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萬壽燈(菊科、萬壽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萬壽燈(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萬壽燈,花卉,本名是萬壽菊,一年生草本植物,屬於菊科萬壽菊屬。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萬壽菊
  • 別 名:Marigold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屬 :萬壽菊屬
  • 種 :萬壽菊

含義一

燈,是漢族中秋節舊俗,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用綢緞和桑皮油紙貼成紅燈。在安徽蕪湖,用四到六塊布滿花卉、鳥蟲、梅蘭、竹菊的鐵畫片,做成燈形,外面蒙紙或綢,裡面點燭,掛在屋檐下、庭院中。農曆八月十五前後點燈七天,燈月交輝,別具清醒。

含義二

形態特徵

株高60~100cm,全株具異味,莖粗壯,綠色,直立。單葉羽狀全裂對生,裂片披針形,具鋸齒,上部葉時有互生,裂片邊緣有油腺,鋸齒有芒,頭狀花序着生枝頂,徑可達10cm,黃或橙色,總花梗腫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黃色。

習性特徵

喜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耐乾旱,在多濕氣候下生長不良。對土地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好。 [1]

萬壽菊

寓有吉祥之意的萬壽菊,即一種菊花,早就被人們視為敬老之花。至於「萬壽菊」之芳名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傳說十六世紀中葉,此花從國外傳到中國南方,人們不知其芳名,只見它每年從秋到冬開花,呈瓣形,似菊,且花色美麗,因其花葉又有一股臭味,故稱其為「瓣臭菊」。一年秋天,有位縣太爺做大壽,管家為增添氣氛,在大門口擺上兩列盆花,頓時黃綠交輝耀眼異常。縣太爺見之大喜,問道:「這叫什麼花?」管家笑答:「瓣臭菊。」誰料縣太爺誤聽了,眉飛色舞地稱讚道:「啊!萬壽菊,好呀!好呀!」從此,萬壽菊之芳名便不脛而走廣為流傳。萬壽菊葉綠花艷,人們喜歡用它綠化、美化環境。逢年過節,特別是老年人壽辰,人們往往都以萬壽菊作禮品饋贈,以示健康長壽。相關詩句案頭置盆萬壽菊,碧葉蔥嫩形色奇。可貴金黃花常艷,詩人無復立東籬。

萬壽燈(燈)

燈,是漢族中秋節舊俗,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用綢緞和桑皮油紙貼成紅燈。在安徽蕪湖,用四到六塊布滿花卉、鳥蟲、梅蘭、竹菊的鐵畫片,做成燈形,外面蒙紙或綢,裡面點燭,掛在屋檐下、庭院中。農曆八月十五前後點燈七天,燈月交輝,別具清醒。 [2]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

西周時「燭」是一種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云:禮器也。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醃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在戰國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種盤底中央呈*狀突起可插燈芯的細把陶質豆,它就是當時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國古代燈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從追溯豆燈的歷史,去理解「鐙」字的產生,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光明的同時,為燈具命名的思維性與創造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