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獨天下之春」的梅花,有多獨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獨天下之春」的梅花,有多獨特?)

「獨天下之春」的梅花,有多獨特?

在小的時候我們一定常聽到父母鼓勵我們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麼多形態各異的花,更有數以萬計的不同種植物,為什麼偏偏梅花這種植物在中國人的心中就能占有如此獨特的地位呢?梅花身上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外形、分支和發展

梅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花果,有大約三千年的歷史。梅花原產於中國南方,後經各地引種、均有栽培,其中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栽種最多。梅屬於小喬木,每年12月至來年3月為梅花的花期。梅樹通常高4~10米,樹皮為淺灰色或者灰中帶綠,梅花顏色豐富,常見的有紅色、紫紅、粉紅、淡黃、純白等顏色[1]。這些鮮艷的顏色與灰色樹皮相襯,愈發顯得嬌麗動人。

梅主要分為果梅和花梅,今天主要介紹的是花梅,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梅花。根據梅花花瓣的個數、顏色以及花期的早晚可分為四類,分別為直腳梅類、照水梅類、龍游梅類和杏梅類[2]。其中照水梅類是我們最常見的,如雙粉照水型,花朵呈粉色;骨紅照水型,花色呈艷紅色;白壁照水型,花色為白色,花萼為綠色等等。

梅花在我國歷史悠久,發展歷時各個朝代。

最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據考古人員考證,在安陽殷墟的商朝青銅鼎中就有梅核被發現,距今約有3200年。到了中國最強盛的漢、唐時期,經濟實力強大,人們已經開始有了城市建設的意識和觀花賞景的閒情逸緻。漢朝出名的大賦《蜀都賦》中寫道,「被以櫻、梅,樹以木蘭。」

這說明當時繁盛的長安城、雄偉的未央宮已經開始使用梅花作為對景色的裝飾。相傳唐朝時期的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住持安大師還曾親手在寺前栽種梅花來怡情養性。被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朝,不但繼承了前人對梅花的研究成果,搜集到了大約12個梅花品種,而且還出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梅花痴」——王冕, 他一生詠梅、畫梅無數,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墨梅》更是千古傳誦。明、清之際,梅花的發展已進入穩步階段,《梅諸》、《梅史》等對梅花的記載已經非常詳盡。

梅花的地位、花語和象徵

梅花的花期在冬春時節,一般在12月至來年3月開花,但這正處於我國寒冷的冬季。按常識我們都知道,花是非常嬌貴的,熱了不行、冷了不行,澆水多不行、缺水也不行。所以一般的花都是在春天這個萬物復甦、氣候溫和、春雨綿綿的季節綻放,故而也有「百花爭春」的說法。但是梅花卻獨樹一幟、不與百花爭春,「傲雪獨自開」,故而唐朝的《梅花賦》中讚美它是「獨天下之春」。

正是因為梅花傲雪而開的獨特品質,受到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的欣賞和讚美,在我國享有極高的地位和榮譽,如被指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甚至比肩國花牡丹,被稱為「花中之魁」。

蘭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與不畏嚴寒四季常青的竹、松稱為「歲寒三友」等等。如此多的讚譽,梅花「沒有絲毫的驕傲」,而是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潔傲岸與世無爭美好品質。每當萬物凋零早已被大雪鋪蓋,用《紅樓夢》中一句形容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但純淨中也透着一絲的單調和死寂

在這時候,梅花竟然悄然綻放,點綴着天地,絢爛着人間。看到這,大家有沒有想到《甄嬛傳》中皇上和甄嬛在倚梅園中初次相遇的場景。雪中紅梅在遇到嬌艷美人,恐怕沒有人會不動心吧!

梅花不但受到文人們的讚美和喜愛,更被視為喜慶、吉祥的象徵。梅花有五瓣,被認為分別代表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這五福,下至個人生平、上至家國命運,這樣重大的祝願都寄託於一朵小小的梅花上,可見梅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之高。另外,梅花的花語是凌霜傲雪、風骨俊傲、堅貞和高雅。這樣美好的品格還被視為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民族品格。

梅花還被視為美麗、堅貞的女子的象徵。如古詩中有「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來形容嬌俏少女。

梅花的作用

梅花不僅是供人欣賞的觀賞性植物,它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一是被作為女子美容、化妝的工具,如古代女子會把梅花研成末敷臉,具有美白潤膚的作用,改善女子的起色。或者直接用來進行裝飾,曾有「梅花妝」成為一眾女子追逐的時尚妝容。即使到了現在,仍然會對梅花的花香進行提煉來製作香水等。

梅花除了被用來做女子的美容工具,還具有入藥的價值。一般情況下,梅花具有疏肝通氣、活血化瘀等作用。若直接做藥,可以解決頭疼眼熱、頭暈眼花等症狀;梅花還可以被熬成梅花粥,不但清香撲鼻,還能醒腦明目、健脾開胃。 [1] 當然了,梅花有不同的品種,功效就可以更加具體化,如紅梅花多用於活血;白梅花主產於江浙地區,多用於清熱;關於綠萼梅,在《百草鏡》有記載,「梅花,有白、紅、綠萼、千葉、單葉之分,惟單葉綠萼利咽尤良,含苞者力勝。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即主要是治療咽喉炎、痰多、聲音嘶啞甚至失聲等情況。

如今,梅花已經不僅僅是受到中國人的喜愛了,而是成為世界人民都欣然前來觀賞的著名花種。就像人們每年趕着去日本的富士山看櫻花一樣,現在也有很多國際友人會在梅花開放時節前來觀賞。賞花講究的是「花是將開未開好」,所以觀賞梅花的最佳時機就是驚蟄左右的這十天,這時候的梅花含苞待放,如同含羞的姑娘讓人心動,故而人們又稱之為「探梅」。

結語

通過對梅花的起源、發展、象徵以及作用等的了解,我們似乎明白了梅花為什麼可以領百花之先得人們青睞了。這樣美麗的梅花、這樣高潔的梅花、這樣實用的梅花,你還有什麼理由不愛嗎?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為什麼可以一任群芳妒?

梅花、蘭花、翠竹、菊花都因為其高潔、淡泊、堅韌的美好品格被稱為「四君子」,歷來被文人墨客、高雅之士所推崇,故常常以「四君子」的品格自比以明志,或畫梅、詠菊、誦竹等來怡情養性。那麼關於梅花,都有哪些與它相關的美好傳說和故事呢?

梅花的起源

梅花是中國一種傳統特色花果,原產於我國的南方地區。據考證早在三千年以前就已經被人們被種植,它的果實甚至在那時候就已經被人們作為美食來品嘗了。後來在各個朝代都有所發展,梅花的品種也不斷增多,如我們常見的紅梅、白梅等。

其實關於梅花的起源,還要一個有趣的神話故事呢。相傳在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任何花朵,一片死氣沉沉的樣子。天神知道了這樣的場景,就決定派各路花神前往人間撒種植根、裝點人間。各路花神們為了早點完成任務都紛紛下凡,沒多久就使得人間煥然一新了。

但卻有一位花神向來特立獨行,風骨俊傲。她認為「百花爭艷不是春」,在和煦溫暖的季節開花,不過是爭芳鬥豔,卻失了風骨。於是在人間天寒地凍、風雪交加的一天,它才來到人家撒下她的種子,而她正是梅花仙子。所以之後的每年春季,百花迎春、爭相開放。卻只有梅花迎着風雪開放,給沉寂的冬天增添了一抹絢爛的色彩。

於是,世人們雖然也愛百花們在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卻更願意讚美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為人間增添的拿抹溫暖。把它和青松、翠竹一起喻為「歲寒三友」,它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國花牡丹成為「花中之魁」。

關於梅花的記載和故事

1、古文記載:

對於梅花人們向來不吝讚美之詞,古詩、典籍中更是常常提到。

例如讚美它高潔、堅韌的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用來表達友人思念的有「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還有贊其潔身自好的《梅花賦》中寫道「獨步早春,自全天下」;還有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讚美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王安石寫它的香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就連偉大的毛主席也曾「拜倒於梅花」的品格之下,在《卜算子·詠梅》中寫道「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還有一首《冬雲》 寫道「梅花歡喜漫天雪」,藉此來抒發自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是怎樣的有魅力,贏得如此多的文人、名家們為它賦詩、借它明志。 [2] 除了文人們對梅花高潔、不屈、無畏、甘於寂寞的美好品質等的讚美之外,在很多醫藥書籍上也不乏梅花的身影。如在《神農百草經》中寫道的「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止肢體痛」,對梅花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就有明確的說明。

梅花還可以被熬成梅花粥,古代還有關於梅花粥的做法,「掃落梅英,揀淨洗之,用雪水同白米飯煮粥,厚熟」,這樣不但可以在米飯中加入梅花的清甜,而且還可以起到增強食慾、緩解胸悶不舒等功效。

梅花、雪水、白米飯,這是多麼神奇、健康、高雅的搭配啊!可惜現在這樣有情趣的食用方法並沒有廣為流傳,看到這,不知道你有沒有去做一碗「梅花粥」的衝動呢?還有在被喻為中國「百科全書」的《紅樓夢》中多次記錄在了關於梅花做藥的內容,如劉姥姥從榮國府離開時,鴛鴦說道,「這包兒裡頭是你前兒說的藥,梅花點舌丹也有,紫金錠也有」,還有寶釵常常服用的一道「白梅花蕊」,這些都是用梅花製成得。

2、流傳的典故

人們不但常常寫詩詞來表達對梅花的喜愛,其實古往今來,還流傳有很多名人與梅花的的一段段小故事。

世人皆知唐玄宗李隆基寵愛貴妃楊玉環,卻很少有人了解到在楊貴妃之前,也曾與一位寵冠後宮的妃子,人稱「梅妃」。梅妃原名江采萍,不但長相傾國傾城,能歌善舞,而且自幼就極其喜愛梅花,身上自然帶有梅花氣節,高靜嫻雅。但被楊貴妃陷害,被貶入冷宮。即便如此,仍不改高潔之氣,曾寫下「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為寂寥」這樣的傲骨之詞,流傳至今。梅妃不但生前愛梅,就連死了以後,據說也被藏於梅樹之下,與梅長久為伴。

除了歷史上這位令人欽佩的梅妃,人們很多時候也願意用梅花來寓意高潔、堅貞的女子們。如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如懿傳》中,如懿就是極愛梅花的女子,而她的性格也極像梅花,在波詭雲譎的後宮中仍然保持最初的而樣子。她離開人世的時候,陪伴它的仍是一株梅花。另外在《甄嬛傳》中,甄嬛和皇上也是在梅花綻放的倚梅園中一見傾心。不論歷史上的這位廢后和貴妃是否真的與梅有緣,人們都想要用聖潔的梅花去點綴她們的人生。

梅花除了用來形容女子的高雅,也會被文人們用來自比。如著名的典故「梅妻鶴子」就正是如此。典故的主人公名叫林逋,是北宋時期著名的隱逸詩人,他一生隱居山林,不做官、不娶妻,只是植樹梅花、養鶴怡情,於是得「梅妻鶴子」這一成語。他流傳最廣的《山園小梅》中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來讚美梅花的香氣和低調。

梅花花神

梅花常常被人們神話化來凸顯它的美好。僅關於「梅花花神」的故事,就有幾個版本。一種是相傳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天資聰穎且長相妖艷動人。一日去御花園玩耍,竟不覺在梅樹下睡着了。梅花落於公主額頭正中央,睡醒後竟然拂之不去,更增添了公主的美感。於是人們紛紛認為壽陽公主乃是「梅花花神」。

且女子們也紛紛在額中用胭脂畫成梅花狀,稱其為「梅花妝」。另外一個傳說是隋朝時期趙師雄遊覽浮羅山時,夜晚與一位香氣襲人、身着粉群的女子飲酒,她的身旁還有一位綠衣童子。他們三人或吟詩、或跳舞、或唱歌直至天亮。第二天才知道只是黃粱一夢,身邊並無一人,只見到自己睡在梅樹之下,樹上有青鳥歌唱。於是趙師雄認為自己遇到了梅花仙子。

結語

不論是史書記載、還是古詩吟誦、或者是民間流傳的典故和神話,都對梅花給與了極高的評價。的確,這樣美好的梅花,值得人們深深的讚美和愛。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独天下之春”的梅花,有多独特?)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梅花視頻


相關視頻

梅花欣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