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丘北冬蕙蘭(蘭科、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丘北冬蕙蘭(蘭科、蘭屬植物))

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包藏於青紫褐色的鞘之內;鞘卵形至卵狀披針形,3-4枚。葉2-3枚,帶形,深綠並帶污紫色,長30-80厘米,寬5-10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基部鞘內發出,直立,長25-30厘米,紫色,疏生5-6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紫色,花有香氣;萼片與花瓣綠色,花瓣基部有暗紫色斑塊,唇瓣白色,側裂片帶紅色,中裂片綠色,有紫斑。花期10-12月。

生於林下,海拔700-1800米。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丘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 qiubeiense K. M. Feng et H. Li):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丘北冬蕙蘭
  • 拉丁學名:Cymbidium qiubeiense K. M. Feng et H. Li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微子目
  • 科 :蘭科
  • 亞 科:蘭亞科
  • 族 :樹蘭族
  • 屬 :蘭屬
  • 種 :邱北冬蕙蘭
  •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
  • 分布區域:貴州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K. M. Feng et H. Li, 1980

形態特徵

丘北冬蕙蘭是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長1-1.5厘米,寬6-9毫米,包藏於青紫褐色的鞘之內;鞘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約1厘米,3-4枚。葉2-3枚,帶形,深綠並帶污紫色,長30-80厘米,寬5-10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齒缺,基部收狹成長柄;葉柄紫黑色,鐵絲狀,長10 20厘米,有關節。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鞘內發出,直立,長25-30厘米,紫色,疏生5-6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紫色,下部的長約1.5厘米,寬約5毫米;花有香氣;萼片與花瓣綠色,花瓣基部有暗紫色斑塊,唇瓣白色,側裂片帶紅色,中裂片綠色,有紫斑;萼片線狀披針形,長約2.5厘米,寬約6毫米,具5脈。

花瓣狹長圓狀披針形,長約2.2厘米,寬約7毫米;唇瓣不明顯3裂,長約2厘米,寬約1厘米;側裂片直立;中裂片外彎;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方;蕊柱長約1.3厘米,稍向前彎曲。花期10-12月。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

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後,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於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後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C左右,萌動後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術

蘭棚

蘭棚及蘭房應選擇背西朝東方向的場所,東南方向空曠,西背方向有高牆或大樹。既能見初陽、又能擋烈日。周圍小環境空氣清潔,有一定濕度保證的院落。注意透風、受露、避烈日、忌煙等。若建在屋頂或樓層陽台,除上面遮蔭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張掛帘子以防午後落日斜照灼傷草葉。蘭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設清水池,以保持蘭棚周圍空氣潮濕。並注意地面清潔,防止病蟲害滋生。當室外氣溫降至0℃左右,須將蘭盆移入室內,以防凍傷蘭根。

冬季如天氣晴好,蘭房中的溫度可以超過15℃,僅是陰雨風雪天氣室溫下降,此時應加溫、加光照使室溫保持15℃。夜間無需加溫,保持5℃即可。加溫可以在深秋和初冬進行,目的是促使當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後至1月底則不用加溫,保持室溫不低於5℃即可,任其營養生長處於十分緩慢狀態。從2月份開始,加濕、加溫、充分光照,使蘭花提前進入生長期。加溫後新芽提前萌發,一般加溫45天新芽出土。再經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從而取得一年長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溫時應注意必須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時不斷地加溫以致無溫差。另外,加溫不宜過高,超過25℃則有害而無益。

裝盆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於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髮根;2-3年後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後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待根部發白並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

方法一

準備好蘭盆及植料後,將蘭株倒拿(根在上,葉在下)放於水龍頭下以慢水沖洗,但水壓切忌過強,以免傷蘭根及葉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蘭頭,小指抵住盆緣,用竹筷將根固定,當放入盆內時,儘量不要讓根接觸到盆壁。將豆粒大的混合石礫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處。然後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處,填實和儘量不要留下空間。將竹筷拔出,並搖實盆中植料。填實植料後,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緣1.5厘米處。最後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將假鱗莖全部埋入土中為度,然後充分搖實。用壓土工具輕壓植料,並將表面弄平。種植完畢後,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為好。

方法二

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須用穿孔尼龍紗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內鋪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養土,厚3-5厘米,然後放入蘭草。上盆時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捲曲。種植名種蘭草時一定要將老草靠邊,新草放在中心,這樣再發新草就有餘地。種植時,左手握持蘭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貫入葉心),再將蘭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後邊加土邊搖盆,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將莖部四周的泥土按緊,最後使盆面略顯饅頭狀(即中間四周略低)。上面鋪覆一層青苔或細石子,這樣盆土不易板結並可減少水分蒸發。上完盆,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水量要充足。最後將蘭盆放置陰處。一個月內不宜直接曬太陽,並控制澆水,不宜太濕,以後放置地點宣選擇在半陰半陽、通風透氣,早上照到太陽的地方。

澆水

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着「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 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花卉植物栽種後,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必須澆足澆透。一般上盆後要連續澆水兩次,第一次澆水,見水從盆底孔流出後,再重澆一次。選擇適宜的澆水方法。通常採用噴澆法,既能增加空氣濕度,又能沖洗葉面灰塵。但對於葉片有絨毛或正在開花的花卉,不宜噴澆,而應將整個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滲水,使盆土濕潤。注意水溫。如果水溫與土壤溫度相差較大(超過6℃),冬季先將水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或稍加溫水,使水溫升到15℃左右再澆花;夏季應避免在烈日暴曬下和中午高溫時澆水。澆水時間。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以後是澆花的最適宜時間。

施肥

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液對水10-20倍澆施,儘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並嚴格控制濃度,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氮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並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後無需再施農藥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機物為主。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

病蟲防治

白絹病

多發生於霉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布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

1、防治方法: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

2、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毀。

炭疽病

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干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介殼蟲

俗稱「蘭虱」。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可於孵化期內用1%氧化樂果或1500倍50%馬拉硫磺噴治。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名錄》;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

十種觀賞蘭花簡析

1、春劍

春劍葉姿有硬葉、軟葉之分。硬葉種葉斜立,雄健挺拔,奇肆剛健;軟葉種葉姿環回,輕搖漫舞、風流倜儻。花莖直立,高20至30厘米,有花2至5朵,有時7朵,花苞片比子房連梗長;花直徑5至6厘米,淺黃綠色,常呈半透明狀,有香味。萼片長圓形披針狀,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傾,側萼片左右斜向開展,花瓣較萼片為短,基部有三條紫紅色條斑,唇瓣端鈍、反卷。春劍葉姿挺拔蒼健,秀氣非凡,頗具風韻。

2、獨蒜蘭

獨蒜蘭是蘭科、獨蒜蘭屬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半附生草本。假鱗莖卵形至卵狀圓錐形,上端有明顯的頸,頂端具1枚葉。葉在花期尚幼嫩,長成後狹橢圓狀披針形或近倒披針形,紙質。花葶從無葉的老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頂端具1花;花粉紅色至淡紫色,唇瓣上有深色斑;花瓣倒披針形,稍斜歪,唇瓣輪廓為倒卵形或寬倒卵形。蒴果近長圓形。花期4-6月。

3、文心蘭

文心蘭屬復莖性氣生蘭類,具有卵形、紡錘形、圓形或扁圓形假球莖。假鱗莖是養分儲存及供給器官,隨營養生長而增大,隨生殖發育而縮小。二月份左右,植株新芽由原假鱗莖基部萌發,並逐漸形成新假球莖。解剖學觀察發現,新生成的營養芽苞含13~14節,其中第一節以下形成假鱗莖。假鱗莖成熟後原基部腋芽分化成花莖,花莖七月份後急速生長,於十月中旬開花。葉片1~3枚,可分為薄葉種、厚葉種和劍葉種。

4、套葉蘭

套葉蘭根狀莖纖細,匐伏於懸岩上,莖很短,具3––4枚葉。葉兩側壓扁,肉質,二列套 疊,劍形或狹長圓狀披針形,花葶稍彎曲,長約3厘米;總狀花序長約2.5厘米,具數十朵花,花2 3朵簇或單生,淺黃褐 色,直徑約2毫米, 花期 6月,產甘肅南部(武都)。生於林間懸岩上,海拔1600米。

* 5、北冬蕙蘭

丘北冬蕙蘭假鱗莖較小,包藏於青紫褐色的鞘之內;鞘卵形至卵狀披針形,3-4枚。葉2-3枚,帶形,深綠並帶污紫色,長30-80厘米,寬5-10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基部鞘內發出,直立,長25-30厘米,紫色,疏生5-6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紫色,花有香氣;萼片與花瓣綠色,花瓣基部有暗紫色斑塊,唇瓣白色,側裂片帶紅色,中裂片綠色,有紫斑。花期10-12月。

6、蓮瓣蘭

蓮瓣蘭因其花瓣呈橢條形,酷似盛開的蓮藕花瓣,並因此而得名。蓮瓣蘭的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 月至來年的3 月,於元旦和春節上市。但由於花期跨度大,栽培管理技術要求複雜,生產成本較高,影響其規模化推廣。因而,掌握蓮瓣蘭的花期調控技術,對擴大蓮瓣蘭的市場地位,提高經濟價值,就顯得極為重要。

7、虎頭蘭

虎頭蘭假鱗莖狹橢圓形至狹卵形,長3-8厘米,寬1.5-3厘米,大部分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8枚。花葶從假鱗莖下部穿鞘而出,外彎或近直立;總狀花序具7-14朵花;花大,直徑達11-12厘米,有香氣;萼片與花瓣蘋果綠或黃綠色,基部有少數深紅色斑點或偶有淡紅褐色暈,唇瓣白色至奶油黃色,側裂片與中裂片上有栗色斑點與斑紋;花瓣狹長圓狀倒披針形。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4月。

8、卡特蘭

卡特蘭是熱帶蘭中花朵最大,色彩最艷的種類,國際上有「洋蘭之王」的美譽。圓柱形假球莖,匍匐根狀莖,厚質葉。花色主要為如天堂般聖潔的純白和熏衣草般的紫色,當然還有橙色和緋紅色等其他色彩。常具對比色的碩大、皺褶的唇瓣,這是卡特蘭屬特徵。卡特蘭花多具典型芳香,且幾乎四季開花,花期2~3個月。個別花在植株上持續4~6個星期,但如剪切下來只持續1個星期左右,花序極短。 [2]

9、卷萼兜蘭

卷萼兜蘭,地生;葉基生;數枚至多枚,葉片帶形、革質。花葶從葉叢中長出,花苞片非葉狀;子房頂端常收狹成喙狀;花大而艷麗,有種種色澤;中萼直立,花粉粉質或帶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頭肥厚,下彎,柱頭面有乳突,果實為蒴果。1-5月開花。兜蘭花比較雅致,色彩比較莊重,色及帶有不規則斑點或條紋。花瓣較厚,花朵開放期比較長。屬觀賞類花草。

10、棒葉萬帶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