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角草 (禾本科 屬三角草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三角草 (禾本科 屬三角草植物))

三角草 (禾本科 屬三角草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具堅韌而又為鱗片所覆蓋的根莖。稈直立,光滑,高60一80n,基部宿存有紫色的枯萎葉鞘。葉片質堅硬,長10—40cm。圓錐花序窄狹而緊縮,長10一20cm。小穗常呈紫色,長8—9mm; 穎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外稃背部密生柔毛,先端渾裂達稃體之1/3,裂片長2.5—3.5mm,常呈刺芒狀,具5脈,側脈直伸兩側裂片內而不與中脈匯合,中脈自兩齒間向上延伸成12—15mm之芒,芒粗糙,下部稍扭轉; 內稃長6一7m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三角草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 :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 科:早熟禾亞科 Pooideae
  • 族 :針茅族 Stipeae
  • 屬 :屬三角草

形態特徵

三角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種疏叢型導中生禾草,性喜沙,在雅魯藏布江上游的寬谷、河灘、羌塘南部湖盆外緣和內陸河床上,常形成草叢較大的片斑狀的草甸群落。 [1]

主要價值

三角草為建群種的草地,伴生的其他科牧草也有較高的飼用價值,在西藏草地資源等級評價中列為優等草地,是夏秋季的放牧場,各種家畜都喜食,由於三角草植株高大,也可以做為割草場。該草場類型草群的粗蛋白質含量為19.06%、粗脂肪3.52%、粗纖維29.37%、無氮浸出物43.30%、灰分5.75%,畝產鮮草15kg左右,高產的可達300kg。但是三角草質地粗糙,

應在結實前利用為佳,但刈割及時,調製技術適當,其青於草品質不次於青燕麥,乾草冬季、春季優良補飼草。三角草的化學成分見表42。與本種飼用價值相近似的有展穗三角草(變種)var vamosa Bor與正種區別在於圓惟花序大而開展,長達30cm,分枝平展,長達15cm,中部以下裸露部分長4—8cm,外稃長3--4mm的柔毛。分布於西藏、青海

《全國中草藥匯編》:三角草

拼音:Sān Jiǎo Cǎo

別名:山韮菜、土麥冬[廣東萬寧]

來源:百合科吊蘭屬植物疏花吊蘭Chlorophytum laxum R. Brown,以全草入藥。夏季採收,曬乾。

性味:甘、微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蛇咬傷敷傷口周圍。

備註

(1)本品全株以根部較毒。狗吃根2兩,7小時後死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全國中草藥匯編》:三角草

拼音:Sān Jiǎo Cǎo

別名:割雞刀,三稔草

來源:莎草科三角草Scleria levis Retz [S. hebecarpa Nees],以根入藥。

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灣、華南、西南。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主治毒蛇咬傷,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1~3錢。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三角草

拼音:Sān Jiǎo Cǎo

別名:山韭菜(《廣西藥植名錄》),土麥冬(《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三角草的全草或根。夏、秋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葉基出,線形,長20~30厘米,寬約0.3~O.6厘米,有一條明顯的中脈,基部擴大抱莖,膜質,半透明。總狀花序從葉叢抽出,長於葉;花小,長3~5毫米,淡紫色,有柄,花被6裂;雄蕊6;子房無柄,3室,每室有胚珠多顆。蒴果三角狀,直徑6~8毫米,開裂,有種子3或2粒。種子圓形,直徑2~3毫米。

生境分部:生於濕潤肥沃的草地、庭園。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驀酸、皂甙。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涼。"

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治黃疸,內傷。"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大劑1~2兩)。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三角草

拼音:Sān Jiǎo Cǎo

英文名:Herb of Smallflower Bracketplant

別名:犁鏵草、箭葉草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川滇盤果菊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enanthes henryi Dunn [Lactuca henryi Dunn; L.diuersifolia Va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川滇盤果菊 多年生草本,高約1m。莖上部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具狹翅;葉片羽狀分裂,頂裂片大,近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近戟形,邊緣有不整齊的疏齒或細齒;側裂片2-6對,披針形或卵形;莖上部的葉漸小,近卵形,不裂。頭狀花序,在枝上部排成圓錐狀,花梗密被柔毛;每頭狀花序長約1cm;有小花6朵;總苞圓柱狀,長約9mm,內層總苞片5;舌狀花淡紅色,長約7mm。瘦果圓柱狀,長約7.5mm,紅褐色;冠毛白色。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坡、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等地。

栽培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乳癰;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痔瘡出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2]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根:治黃疸,內傷。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