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尖藥花 (茜草科 尖藥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尖藥花 (茜草科 尖藥花屬植物))

產雲南南部、貴州、廣西(隆林)等地,外國也有分布。多年生草本,植株高達1m。有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中華尖藥花
  • 二 名 法:Acranthera sinensis C. Y. Wu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茜草目
  • 科 :茜草科
  • 亞 科:金雞納亞科
  • 族 :玉葉金花族
  • 屬 :尖藥花屬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
  • 分布區域:中國特有,產於雲南東南部。

形態特徵

草本或亞灌木,高達1米。莖單生,干時黑色,鈍方柱形,節間有2槽,嫩莖密被污黃色毛,老莖近無毛。葉生於莖的上部,近膜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22厘米,寬4.5-9厘米,頂端驟漸尖或短尖,基部銳尖或楔狀下延,葉緣有細緣毛,下面及中脈密被毛,很少兩面有毛;中脈上面微凹,下面略隆起,側脈9-11對,弧曲,兩面近明顯;葉柄長1-7厘米,上面有溝;托葉寬卵狀三角形,長3毫米,有凸尖,2-3齒。

花單生於腋生短枝頂端;總花梗長約2毫米,基部有2總苞片狀退化葉;退化葉披針形,銳尖,長2-3毫米。花大,淡紅色或紫紅色,5基數;花萼管圓柱狀倒圓錐形,被較稠密硬毛,萼裂片線狀披針形,長3-4厘米,基部略連合加厚,被毛,裂片間有明顯腺體;花冠漏斗狀,長5.5厘米,花冠管喉部以下為管狀,長1.5厘米,外面密被污黃色短絨毛,內面近無毛,花冠裂片扁圓形,寬1.5厘米,具長約1毫米的短尖頭;雄蕊花絲線形,分離,花葯線形,長6-8毫米,內向,藥隔背部向上囊狀隆凸,密被小疣突,兩側黏合成管,頂端有短距;花盤厚,高約1毫米;花柱有角,柱狀,長約2厘米,頂端棒形,與黏合雄蕊形成具10槽的受粉托,子房2室,胎座2,片狀,胚珠極多數。漿果扁圓柱狀,長4-4.5厘米,直徑約0.5厘米,具2槽,被硬毛,頂部具宿存萼裂片,果柄長3-4厘米;種子小,紅棕色,扁平,近圓形,種皮有網紋。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長於海拔1000-1500米處的山地林下。我國特有,產於雲南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屏邊。 [1]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尖藥花屬

屬模式種:Acranthera zeylanica Arn. ex Meissn.

下級物種

中華尖藥花 Acranthera sinensis C. Y. Wu

草本或亞灌木,高達1米。莖單生,干時黑色,鈍方柱形,節間有2槽,嫩莖密被污黃色毛,老莖近無毛。葉生於莖的上部,近膜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22厘米,寬4.5-9厘米,頂端驟漸尖或短尖,基部銳尖或楔狀下延,葉緣有細緣毛,下面及中脈密被毛,很少兩面有毛;中脈上面微凹,下面略隆起,側脈9-11對,弧曲,兩面近明顯;葉柄長1-7厘米,上面有溝;托葉寬卵狀三角形,長3毫米,有凸尖,2-3齒。花單生於腋生短枝頂端;總花梗長約2毫米,基部有2總苞片狀退化葉;退化葉披針形,銳尖,長2-3毫米。花大,淡紅色或紫紅色,5基數;花萼管圓柱狀倒圓錐形,被較稠密硬毛,萼裂片線狀披針形,長3-4厘米,基部略連合加厚,被毛,裂片間有明顯腺體;花冠漏斗狀,長5.5厘米,花冠管喉部以下為管狀,長1.5厘米,外面密被污黃色短絨毛,內面近無毛,花冠裂片扁圓形,寬1.5厘米,具長約1毫米的短尖頭;雄蕊花絲線形,分離,花葯線形,長6-8毫米,內向,藥隔背部向上囊狀隆凸,密被小疣突,兩側黏合成管,頂端有短距;花盤厚,高約1毫米;花柱有角,柱狀,長約2厘米,頂端棒形,與黏合雄蕊形成具10槽的受粉托,子房2室,胎座2,片狀,胚珠極多數。漿果扁圓柱狀,長4-4.5厘米,直徑約0.5厘米,具2槽,被硬毛,頂部具宿存萼裂片,果柄長3-4厘米;種子小,紅棕色,扁平,近圓形,種皮有網紋。花期4-7月,果期7-10月。 [2]

我國特有,產於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000-1500米處的山地林下。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屏邊

尖藥花,中藥名

為爵床科植物尖藥花Aechmanthera tomentosa(Wall.)Nees的全草。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益氣補虛活血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體虛頭暈跌打損傷骨折口舌生瘡蛇咬傷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3]

功效主治:益氣補虛,活血消腫,解毒。用於體虛頭暈,跌打損傷,骨折,口舌生瘡,蛇咬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