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毛白點蘭(蘭科、白點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毛白點蘭(蘭科、白點蘭屬植物))

莖長2-3厘米,具數枚葉。葉肉質,狹長圓形,先端鈍並且微2裂,基部收狹。花序側生於莖,近直立或斜立,長達5厘米;花序軸向上稍變粗,具少數花;花苞片彼此緊靠,螺旋狀排列,狹長,長約2毫米;花在花序軸上從下向上逐漸開放,壽命約半天,黃色;花瓣橢圓形,比中萼片小;唇瓣白色帶紅色條紋,攤平後呈三角形,長3毫米,寬5毫米,3裂。花期6-11月。

產中國台灣(南部至中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三毛白點蘭(學名:Thrixspermum merguense (Hook. f.) Kuntze):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三毛白點蘭
  • 拉丁學名:Thrixspermum merguense (Hook. f.) Kuntze
  • 界 :植物界
  •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 門:輪藻總門
  • 門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 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綱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 綱:百合亞綱
  • 超 目:天門冬超目
  • 目 :天門冬目
  • 科 :蘭科
  • 屬 :白點蘭屬
  • 種 :三毛白點蘭

形態特徵

三毛白點蘭莖長2-3厘米,具數枚葉。葉肉質,狹長圓形,長2-5厘米,寬5-6毫米,先端鈍並且微2裂,基部收狹。花序側生於莖,近直立或斜立,長達5厘米;花序軸向上稍變粗,具少數花;花苞片彼此緊靠,螺旋狀排列,狹長,長約2毫米;花在花序軸上從下向上逐漸開放,壽命約半天,黃色;中萼片近卵形,長約5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側萼片稍斜卵形,比中萼片稍大,先端鈍。

花瓣橢圓形,比中萼片小;唇瓣白色帶紅色條紋,攤平後呈三角形,長3毫米,寬5毫米,3裂,基部具囊;側裂片大,直立,先端鈍;中裂片橘黃色,不明顯,唇盤在前端具3個密布白毛的肉突。花期6-11月。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1]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

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

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下級分類

  • 抱莖白點蘭 Thrixspermum amplexicaule (Bl.) Rchb. f.
  • 海台白點蘭 Thrixspermum annamense (Guillaum. ) Garay
  • 白點蘭 Thrixspermum centipeda Lour.
  • 異色白點蘭 Thrixspermum eximium L. O. Wms.
  • 金唇白點蘭 Thrixspermum fantasticum L. O. Wms.
  • 台灣白點蘭 Thrixspermum formosanum (Hayata) Schltr.
  • 小葉白點蘭 Thrixspermum japonicum (Miq.) Rchb. f.
  • 三毛白點蘭 Thrixspermum merguense (Hook. f.) Kuntze
  • 垂枝白點蘭 Thrixspermum pendulicaule (Hayata) Schltr.
  • 長軸白點蘭 Thrixspermum saruwatarii (Hayata) Schltr.
  • 厚葉白點蘭 Thrixspermum subulatum Rchb. f.
  • 同色白點蘭 Thrixspermum trichoglottis (Hook. f.) Kuntze

代表物種

白點蘭:ThrixspermumcentipedaLour.

莖斜立或下垂,粗壯,質地硬,多少扁圓柱形,長達20厘米,常弧形彎曲,具多數節,節間長1-1.5厘米。葉二列互生,稍肉質,長圓形,長6-24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楔形收狹,具1個關節和抱莖的鞘。花序單一或成對與葉對生,常數個,向外伸展或斜立,比葉長或短;花序柄扁的,常在兩側邊緣具透明的翅;花序軸長為花序長的1/2-2/3,僅生有少數花;花苞片宿存,緊密排成二列,肉質,兩側對摺呈牙齒狀,長約6毫米;花梗和子房白色,長約7毫米;花白色或奶黃色,後變為黃色,質地厚,不甚開展,壽命約3天;中萼片狹鐮刀狀披針形,長3-4.5厘米,基部寬2.5-5.5毫米,先端長漸尖,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但基部稍較寬;花瓣狹鐮刀狀披針形,比萼片小,具3條脈;唇瓣基部凹陷呈淺囊,3裂;側裂片半卵形,直立,長約3毫米,上部呈三角形,鈍頭並且稍向前彎曲;中裂片向前伸,厚肉質,兩側對摺呈狹圓錐形,長約5毫米,先端稍鈍;唇盤中央隆起1個胼胝體。花期6-7月。

產海南(陵水、保亭、萬寧、瓊中、瓊海、儋縣、白沙等地)、香港、廣西(地點不詳)、雲南南部(勐臘、景洪、勐海)。通常生於海拔700-115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分布於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2]

雜交育種

至2012年,已登錄的屬間和屬內種間雜交種有1種(屬內種間雜交種1個)。如:Thrixspermum Eric Holttum(Thrixspermum amplexicaule×Thrixspermum scopa)登錄時間195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