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國柴胡(傘形科、柴胡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國柴胡(傘形科、柴胡屬植物))

中國柴胡是柴胡種類中的部分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傘形科,阿米芹族。柴胡為常用中藥,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廣泛應用,為解熱要藥,有解熱、鎮痛、利膽等作用。有製成柴胡注射液的,可以治療流感、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本屬植物作為中藥柴胡原料的約20種,主要的種類有:北柴胡 B. chinense DC. 、銀州柴胡 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紅柴胡 B. scorzonerifolium willd. 、黑柴胡B. smithii Wolff 以及馬尾柴胡 B. microcephalum Diels、錐葉柴胡 B. bicaule Helm. 等。

中國柴胡(學名:Bupleurum chinense )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柴胡
  • 拉丁學名:Bupleurum chinense
  • 別 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 :傘形目 Umbelliflorae
  • 科 :傘形科 Umbelliferae
  • 亞 科:芹亞科 Apioideae
  • 族 :阿米芹族 Ammineae
  • 分布區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較粗大,堅硬。莖單一或數莖叢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葉互生;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狂橢圓形,長4-7cm,寬6-8mm,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6-18mm,有時達3cm,先端漸尖或急尖,有短芒尖頭,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脈7-9,上面鮮綠色,下面淡綠色,常有白霜。復傘形花序多分枝,頂生或側生,梗細,常水平伸出,形成疏鬆的圓錐狀;總苞片2-3,或無,狹披針形,長1-5mm,寬0.5-1.2mm,很少1-5脈;傘輻3-8,纖細,不等長,長1-3cm;小總苞片5-7,披針形,長3-3.5mm,寬0.6-1mm,先端尖銳,3脈,向葉背凸出;小傘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長約1.2mm,直徑1.2-1.8mm;花瓣鮮黃色,上部內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圓形,先端2淺裂;花柱基深黃色,寬於子房。雙懸果廣橢圓形,棕色,兩側略扁,長2.5-3mm,棱狹翼狀,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

花期7-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發達,圓錐形,外皮紅褐色,質疏鬆而稍脆。莖單一或數分枝,基部留有多數棕紅色或黑棕以的葉柄殘留纖維。葉細線形,長6-16cm,寬2-7mm,先端長漸尖,基部稍變窄,抱莖,質厚,稍硬挺,常對摺或內卷,3-7脈,葉緣白色,骨質;上部葉小,同形。總苞片1-4,針形,極細小,1-3脈,常早落;小總苞片5;線狀披針形,細而尖銳;小傘形色,棱淺褐色,粗鈍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種植,在種植區5000m以內不能有環境污染的工業企業及垃圾處理物。選地後及時深耕細耙,以消滅越冬蟲卵、病菌。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如豬糞、雞糞等,施用農家肥3.0×104~4.5×104kg/hm2,施肥後作畦,畦寬以80cm為宜,畦高約20cm,畦間溝寬20cm,保證引排水方便。

種子選擇

選擇生長2a以上的健壯植株、籽粒飽滿度為60%以上的種子播種。

種子處理技術

柴胡種子壽命較短,播種應用新種子,隔年陳種發芽率極低。因此,採用適當的種子處理技術,可提高種子發芽出芽率。主要採用以下2種方法處理柴胡種子。

(1)藥劑處理。用0.8%~1.0%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0~15min,可提高出苗率15.4%。

(2)激素處理。用0.5~1.0mg/l的赤黴素或細胞分裂素浸種24h,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後播種,亦可提高出苗率。

播種方式

可採用條播或穴播,多用條播。條播按行距30cm左右開溝,播溝宜淺不宜深,將種子均勻的撒在溝里,用種225~300kg/hm2。生產上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在3月中旬,清明前進行;秋播在11月上旬,霜降前後進行。

田間管理

柴胡幼苗株高2~5cm時間苗,並按株行距8~10cm左右定苗,間苗、定苗可結合鬆土除草同時進行。6~7月是植株生長最旺盛期,此時應適當追肥和澆水,施2.0×104kg/hm2農家肥或150kg/hm2硫酸銨,225kg/hm2過磷酸鈣,然後覆土。

病蟲害防治

按照GAP栽培技術,柴胡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儘量不用或少用化學藥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合理使用農藥,儘量減少農藥殘毒影響。柴胡主要病蟲害是根腐病、葉斑病和蚜蟲。為防治病蟲害,應選擇土壤深厚的沙質壤土、排水暢通的地塊種植,實行合理輪作,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發病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蚜蟲多在苗期及早春返青時危害葉片,常聚集在嫩莖、葉上吸取汁液,造成苗株枯萎,可用0.3%苦參鹼植物殺蟲劑500倍液連續噴藥2次。 [2] 用法用量編輯 播報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主要價值

柴胡為常用中藥,我國自古以來一直廣泛應用,為解熱要藥,有解熱、鎮痛、利膽等作用。據報道,現各地有製成柴胡注射液的,用以治療流感、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解熱:

柴胡味苦而微辛,有和解退熱的功效。《本草綱目》中稱柴胡是「引清氣退熱必用之藥」。現代藥理學證明大劑量柴胡煎劑對人工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其有效成分為柴胡揮髮油。

抗病毒:

柴胡能顯著抑制雞胚內流感病毒,降低鼠肺炎病毒所致的肺指數增高,阻止肺組織滲出性病變,降低肺病毒所致的小鼠死亡率。柴胡中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和二次生成的柴胡皂苷Sb1,Sb2,Sb3,Sb4對於Na,Ka-ATP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能引起能量和水鹽代謝的變化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由於柴胡具有較強的抗病毒能力,因此柴胡常被用來治療病毒性流感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有文獻報道用柴胡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症狀消失快,腮腺腫脹明顯好轉為顯效,沒有出現併發症,未見毒副作用。

抗細菌內毒素

對注射細菌內毒素形成的DIC(血管內彌散形凝血)模型大鼠,柴胡提取液能明顯縮短DIC大鼠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降低總膽紅素及丙氨酸轉氨酶水平,增加血小板數量;對注射細菌內毒素的小鼠,柴胡提取液能提高其生存率,延長平均生存時間,與地塞米松磷酸鈉無顯著差異;體外抗內毒素實驗表明,濃度大於25%的柴胡提取液對細菌內毒素有明顯破壞作用。柴胡對內毒素致熱家兔有很好的解熱作用,大劑量時與阿斯匹林解熱作用相當。這說明柴胡對於細菌內毒素有拮抗作用。

抗炎:柴胡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柴胡抗炎的有效成分為柴胡皂苷。

降血脂:柴胡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實驗性升高,作用程度優於已知的降脂藥物,能抑制小鼠實驗性高脂血症的形成,其有效成分為柴胡皂苷d(SSd)。

促酶分泌:柴胡中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極強的促酶分泌作用。

保肝

傳統中醫常用柴胡治療肝鬱氣滯證,臨床上表現為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等消化系統病變,以及心煩,情緒異常等神經系統病變。從現代藥理學角度講,乙酰膽鹼具有調節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乙酰膽鹼可被膽鹼酯酶水解。柴胡皂苷可以抑制膽鹼酯酶,發揮擬膽鹼樣作用,進而對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發揮調節作用。從而治療肝鬱證,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除了傳統的治療肝鬱氣滯證之外,柴胡在現代也被用來治療各種肝臟疾病,如肝硬化 [1]

提高免疫力

柴胡包括北柴胡和南柴胡。實驗表明這兩種柴胡的提取成分(水提取成分,50%乙醇提取成分,氫氧化鋇提取成分)對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增殖,白細胞介素-2和腫瘤壞死因子的分泌水平,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柴胡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有效成分為柴胡多糖,柴胡多糖對輻射損傷的小鼠具有非常顯著的保護作用和增強免疫的效果,而且柴胡皂苷a(SSa),d(SSd),f(SSf)經研究表明也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以增加實驗用小鼠的胸腺和脾臟重量,T細胞和B細胞的活性,以及白細胞介素-2的分泌水平,SSd和SSa還可以使血漿中IgA和IgG的水平得到提高,這其中又以SSd的活性最強。

抗腫瘤:宋景貴等報道柴胡提取物對人肝癌SMMC-7721細胞線粒體代謝活性,細胞增殖以及小鼠移植S-180實體腫瘤有明顯抑制作用。

《中國藥典》:柴胡

拼音注音:Chái Hú

英文名:RADIX BUPLEURI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

性狀 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炮製 柴胡: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干。

鑑別

(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生持久性泡沫。

(2)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黃色熒光斑點。

歸經:歸肝、膽經。

性味:苦,微寒。

注意:大葉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昇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用法用量:3~9g。 [2]

備註

(1)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對瘧疾症,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用。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為疏肝諸藥之嚮導,是治肝氣鬱結之要藥。對胸肋疼痛無論內由肝鬱、外因傷仆皆可應用;凡見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鬱金等藥同用。柴胡藥性升浮,配黨參、黃耆等補氣藥物,對氣虛下陷的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症,有升舉陽氣作用。

(2)柴胡一藥,具有輕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點。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郁,又可用於升舉陽氣。因此,它在臨床上是一味既可用於實症,又可用於虛症的藥物。由於配伍不同而可發揮它各種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則發汗解表;配黃芩、青蒿,則透表泄熱;配常山、草果,則截瘧退熱;配香附、鬱金,則疏肝解郁;配黨參、黃耆、白朮、升麻等,則升舉陽氣。但陰虧津少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柴胡與葛根,輕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熱時常同用。但各有特長,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氣藥可昇陽舉陷,用於子宮脫垂、脫肛,然無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髮清陽,用於水瀉,然無疏肝解郁功能。

摘錄 《中國藥典》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中国柴胡(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巧說本草-柴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