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棕鈣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棕鈣土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棕鈣土的形成是以草原土壤腐殖質積累作用和鈣積作用為主,並有荒漠成土過程的一些特點。棕鈣土發育於溫帶荒漠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地表多砂礫石,剖面上部呈褐棕色,下部為粉末層狀或斑塊狀灰白色鈣積層。棕鈣土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荒漠草原地區,位於栗鈣土與漠土之間,從西、北、東三面環繞於漠土外圍。中國內蒙古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中西部、準噶爾盆地的北部、塔城盆地外緣以及中部天山北麓山前洪積扇的上部等地都有分布。

分布

棕鈣土分布在內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準噶爾盆地北部。分布區為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2~7℃,≥10℃積溫2200~3000℃,年降水量150~250(300)mm,受東南季風影響的內蒙地區降水70%集中於夏秋初;受西風影響的北疆地區四季降水較平均。棕鈣土地區年輻射總量達600~670kJ/cm2,光熱資源十分豐富。

棕鈣土的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過度的特徵,分為鄰近乾草原的荒漠草原和向荒漠草原過渡的草原化荒漠兩個亞帶。在內蒙的荒漠草原常為小針茅、沙生針茅、伴生冷蒿、狹葉錦雞兒;草原化荒漠則以超旱生的藏雞兒、紅砂與小針茅、冷蒿等構成的群落。在北疆除超旱生小半灌木蒿屬、假木賊以及沙生針茅、新疆針茅等小禾草外,還有春季短生植物。棕鈣土地帶聲我國西北主要的天然牧場,有灌溉條件的可以發展農業。 30年代,侯光炯等曾將內蒙地區的棕鈣土定為淡栗鈣土。50年代後,文振旺、汪安球等多棕鈣土進行研究,認為我國的棕鈣土是歐亞大陸荒漠外圍棕鈣土帶的東南部,為一獨立土類。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屬鈣層土綱的一個土類,其大部分類似美國土壤分類中的正常乾旱土(Orthid)及粘淀乾旱土(Argid)極少部分類似半干潤軟土;與聯合國分類中的乾旱土相當。

特徵

棕鈣土的特徵有:自然植被組成趨於旱化,生物量低,土壤腐殖質積累作用弱,有機質含量低;鈣積作用強,鈣積層在剖面中位置較高;呈鹼性至強鹼性反應,陽離子交換量較低,吸收性複合體為鹽基所飽和,其中鈉離子所占比例較高;質地較粗,多屬砂礫質、砂質和砂壤質、輕壤質,土體中鈣質有較明顯移動。棕鈣土地區以畜牧業為主,僅局部地區有灌溉農業。熱量條件雖較好,部分地區且可進行複種,但水分條件較差,土層淺薄,礦質養分含量低;加之春季風大和侵蝕嚴重,需進行水利建設、營造防風林帶,並採取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及礦質肥料等改良措施,才能進行農業生產。畜牧業的持續發展,也有賴於地下水源的開發和建立小型分散的人工草料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