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絲瓜 (葫蘆科 絲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絲瓜 (葫蘆科 絲瓜屬植物))

是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鬚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雄蕊通常5,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種子多數,黑色,卵形,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廣泛栽培於世界溫帶、熱帶地區。雲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較短小。果為夏季蔬菜,成熟時裡面的網狀纖維稱絲瓜絡,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還可供藥用,有清涼、利尿、活血、通經、解毒之效。

絲瓜(學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絲瓜
  • 別 名:勝瓜、菜瓜、水瓜
  • 拉丁學名:Luffa aegyptiaca Miller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葫蘆目
  • 科 :葫蘆科
  • 族 :南瓜族
  • 屬 :絲瓜屬
  • 種 :絲瓜
  • 亞 族:葫蘆亞族
  • 命名者及年代:(L.) Roem., 1846
  • 分布區域:世界溫帶、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鬚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長10-12厘米,具不明顯的溝,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約10-20厘米,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的較長,長8-12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彎缺深2-3厘米,寬2-2.5厘米,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

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壯,長12-14厘米,被柔毛;花梗長1-2厘米,花萼筒寬鐘形,徑0.5-0.9厘米,被短柔毛,裂片卵狀披針形或近三角形,上端向外反折,長約0.8-1.3厘米,寬0.4-0.7厘米,裡面密被短柔毛,邊緣尤為明顯,外面毛被較少,先端漸尖,具3脈;花冠黃色,輻狀,開展時直徑5-9厘米,裂片長圓形,長2-4厘米,寬2-2.8厘米,裡面基部密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凸起的脈,脈上密被短柔毛,頂端鈍圓,基部狹窄;雄蕊通常5,稀3,花絲長6-8毫米,基部有白色短柔毛,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藥室多回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

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厘米,直徑5-8厘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由頂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栽培品種

絲瓜常見栽培品種有:蛇形絲瓜和棒絲瓜。蛇形絲瓜又稱線絲瓜,瓜條細長,有的可達1米多,中下部略粗,綠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細密的皺褶,品質中等。棒絲瓜又稱肉絲瓜,瓜棍從短圓筒形至長棒形,下部略粗,前端漸細,長35厘米左右,橫徑3-5厘米,瓜皮以綠色為主。

栽培技術

播種:夏季溫度高,出苗快,一般直播就可以,播種前浸種3-4個小時或浸種後催芽24小時再播。單行雙株,穴距30-40公分,每穴放3-4粒種子,蓋土1.5公分,蓋上紗網,淋水。出苗後,每穴留苗2株。

整地:由於夏季雨水多,夏絲瓜整地要深溝高畦;畦包溝寬1.6米,畦面寬1.2米。

肥水:夏絲瓜苗期淋糞水2-3次,初花期重施追肥,每畝施50公斤複合肥或50公斤花生麩,每採收2-3次,再追肥一次,每次用複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鉀肥5公斤。 夏絲瓜苗期水分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利於根系生長。抽蔓開花期需水較多,晴天要早晚淋水,採收期除淋水外,溝內要保留10-20厘米的水層,雨天要及時排水。

插竹引蔓

當蔓長30厘米時可插竹,插入字架,插架後,不要馬上引蔓,要適當窩藤、壓蔓,有雌花出現時再向上引蔓,並使蔓均勻分布。

吊瓜

絲瓜瓜仔彎曲時,要吊瓜,用小包裝繩一頭綁瓜蒂一頭綁一小石塊,把瓜拉直,一般摘瓜後2-3天進行。

搞除老葉

夏全絲瓜採收後期,下面的病葉、老葉影響通風,又易傳播病害,要及時摘除。

及時採收

夏絲瓜從種到初收35-45天,採收期50-60天,自花開放到採收商品約10-12天,採收要及時,否則,易纖維化,不能食用,既影響產量又影響品質。

病蟲防治

葉枯病

症狀 :該病屬於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呈現水浸狀褪綠斑,逐漸變為黃色,針尖狀,直徑1-2毫米,病葉背面不易見到菌膿。發病規律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傳播蔓延,該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可通過輪作防治此病。同時,經驗表明,葉色深綠的品種發病重,大棚溫室內栽培時比露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種子消毒播種前先把種子在清水中預浸10-12小時後,再用l%硫酸銅溶液浸5分鐘,撈出後播種。也可用52℃溫水中浸種30分鐘,再移入冷水中冷卻後,催芽播種。
  2. 農業措施實行2-3年輪作。結合深耕,以促進病殘體腐爛分解,加速病菌死亡。定植以後注意中耕鬆土,促進根系發育,雨後注意排水。
  3.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和降雨後及時噴灑農藥,常用藥劑有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或2%多抗黴素8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疫病

症狀:瓜條染病形成近圓形稍凹陷的水漬狀病斑,後逐漸擴展到整個瓜條,致病瓜皺縮軟腐,表面長出灰白色霉狀物,即病原菌飽囊梗和飽子囊。發病規律病菌藉助灌溉水和雨水傳播,氣溫高、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發病早,病害重。一般進入雨季開始發病,遇有大暴雨迅速擴展蔓延或造成流行。採用平畦栽培易發病,長期大水漫灌、澆水次數多、水量大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農業措施選用天河夏絲瓜、3號絲瓜、豐抗絲瓜、湘絲瓜、長度水瓜、短度水瓜等耐濕品種;與瓜類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高畦栽培,覆蓋地膜;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氮肥用量,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2. 藥劑防治中心病株出現後及時噴灑72%霜脲錳鋅(克抗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天左右l次,視病情防治2-3次。

主要價值

營養

絲瓜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維生素B1、維生素C,還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膠、絲瓜苦味質、瓜氨酸等。每100克含蛋白質1.4-1.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3-4.5克,粗纖維0.3-0.5克,灰分0.5克,鈣18-28毫克,磷39-45毫克,核黃素0.03-0.06毫克,尼克酸0.3-0.5毫克。抗壞血酸5-8毫克。

絲瓜中含防止皮膚老化的B族維生素,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絲瓜汁「美人水」之稱。

功效

抗壞血病:絲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可用於抗壞血病及預防各種維生素C缺乏症。

健腦美容:由於絲瓜中維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於小兒大腦發育及中老年人大腦健康;絲瓜藤莖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皺。

抗病毒、抗過敏:絲瓜提取物對乙型腦炎病毒有明顯預防作用,在絲瓜組織培養液中還提取到一種具抗過敏性物質瀉根醇酸,其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

食用

《本草綱目》:「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內有隔,子在隔中,狀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葉卷鬚,皆可食也。」

食用絲瓜時應去皮,可涼拌、炒食、燒食、做湯食或榨汁用以食療。絲瓜洗淨切片經開水焯後,拌以香油、醬油、醋等可做成涼拌絲瓜。絲瓜烹製時因絲瓜水汁豐富應現切現做,以免營養流失;另外,少用油,可採取勾稀芡的方式烹調,以保留香嫩爽口的特點。

適合人群:

  • 絲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月經不調者,身體疲乏、痰喘咳嗽、產後乳汁不通的婦女適宜多吃絲瓜。
  • 體虛內寒、腹瀉者不宜多食。

藥用價值

根(絲瓜根):甘,平。活血,通絡,消腫。用於鼻塞流涕。 藤(絲瓜藤):甘,平。通經絡,止咳化痰。用於腰痛,咳嗽,鼻塞流涕,咳嗽。 葉(絲瓜葉):苦、酸,涼。止血,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用於頓咳,咳嗽,暑熱口渴創傷出血,疥癬,天皰瘡,痱子。 果實維管束(絲瓜絡):甘,平。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消腫。用於筋骨痛,胸脅痛,經閉,乳汁不通,乳癰,水腫。 果柄:用於小兒痘疹咽喉腫痛。 果皮:用於金瘡,疔瘡,臀瘡。 種子(絲瓜子):微甘,平。清熱化痰,潤燥,驅蟲。用於咳嗽痰多,驅蟲,便秘。 [1]

植物文化

宋詞

* 宋·陸游《絲瓜》:「絲瓜滌硯磨洗,余漬皆盡而不損硯。」

* 宋·杜北山《詠絲瓜》:「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

* 宋·趙梅隱《詠絲瓜》:「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

諺語

「人若衰,種瓠仔生菜瓜」:台灣俗諺,形容人運氣不佳,諸事不順。

絲瓜花怎麼吃 絲瓜花的吃法技巧

絲瓜花是一種瓜類的花朵,許多人據說過南瓜花很好吃,但是沒有吃過絲瓜花的,絲瓜花應該怎麼吃才好?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相識一下絲瓜花的服法本領吧。 [2]

絲瓜花的吃法技巧

1.絲瓜花大概是過小朵了,以是說沒有甚麼人有吃絲瓜花的習氣,實在絲瓜花但是一種尤其不錯的一種餐桌上的美食,在平常是可以用來頤養的,對於人體的康健也是有益處的。

2.先把一些已經開了的絲瓜花摘返來,最佳是在絲瓜長到十到十五公分的時間再採下來吃是最佳的,採下後再用水沖刷潔淨,可以用來清炒着吃,也可以用來做湯喝都是尤其的不錯的。

3.有一些沒有長果的花朵也是可以吃的,這些花用來做湯是尤其的鮮美的,吃絲瓜花也有許多藥用價值的,絲瓜花可以起到清熱散風的��以及,同時也可以解表中暑,在炎天煩熱口渴的時間吃絲瓜花是尤其的不錯的。

4.絲瓜花也可以以及桑樹的嫩葉一塊兒煮,先把桑葉煮至25-35分鐘,再撈出來,把絲瓜花放進去煮開,然後就可以喝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