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叉柱蘭(蘭科、叉柱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叉柱蘭(蘭科、叉柱蘭屬植物))

植株高6-20厘米。根狀莖匍匐,肉質,具節,呈毛蟲狀。莖圓柱形,直立或近直立,淡綠色,無毛,具2-4枚葉。葉片卵形至闊卵形,綠色,膜質。花莖頂生,具3-4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2-5朵花,花小;萼片長3-4毫米,膜質,花瓣白色,膜質,偏斜,彎曲,狹倒披針狀長圓形,呈鐮刀狀,長3-4毫米,中部寬1.2-1.5毫米,先端鈍,具1脈,與中萼片緊貼;唇瓣白色,直立。花期1-3月。

生於海拔200-800米的山坡或溪旁林下的潮濕石上覆土中或地上。產於中國台灣、香港、廣西、貴州,菲律賓也有分布。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中華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chinensis Rolfe):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中華叉柱蘭
  • 拉丁學名:Cheirostylis chinensis Rolfe
  • 界 :植物界
  •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 門:輪藻總門
  • 門 :木賊門
  • 亞 門:木賊亞門
  • 綱 :木蘭綱
  • 亞 綱:百合亞綱
  • 超 目:天門冬超目
  • 目 :天門冬目
  • 科 :蘭科
  • 屬 :叉柱蘭屬
  • 種 :中華叉柱蘭

形態特徵

中華叉柱蘭植株高6-20厘米。根狀莖匍匐,肉質,具節,呈毛蟲狀。莖圓柱形,直立或近直立,淡綠色,無毛,具2-4枚葉。葉片卵形至闊卵形,綠色,膜質,長1-3厘米,寬7.5-17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驟狹成柄;葉柄長3-10毫米,下部擴大成抱莖的鞘。

花莖頂生,長8-20厘米,被毛,具3-4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2-5朵花,長1-3厘米;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凹陷,長5-8毫米,先端長漸尖,背面被毛,較子房短或近等長;子房圓柱狀紡錘形,被毛,具花梗,連花梗長7-8毫米;花小;萼片長3-4毫米,膜質,近中部合生成筒狀,外面被疏毛,分離部分為三角狀卵形,長1.7-1.8毫米,先端近鈍,均具1脈。

花瓣白色,膜質,偏斜,彎曲,狹倒披針狀長圓形,呈鐮刀狀,長3-4毫米,中部寬1.2-1.5毫米,先端鈍,具1脈,與中萼片緊貼;唇瓣白色,直立,長7-8毫米,基部稍擴大,囊狀,囊內兩側各具1枚梳狀、帶(4-)5一6枚齒且扁平的胼胝體,中部收狹成爪,爪短,前部極擴大,扇形,長約5毫米,2裂,2裂片平展時寬7-8毫米,裂片邊緣具4-5枚不整齊的齒;蕊柱短,長約1毫米,蕊柱的2枚臂狀附屬物直立,與蕊喙的2裂片近等長;柱頭2個,較小,位於蕊喙的基部兩側。花期1-3月。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栽培技術

蘭棚

蘭棚及蘭房應選擇背西朝東方向的場所,東南方向空曠,西背方向有高牆或大樹。既能見初陽、又能擋烈日。周圍小環境空氣清潔,有一定濕度保證的院落。注意透風、受露、避烈日、忌煙等。若建在屋頂或樓層陽台,除上面遮蔭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張掛帘子以防午後落日斜照灼傷草葉。蘭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設清水池,以保持蘭棚周圍空氣潮濕。並注意地面清潔,防止病蟲害滋生。當室外氣溫降至0℃左右,須將蘭盆移入室內,以防凍傷蘭根。 冬季如天氣晴好,蘭房中的溫度可以超過15℃,僅是陰雨風雪天氣室溫下降,此時應加溫、加光照使室溫保持15℃。夜間無需加溫,保持5℃即可。加溫可以在深秋和初冬進行,目的是促使當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後至1月底則不用加溫,保持室溫不低於5℃即可,任其營養生長處於十分緩慢狀態。從2月份開始,加濕、加溫、充分光照,使蘭花提前進入生長期。加溫後新芽提前萌發,一般加溫45天新芽出土。再經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從而取得一年長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溫時應注意必須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時不斷地加溫以致無溫差。另外,加溫不宜過高,超過25℃則有害而無益。

裝盆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於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髮根;2-3年後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後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待根部發白並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 方法一 準備好蘭盆及植料後,將蘭株倒拿(根在上,葉在下)放於水龍頭下以慢水沖洗,但水壓切忌過強,以免傷蘭根及葉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蘭頭,小指抵住盆緣,用竹筷將根固定,當放入盆內時,儘量不要讓根接觸到盆壁。將豆粒大的混合石礫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處。然後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處,填實和儘量不要留下空間。將竹筷拔出,並搖實盆中植料。填實植料後,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緣1.5厘米處。最後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將假鱗莖全部埋入土中為度,然後充分搖實。用壓土工具輕壓植料,並將表面弄平。種植完畢後,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為好。 方法二 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須用穿孔尼龍紗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內鋪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養土,厚3-5厘米,然後放入蘭草。上盆時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捲曲。種植名種蘭草時一定要將老草靠邊,新草放在中心,這樣再發新草就有餘地。種植時,左手握持蘭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貫入葉心),再將蘭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後邊加土邊搖盆,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將莖部四周的泥土按緊,最後使盆面略顯饅頭狀(即中間四周略低)。上面鋪覆一層青苔或細石子,這樣盆土不易板結並可減少水分蒸發。上完盆,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水量要充足。最後將蘭盆放置陰處。一個月內不宜直接曬太陽,並控制澆水,不宜太濕,以後放置地點宣選擇在半陰半陽、通風透氣,早上照到太陽的地方。

澆水

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着「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 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花卉植物栽種後,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必須澆足澆透。一般上盆後要連續澆水兩次,第一次澆水,見水從盆底孔流出後,再重澆一次。選擇適宜的澆水方法。通常採用噴澆法,既能增加空氣濕度,又能沖洗葉面灰塵。但對於葉片有絨毛或正在開花的花卉,不宜噴澆,而應將整個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滲水,使盆土濕潤。注意水溫。如果水溫與土壤溫度相差較大(超過6℃),冬季先將水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或稍加溫水,使水溫升到15℃左右再澆花;夏季應避免在烈日暴曬下和中午高溫時澆水。澆水時間。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以後是澆花的最適宜時間。

施肥

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液對水10-20倍澆施,儘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並嚴格控制濃度,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氮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並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後無需再施農藥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機物為主。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 [1]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叉柱蘭屬(學名:Cheirostylis Blume)

地生草本或半附生草本。根狀莖具節,匍匐或斜上升,肉質,呈蓮藕狀或毛蟲狀。莖直立,常較短,下部互生2-5枚葉,極罕葉退化為鞘狀。葉片卵形或心形,具柄。花莖直立,長或短,被毛或無毛;總狀花序頂生,具2至數朵花;花較小,多不偏向一側,倒置(唇瓣位於下方);萼片膜質,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合生成筒狀;花瓣與中萼片貼生;唇瓣直立,基部通常多少擴大呈囊狀,囊內通常在兩側的側脈上具胼胝體,少數基部平坦而無胼胝體;中部收狹成爪;前部擴大,常2裂,少不裂,邊緣具流蘇狀裂條或鋸齒或全緣;蕊柱短,頂部前側具2枚臂狀直立的附屬物,其多數幾與叉狀的蕊喙等高;花葯直立,位於蕊喙的背面;花粉團2個,每個縱裂為2,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短或長的花粉團柄,共同具1個粘盤;蕊喙直立,2裂,叉狀;柱頭2個,凸出,離生,較大,位於蕊喙的基部兩側。 [2]

下級分類

* 大花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griffithii Lindl.)

* 大魯閣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tatewakii Masamune)

* 德基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derchiensis S. S. Ying)

* 粉紅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jamesleungii S. Y. Hu)

* 和社叉柱蘭(學名:Cheirostlis tortilacinia C. S. Leou)

* 箭藥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monteiroi S. Y. Hu)

* 琉球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liukiuensis Masamune)

* 屏邊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pingbianensis K. Y. Lang)

* 全唇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takeoi (Hayata) Schltr.)

* 台中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taichungensis S. S. Ying)

* 羽唇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inabai Hayata)

* 雲南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yunnanensis Rolfe)

* 中華叉柱蘭(學名:Cheirostylis chinensis Rolfe)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