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東陵繡球(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東陵繡球(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

為灌木,高1-3米。葉薄紙質或紙質,卵形至長卵形、倒長卵形或長橢圓形,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具硬尖頭的鋸形小齒或粗齒。傘房狀聚傘花序較短小;花瓣白色,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花葯近圓形;子房略超過一半下位。蒴果卵球形;種子淡褐色,狹橢圓形或長圓形,略扁。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於拔1200-2800米的山谷溪邊或山坡密林或疏林中。產中國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河南等省區。

目錄

東陵繡球(學名:Hydrangea bretschneideri Dipp)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東陵繡球
  • 別 名:東陵八仙花、柏氏八仙花、鐵杆花兒結子、光葉東陵繡球
  • 拉丁學名:Hydrangea bretschneideri Dipp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薔薇目
  • 亞 目:虎耳草亞目
  • 科 :虎耳草科
  • 亞 科:繡球花亞科
  • 族 :繡球花族
  • 屬 :繡球屬
  • 種 :東陵繡球
  • 命名者及年代:Dipp, 1893

形態特徵

東陵繡球是小灌木,高1-3米,有時高達5米;當年生小枝栗紅色至栗褐色或淡褐色,初時疏被長柔毛,很快變無毛,二年生小枝色稍淡,通常無皮孔,樹皮較薄,常呈薄片狀剝落。葉薄紙質或紙質,卵形至長卵形、倒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7-16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頭,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具硬尖頭的鋸形小齒或粗齒,干後上面常呈暗褐色,無毛或有少許散生短柔毛,脈上常被疏短柔毛,下面灰褐色,密被灰白色、捲曲稍短的細柔毛和近直較粗的長柔毛或後變近無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7-8對,較細,直斜向上,近邊緣微彎,下面稍凸起,三級脈不明顯或稍明顯,小脈網狀,網眼較大,不甚明顯;葉柄1-3.5厘米,初時被柔毛。

傘房狀聚傘花序較短小,直徑8-15厘米,頂端截平或微拱;分枝3,近等粗,稍不等長,中間1枝常較短,密被短柔毛;不育花萼片4,廣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或近圓形,近等大,長1.3-1.7厘米,寬1-1.6厘米,鈍頭,全緣;孕性花萼筒杯狀,長約1毫米,萼齒三角形,長1-1.5毫米;花瓣白色,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5-3毫米;雄蕊10枚,不等長,短的約等於花瓣,長的長4-6毫米,花葯近圓形,長0.5-0.6毫米;子房略超過一半下位,花柱3,結果時長1-1.5毫米,上部略尖,直立或稍擴展,基部連合,柱頭近頭狀。

蒴果卵球形,連花柱長4.5-5毫米,寬3-3.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圓錐形,長約1.5毫米,稍短於萼筒;種子淡褐色,狹橢圓形或長圓形,不連翅長0.8-1毫米,略扁,具縱脈紋,兩端各具長0.5-0.6毫米的狹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式

分株:宜在早春萌芽前進行。將已生根的枝條與母株分離,直接盆栽,澆水不宜過多,在半陰處養護,待萌發新芽後再轉入正常養護。

壓條:繁殖可在芽萌動時進行,30天後可生長,翌年春季與母株切斷,帶土移植,當年可開花。一般春季3-4月進行高壓,6-7月即可生根,當年可剪下分栽。

扦插:在梅雨季節進行。剪取頂端嫩枝,長20厘米左右,摘去下部葉片,扦插適溫為13-18℃,插後15天生根。

栽培技術

土壤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通常用腐葉土、園土、有機肥按4︰4︰2比例配製,規模生產宜用草碳、珍珠岩、有機肥按6︰2︰2比例配製,用前徹底消毒。但花色受土壤酸鹼度影響,酸性土花呈藍色,鹼性土花為紅色。為了加深藍色,可在花蕾形成期施用硫酸鋁。為保持粉紅色,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若在園內種植,依植物根系的大小挖坑,坑的深度要比根系的長度再深60厘米。

澆水

葉片的蒸騰量很大,因此必須及時澆水,即使短時間的缺水萎蔫,也可造成葉緣乾枯,花朵壞死。盆土要保持濕潤,但澆水不宜過多,特別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澇引起爛根。冬季室內盆栽以稍乾燥為好。過於潮濕則葉片易腐爛。盆土常保濕潤,但要防止雨後積水,以防繡球的肉質根因水分過多而腐爛。

光照

繡球花為短日照植物,平時栽培要避開烈日照射,以60%-70%遮蔭最為理想。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的遮蔭可延長觀花期。夏季、秋季:應放置半陰處或簾棚下,防止烈日直曬,避免葉片泛黃焦灼。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的遮蔭可延長觀花期。入冬後,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壅土保暖,使之安全越冬;盆栽的可置於朝南向陽、無寒風吹襲的暖和處。冬季雖枯葉脫落,但根枝仍成活,翌春又有新葉萌發。

施肥

喜肥,一般每半個月追一次有機肥。生長前期氮肥要多一些,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期磷鉀肥多一些,亦可葉面噴施0.1%至0.2%的磷酸二氫鉀2至3次,花蕾透色後停止施肥。翻盆換土時要待服盆後可施以一兩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能促枝葉萌發。肥水要充足,每半月施肥1次。花前花後各施一兩次追肥,以促使葉綠花繁。再加入適量腐熟餅肥作基肥。

修剪

植株生長旺盛,耐修剪。對於剛種植的、比較小的植株最好先不修剪,因為花芽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一般可從幼苗成活後,長至10-15厘米高時,即作摘心處理,使下部腋芽能萌發。然後選萌好後的4個中上部新枝,將下部的腋芽全部摘除。新枝長至8-10厘米時,再進行第二次摘心。當發現新生枝條長出後,在距新生枝基部約1厘米處截去老枝。去殘花或摘去花朵,可以促進植株開出更多的花。在兩年生的壯枝上開花,開花後應將老枝剪短,保留2-3個芽即可,以限制植株長得過高,並促生新梢。秋後剪去新梢頂部,使枝條停止生長,以利越冬。經過這樣的修剪,植株的株型就比較優美,大大加強了觀賞價值。 [1]

主要價值

花傘房狀,眾花怒放如同雪花壓樹嫵媚動人枝葉密展,根肉質,適應性強,既能地栽於家庭院落天井一角,也宜盆植為美化陽台窗口增添色彩。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故最適宜栽植於陽光較差小面積庭院中,叢植於庭院一角,可做庭園樹供觀賞。也適於植為花籬、花境

八仙花有哪些品種?

八仙花種類

1.東陵八仙花:枝較細弱,二年生枝皮淡灰色或灰褐色,片狀剝落;葉長卵形至長圓狀寬披針形,邊緣具尖銳細鋸齒,背面密被長柔毛;傘房花序,兩性花,淡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於甘肅蘭州、天水等地。

2.黃脈八仙花:枝較粗壯,二年生枝皮栗褐色,不脫落,有顯著皮孔,葉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祖鋸齒,背面脈上有粗毛,大型傘房花序;兩性花。花期6〜7月,果期8月。分布於甘肅天水(小隴山)、兩當縣境內。

3.蔓生八仙花:木質藤本,枝平臥或攀援,常有氣根。有少數為不孕花,傘房花序通常生於側枝頂端。花期4〜6月,果期7〜8月。分布於甘肅文縣、天水一帶。

4.臘蓮八仙花:葉披針形,長圓或橢圓披針形;傘房花序,不育花白色或帶紫色,能育花白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分布於甘肅武都、康縣。

5.狹葉臘蓮八仙花(變種):葉較狹,披針形,大小不等,具微細鋸齒;花較小,分布於甘肅文縣。

6.銹毛八仙花:小枝和葉柄具銹色或淡褐色長毛>不育花,白色,老時微帶青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分布於甘肅康縣(南天門一帶)。

7.長柄八仙花:小枝褐色;葉膜質,邊緣炅寬三角形鋸齒,背面網脈顯著;不育花白色,能育花也為白色,小形具極短的花梗。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於甘肅南部。 [2]

八仙花的變種

我國我植的八仙花有以下一些變種:

* 一、大八仙花。全部為不少性花,成大球形;具有廣卵形全緣的芬片。

* 二、紫莖八仙花。主幹是暗紫色或近於黑色,葉橢圓形,花大部或全部不孕,花為薔薇色。

* 三、齒辯八仙花。花白色,花瓣邊緣具齒牙。

* 四、藍邊八仙花。兩性花,深藍色,邊緣花為藍色或白色。

* 五、銀邊八仙花。葉緣為白色,花序具可孕性及不可孕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