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葉崖爬藤 (葡萄科 崖爬藤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葉崖爬藤 (葡萄科 崖爬藤屬植物))

三葉崖爬藤(學名: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

是葡萄科、崖爬藤屬草質藤本植物。小枝纖細,有縱棱紋,卷鬚不分枝,葉為3小葉,小葉片披針形、長橢圓披針形或卵披針形,頂端漸尖,稀急尖,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近圓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網脈無毛;花序腋生,比葉柄短,下部有節,節上有苞片,或假頂生而基部無節和苞片,花二歧狀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被短柔毛;花梗通常被灰色短柔毛;花蕾卵圓形,頂端圓形;萼碟形,萼齒細小,卵狀三角形;花瓣卵圓形,花葯黃色;花盤明顯,花柱短,果實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種子倒卵橢圓形,4-6月開花,8-11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長在海拔300-1300米的坡灌叢、山谷、溪邊林下岩石縫中。全株供藥用,有活血散瘀、解毒、化痰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病毒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病毒性肺炎、黃膽性肝炎等,特別是塊莖對小兒高燒有特效。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三葉崖爬藤
  • 學 名: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鼠李目
  • 科 :葡萄科
  • 屬 :崖爬藤屬
  • 亞 屬:崖爬藤亞屬
  • 組 :圓臍組
  • 種 :三葉崖爬藤
  • 命名者及年代:Diels & Gilg,1900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小枝纖細,有縱棱紋,無毛或被疏柔毛。卷鬚不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3小葉,小葉披針形、長橢圓披針形或卵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稀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近圓形,邊緣每側有4-6個鋸齒,鋸齒細或有時較粗,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5-6對,網脈兩面不明顯,無毛;葉柄長2-7.5厘米,中央小葉柄長0.5-1.8厘米,側生小葉柄較短,長0.3-0.5厘米,無毛或被疏柔毛。

花序腋生,長1-5厘米,比葉柄短、近等長或較葉柄長,下部有節,節上有苞片,或假頂生而基部無節和苞片,二級分枝通常4,集生成傘形,花二歧狀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梗長1.2-2.5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長1-2.5毫米,通常被灰色短柔毛;花蕾卵圓形,高1.5-2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萼齒細小,卵狀三角形;花瓣4,卵圓形,高1.3-1.8毫米,頂端有小角,外展,無毛;雄蕊4,花葯黃色;花盤明顯,4淺裂;子房陷在花盤中呈短圓錐狀,花柱短,柱頭4裂。果實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徑約0.6厘米,有種子1顆;種子倒卵橢圓形,頂端微凹,基部圓鈍,表面光滑,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向上呈橢圓形,腹面兩側窪穴呈溝狀,從下部近1/4處向上斜展直達種子頂端。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長在海拔300-1300米的坡灌叢、山谷、溪邊林下岩石縫中。

繁殖方法

三葉崖爬藤的繁殖可以通過枝條扦插、種子播種、組織培養進行,但在生產上以扦插繁殖最為經濟實用,其具體做法是:於春令時節選擇排灌管理方便、地勢平緩、土層較深、肥力較高、質地較為疏鬆的砂壤土地塊作苗床,結合翻耕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千克或餅肥150-200千克加草木灰500-650千克作基肥,敲碎土塊後整成高15-20厘米、寬1.1-1.2米的苗床,在整好的苗床上開設行距約20厘米深8-10厘米的橫溝待扦插。扦插時選取1-2年生生長健壯的枝條,剪去頂部幼嫩部分,將枝條剪成15厘米左右的插穗,以株間距15-20厘米、插穗2/3入土,將插穗斜插於扦插溝內,插後壓實根莖部鋪平床面,澆水保濕,在插後10-15天內如遇晴好天氣隔2-3天於傍晚灑水一次,以便插穗生根成活。在育苗期間如地勢平坦的,如遇多雨天氣應注意做好清溝排水,如遇永旱無雨天氣應做好抗旱護苗工作,待插後35-40天長岀新葉後,用水澆濕床土即可起苗移栽。

栽培技術

栽種補苗

三葉崖爬藤的栽種時間沒有嚴格限制,一年四季均可栽種,但以春季2-3月份栽種為佳,成活率最高。栽種時將2-3株/穴的種苗栽入穴中,以種苗原莖土痕露出地表為度,壓實根基部後,用3%-5%稀薄人糞尿或8%-10%的沼液水澆施定根水,以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利於成活。藥果園套種的,栽種時注意底、表土分開,先填回表土與1.5-2千克/穴的腐熟爛糞肥或0.3-0.5千克/穴的發酵餅肥混勻後,將種苗栽入穴中,填回底土與地表持平。當種苗栽種10-15天長根成活後,應進行查苗補缺,如發現有死苗缺株的,應于晴天傍晚或陰雨天選用預留壯苗進行補缺,補後隨即澆施活棵水,以便成活,達到全苗均衡生長。

肥水管理

三葉崖爬藤是比較喜肥的植物,栽種成活後,在初期生長的半年內由於根系生長不廣,吸肥能力不強,可用10%-25%的稀薄人糞尿或15%-30%的沼液水逐次加濃澆施2-3次,以後一般每年至少進行3次施肥:第1次在春季展葉期,每畝用人糞尿750-100千克澆施一次;第2次在6-8月份花期,每畝用餅肥100-125千克經發酵後開側溝追肥一次;第3次於12月份結合清園培土每畝用農家肥1250-1500千克加草木灰500-700千克追施冬季臘肥。藥果園套種的3次施肥分別用人糞尿1-1.5千克/穴、餅肥0.5-0.7千克/穴、農家肥5-7千克/穴加草木灰1.5千克/穴進行溝施。

三葉崖爬藤較為耐旱,而忌積水,在生產上如遇多雨、暴雨天氣應特別注意做好地勢平坦、低洼處的清溝排水工作,以免積水造成浸漬為害。三葉崖爬藤雖說較為耐旱,但在中國浙江西南一帶一年中雨水分布不均勻,常會岀現夏、冬季久旱無雨的不利天氣,在生產上應通過蓄、引、提、挑、灌、澆、排等綜合協調措施做好抗旱護苗工作,以滿足植株生長的水分和養分所需,保障植株健壯生長。

中耕除草

一年中一般需進行3-4次中耕除草,應根據雜草生長情況,結合施肥及時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以保證土壤疏鬆、且無草害現象發生,冬季結合清園施肥將土培向於根莖基部,以利安全越冬。

搭建支架

三葉崖爬藤是藤本植物,須攀援在其他支撐物上向上生長,如是純作種植的,在栽種後藤蔓長至30-40厘米時,應搭建棚架引蔓上架,棚架可用水泥柱或直徑12-15厘米的樹幹,以間距2.5-3米、離地面3米立柱,在立柱頂端用竹木杆或8號鐵絲縱橫連接固着後,在每一株旁立一根直徑2-3厘米、離地面3米的竹木杆,並用綁線將其固定在棚架上部橫杆(線)上,開始時用綁線按順時針方向將藤蔓綁定於小立杆上引蔓上架,之後即可自行纏繞上架。一般搭建架棚後3-5年需更換1次架材,以免架材腐爛倒塌,而影響三葉崖爬藤攀援生長。 [1]

藤蔓管理

當純作種栽的藤蔓長至30-40厘米時應將藤蔓引向旁邊的小立杆上,引蔓向上攀援生長;間作套種的,當藤蔓能夠着攀援樹時,引蔓附着於攀援樹向上生長。在生長期間或冬季清園時應注意剪去基生枝、重疊枝、枯死枝、病蟲細弱蔓枝,以形成合理的藤蔓群體結構。

攀援樹整枝:如以紫玉蘭等為攀援樹栽種的,應對攀援樹進行引拉擴大樹冠,密生枝條刪除,頂部修剪,將樹控制在3-4米高進行整型俢剪,以便管理和採收、藤蔓均勻分布,形成合理的藤蔓群體。

光照控制

三葉崖爬藤性喜涼爽的氣候環境,長時間的強光直射,對其生長不利。為了為其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對於單一純作地,在春末至秋初可以通過在支架上覆蓋遮陽網、樹枝、柴草等適當遮陰,減輕陽光直射的不利影響;也可通過種植、留養防護林帶分箱種植,與紫玉蘭等、藥果園間作套種,減輕陽光直射的不利影響,以利健壯生長,進而提高產量。

主要價值

三葉崖爬藤全株供藥用,有活血散瘀、解毒、化痰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病毒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病毒性肺炎、黃膽性肝炎等,特別是塊莖對小兒高燒有特效。

三葉崖爬藤又名金線吊葫蘆,藥效極佳,還被譽為「藥王」

農村深山裡一種野草被稱為「藥王」, 能治癌症, 一斤賣上百元!這種「藥王」還有特別美麗的名稱,叫做「金線吊葫蘆」,因為它結的果實外觀看起來像小葫蘆一般,因此也有這個美譽。它的學名其實叫做三葉青,全草均可入藥,以地下塊根和果實的藥用效果最好。一斤的價格高達三四百元,能採摘到簡直是撿到寶了。

三葉青,正名:三葉崖爬藤又名金線吊葫蘆、蛇附子石老鼠屬鼠李目,葡萄科草質藤本。三葉青每年3-6月均可開花,4月至秋季均可結果,花果期較長,開花後一個月左右開始結果,果實綠豆般大小,成熟後色澤鮮紅艷麗,味甘、性涼,具有滋補功效,屬極品。

三葉青藥用價值的好壞不在於其大小,和其它名貴中藥材相仿,而在於生長年限和選擇合適的採挖時間,每年冬至到驚蟄期間選擇生長期三年以上的三葉青進行採摘,此採摘法質量好(休眠期)品質高,此時採摘的三葉青塊根,澱粉含量在70%以上,藥用效果最好。 [2] 喜涼爽氣候,適溫在25℃左右生長健壯,冬季氣溫降至10℃時生長停滯。耐旱,忌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含腐殖質豐富或石灰質的壤上種植為好。三葉青的耐陰性強,抗病、少蟲害,十分耐寒。可塑性強。陰濕的室外環境可鋪地栽植,成活率、覆蓋率很高,生長速度快。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傷、扁桃體炎、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小兒高熱驚厥等疾病。

三葉崖爬藤 (中草藥)

三葉崖爬藤,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台灣崖爬藤Tetrastigma formosanum(Hemsl.)Gagnep.[Vitis formosana Hemsl.]的莖葉。分布於台灣。具有生肌斂瘡之功效。常用於創傷。

入藥部位:莖葉。 功效:生肌斂瘡。 主治:用於創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或以鮮葉貼患處。 [3]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片,曬乾。


《三葉崖爬藤 》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