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東北堇菜(堇菜科、堇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東北堇菜(堇菜科、堇菜屬植物))

是堇菜科、堇菜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6-18厘米。根狀莖縮短,垂直,長5-12毫米,節密生,呈暗褐色。葉3或5片以至多數,皆基生;葉片長圓形、舌形、卵狀披針形。花紫堇色或淡紫色,較大,直徑約2厘米;花梗細長,通常超出於葉;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漸尖。蒴果長圓形,長1-1.5厘米,無毛,先端尖。種子多數,卵球形,長1.5毫米,無毛,淡棕紅色。花果期4月下旬至9月。

東北堇菜具有較高的食、藥用價值,也可以進行園林綠化栽培等推廣應用,在東北地區可作為藥材以及城市綠化觀賞植物。東北堇菜幼苗和成株均可食用,是中國北方常見的食、藥兩用植物之一。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蘇聯遠東地區。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台灣。生長於草地、草坡、灌叢、林緣、疏林下、田野荒地及河岸沙地等處。

東北堇菜(學名:Viola mandshurica W. Beck.)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東北堇菜
  • 拉丁學名:Viola mandshurica W. Beck.
  • 別 名:堇堇菜、紫花地丁、白花東北堇菜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側膜胎座目
  • 亞 目:山茶亞目
  • 科 :堇菜科
  • 屬 :堇菜屬
  • 亞 屬:堇菜亞屬
  • 組 :合生托葉組
  • 種 :東北堇菜
  • 命名者及年代:W. Beck.,1917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6-18厘米。根狀莖縮短,垂直,長5-12毫米,節密生,呈暗褐色,常自一處發出數條較粗壯的褐色長根,根通常平滑,向下斜伸或有時稍橫生。葉3或5片以至多數,皆基生;葉片長圓形、舌形、卵狀披針形,下部者通常較小呈狹卵形,長2-6厘米,寬0.5-1.5厘米,花期後葉片漸增大,呈長三角形、橢圓狀披針形,稍呈戟形,長可達10餘厘米,寬達5厘米,最寬處位於葉的最下部,先端鈍或圓,基部截形或寬楔形,下延於葉柄,邊緣具疏生波狀淺圓齒,有時下部近全緣,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下面有明顯隆起的中脈;葉柄較長,長2.5-8厘米,上部具狹翅,花期後翅顯著增寬,被短毛或無毛;托葉膜質,下部者呈鱗片狀,褐色,上部者淡褐色、淡紫色或蒼白色,約2/3以上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疏生細齒或近全緣。

花紫堇色或淡紫色,較大,直徑約2厘米;花梗細長,通常超出於葉,無毛或被短毛,通常在中部以下或近中部處具2枚線形苞片;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的附屬物短(長1.5-2毫米)而較寬,末端圓或截形,通常無齒,具狹膜質邊緣,具3脈;上方花瓣倒卵形,長11-13毫米,寬約5-8毫米,側方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11-15毫米,寬約4-6毫米,裡面基部有長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5-23毫米,距圓筒形,粗而長,長5-10毫米,末端圓,向上彎或直;雄蕊的藥隔頂端附屬物長約1.5毫米,花葯長約2毫米,下方2枚雄蕊的距長約4-6毫米;子房卵球形,長約2.5毫米,無毛,花柱棍棒狀,基部細而向前方膝曲,上部較粗,柱頭兩側及後方稍增厚成薄而直立的緣部,前方具明顯向上斜升的短喙,喙端具較粗的柱頭孔。蒴果長圓形,長1-1.5厘米,無毛,先端尖。種子多數,卵球形,長1.5毫米,無毛,淡棕紅色。花果期4月下旬至9月。

主要變型

白花東北堇菜(Viola mandshurica W. Beck. f. albiflora P. Y. Fu et Y. C. Teng):

該變型的主要特徵是花白色,花瓣有紫色脈紋。分布於中國遼寧(鳳城縣,模式標本產地)、河北(上房山)。生長于山地路旁或河邊沙地。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東北堇菜多在春季3-4月進行播種,也可在秋季9-10月採用秋播。在播種前要選取地勢平坦、排水較好的地塊,可將土壤深翻至25-35厘米。由於東北堇菜的種子較小,播種後需用細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也可混入細沙後播種。在東北堇菜播種前,可採用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灑於土壤表面進行消毒,這樣可以達到壯苗期和苗期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分株繁殖

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東北堇菜植株,於秋季進行分株繁殖,株、行距為10厘米,通常將其莖上部分株,並將其分別栽種於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及排水較好的土壤中,通常管理即可培育出新的東北堇菜植株。

栽培技術

在東北堇菜栽培期間儘量保證光照充足,可使其生長整齊,高度一致,花色飽滿。栽培時要注意苗期的水分管理,定期進行噴灌或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要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植株爛根。通過控制澆水可調節植株高度,適時除草,使幼苗具有一定的生長空間,栽培中不建議使用化肥,在栽培初期可以施用少量的農家肥。 [1]

主要價值

東北堇菜具有較高的食、藥用價值,也可以進行園林綠化栽培等推廣應用,在東北地區可作為藥材以及城市綠化觀賞植物。東北堇菜幼苗和成株均可食用,是中國北方常見的食、藥兩用植物之一。東北堇菜全草可入藥,味苦,性寒,全草可入藥,主治化膿性感染、結膜炎、咽喉腫痛、淋巴結核、泄瀉、痢疾等多種疾病,東北堇菜還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等功效,可煎湯、搗碎外敷使用。東北堇菜除了單獨使用,也可與紫花地丁、蒲公英、半邊蓮、鮮芙蓉及野菊花等配伍使用,可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

東北堇菜 (中藥名)

為堇菜科植物東北堇菜Viola mandshurica W.Bckr.的全草。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山東、台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效。常用於癰疽疔毒,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乳癰,黃疸,各種膿腫,淋巴結核,泄瀉,痢疾。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主治:癰疽疔毒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乳癰,黃疸,各種膿腫淋巴結核,泄瀉,痢疾

相關配伍

1、治化膿性感染:

  • ①紫花地丁、蒲公英、半邊蓮各15g,水煎服;藥渣外敷。
  • ②鮮紫花地丁、鮮野菊花各60g。共搗汁分2次服;藥渣敷患處。
  • ③鮮紫花地丁、鮮芙蓉花各等量,加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同時用鮮紫花地丁60-9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眼結膜炎、咽炎:鮮紫花地丁60-9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2]

性狀鑑別

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後,根細長,深褐色或灰白色。基生葉卵狀披針形或條形,頂端鈍圓,邊緣波狀,基部下延至葉柄。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癰癤,丹毒,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黃疸型肝炎,腸炎,毒蛇咬傷。」

2、《台灣藥用植物志》:「根為催眠藥。治香港腳,以葉揉鹽後塗患處;治腫毒,以葉搗敷患處。紫花地丁根為催吐、瀉下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