一年生草本,以幼苗或種子越冬。在長江中下游地區,10月中旬至12月上中旬出苗,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返青,同時越冬種子亦萌發出苗,4月上旬出穗、開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穎果成熟,盛夏全株枯死。種子受水泡漚,則有利於解除休眠,因而在稻茬麥田,棒頭草的發生量遠比大豆等旱茬地多。多發生潮濕地。

生長環境

潮濕地, 潮濕沙地, 海岸, 河谷, 河谷濕地, 路邊, 路邊陰濕地, 平原, 平原綠洲, 山谷, 山坡濕草甸, 山坡溪邊 , 濕草甸, 濕地, 水邊, 田邊草地, 溪邊, 溪邊草叢中, 鹽漬化沙地, 雜木林中

分布情況

除東北、西北外幾乎分布於全國各地。


參考資料


中國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陝西省, 新疆自治區, 山東省, 江蘇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灣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世界

地中海沿岸; 東亞; 美洲大陸; 歐洲; 熱帶; 溫帶; 喜馬拉雅地區; 喜馬拉雅山地; 前蘇聯; 前蘇聯高加索; 前蘇聯中亞地區; 印度東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