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棠香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棠香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棠香街道

所屬地區:重慶市大足區

棠香街道,隸屬於重慶市大足區,地處大足區東部,東鄰智鳳街道,南鄰龍水鎮、寶興鎮,西連龍崗鎮,北界中敖鎮寶頂鎮,距大足區人民政府駐地0.5千米,總面積60.2平方千米。 清宣統元年(1909年),棠香街道一帶置有東關鎮;2002年6月,從龍崗鎮、城南鄉析出,置龍崗街道。2011年末,棠香街道總人口6.21萬人。 截至2020年6月,棠香街道下轄8個社區、4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報恩社區先鋒路1號。 棠香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建築建材為主。 [1]

位置境域

棠香街道地處大足區東部,東鄰智鳳街道,南鄰龍水鎮寶興鎮,西連龍崗鎮,北界中敖鎮寶頂鎮,距大足區人民政府駐地0.5千米,東西最大距離5.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2千米,總面積6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棠香街道地處淺丘陵帶壩,地勢中部較為平坦,多小平壩;地形分為小平壩、多山和溝;主要山脈有南山、北山,境內最高峰梁家坡位於惜字閣村5社,海拔543米;最低點劉家壩瀨溪河交叉口位於水峰村5社,海拔366米。

氣候

棠香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6.7℃,最低月氣溫2.3℃(1977年1月),極端最低氣溫-3.4℃(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6.5℃,最高月均氣溫35.8℃,極端最高氣溫40.6℃(1995年9月6日);最低月均氣溫6℃(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8℃(2008年8月23日);無霜期平均323天,最多年365天(1970年),最少年287天(1969年);年平均降水量1009毫米以上,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棠香街道境內屬小清河水系;主要河道有瀨溪河、化龍河2條;瀨溪河總長度30千米,河網密度0.57千米/平方千米,從紅星社區插旗山大橋流入棠香境內,經東關老大橋、二仙橋、麻柳橋流出,進入智鳳鎮;化龍河起源於化龍水庫,於清明橋匯入瀨溪河。

土壤

棠香街道土壤以水稻土、紫色土、沖積土為主,土層深厚,質地肥沃。

自然災害

棠香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山體滑坡等水災害年均發生1—2次,主要發生在7—8月;嚴重的一次是2006年7—8月發生的旱災。

自然資源

棠香街道境內有植物3類340餘種,藻類植物7門46屬79種,蕨類植物3種,草本植物89種,木本植物167種;動物9類270餘種,水域浮遊動物3類50餘種。2011年,棠香街道有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0.6畝。

人口

2010年,棠香街道人口有66325人。 2011年末,棠香街道總人口6.2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492人,城鎮化率71.5%;總人口中,男性30905人,占49.8%;女性31216人,占50.2%;14歲以下10374人,占16.7%;15—64歲45629人,占73.5%;65歲以上6118人,占9.8%;以漢族為主,達6.20萬人,占99.8%;有蒙古、回、藏、苗、壯、彝等18個少數民族,共129人,占0.2%。2011年,棠香街道人口出生率9.12‰,人口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長率3.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3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棠香街道財政總收入2.7億元,比2010年增長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8億元,比2010年增長41%;人均財政收入4425元,比2010年增長9%。 2014年,棠香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6億元,固定資產投入60億元,財政收入6.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5.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70元,分別同比增長15.2%、29%、34.8%、9.6%、14%。

農業

2002年,棠香街道糧食總產量12381.31噸,油料總產量120.87噸,水果總產量142噸,生豬出欄14743頭,存欄11296頭。 2011年,棠香街道農業增加值1.3億元。棠香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棠香街道生產糧食1.6萬噸,人均653.9千克,其中稻穀0.8萬噸,小麥0.1萬噸,玉米0.2萬噸。棠香街道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棠香街道蔬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0.5萬噸,主要品種有刀豆、大蔥、番茄、萵苣等。棠香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棠香街道生豬年末存欄1.4萬頭;羊年末存欄0.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6.1萬羽。

視頻

重慶市大足區棠香街道雙豐幼兒2021年六一文藝匯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