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國馬先蒿(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國馬先蒿(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

是玄參科馬先蒿屬的一種植物,是中國的特有種。一年生,可達30厘米,主根圓錐形,有少數支根,莖單出或多條,直立或外方者彎曲上升或甚至傾臥,有深溝紋。葉基出與莖生,均有柄,葉片披針狀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羽狀淺裂至半裂,裂片近端者靠近,向後較疏遠,卵形。花序常占植株的大部分,苞片葉狀而較小,柄近基處膨大,常有長而密的緣毛。花冠黃色,管長4.5-5厘米,上端漸漸轉向前上方成為合有雄蕊的部分,長約4毫米,下唇寬過於長,寬約20毫米,為不等的心臟形。蒴果長圓狀披針形。

中國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chinensis)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中國馬先蒿
  • 別 名:中國馬蘚蒿、華馬先蒿
  • 拉丁學名:Pedicularis chinensis Maxim.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玄參科
  • 亞 科:鼻花亞科
  • 族 :鼻花族
  • 屬 :馬先蒿屬
  • 種 :中國馬先蒿

形態特徵

植株:一年生,低矮或多少升高,可達30厘米,干時不變黑。

根:主根圓錐形,有少數支根,長達8厘米。

莖:莖單出或多條,直立或外方者彎曲上升或甚至傾臥,有深溝紋,有成行的毛或幾光滑,有時上部偶有分枝。

葉:葉基出與莖生,均有柄,基葉之柄長達4厘米,近基的大半部有長毛,上部之柄較短;葉片披針狀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長達7厘米,寬達18毫米,羽狀淺裂至半裂,裂片近端者靠近,向後較疏遠,7-13對,卵形,有時帶方形,鈍頭,基部常多少全緣而連於軸翅,前半有重鋸齒,齒常有胼胝,兩面無毛,下面碎冰紋網脈明顯。

花序常占植株的大部分,有時近基處葉腋中亦有花;苞片葉狀而較小,柄近基處膨大,常有長而密的緣毛。

花梗短,長者可達10毫米,被短細毛;萼管狀,長15-18毫米,生有白色長毛,下部較密,或有時無長毛而僅被密短毛,亦有具紫斑者,前方約開裂至2/5,脈很多,達20條,其中僅2條較粗,通入齒中,齒僅2枚,基部有極短之柄,以上即膨大葉狀,緣色,卵形至圓形,緣有缺刻狀重鋸齒。

花冠黃色,管長4.5-5厘米,外面有毛,端不擴大,盔直立部分稍向後仰,前緣高約3-4毫米,上端漸漸轉向前上方成為合有雄蕊的部分,長約4毫米,前端又漸細為端指向喉部的半環狀長喙,長達9-10毫米,下唇寬過於長,寬約20毫米,長自盔的基部計僅9-10毫米,有短而密的緣毛,側裂強烈指向前外方(按其脈理而言),鈍頭,為不等的心臟形,其外側的基部耳形很深,兩邊合成下唇的深心臟形基部,中裂寬過於長,寬約6毫米,長僅3-3.5毫米,截頭至微圓頭,完全不伸出於側裂之前;雄蕊花絲兩對均被密毛。

果:蒴果長圓狀披針形,長19毫米,寬7毫米,不很偏斜,上背縫線較急劇地彎向下方,在近端處成一斜截頭,端更有指向前下方的小凸尖。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2,900米的高山草地中。有較厚的土壤以及比較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向東的坡地是該物種喜歡的棲息地。具有葉綠素而又通過根寄生的半寄生草本,通過其根從寄主植物中吸收營養成分(碳、氮等)而發育生長,而且其寄主植物的碳、氮等營養成分含量越豐富,植物生長也越快。

為我國特有種,產青海東北部、甘肅南部和中部、山西與河北北部。 [1]

主要價值

已經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出了生物鹼環烯醚萜苷苯丙素苷黃酮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環烯醚萜苷、苯丙素苷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腫瘤抑制 DNA突變延緩骨骼肌疲勞等作用。

中國馬先蒿花期較長,花色美麗,可做觀賞、園林植物引種。

民間藥用歷史悠久,味平,主寒熱,鬼注,中風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

山西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shansiensis Tsoong)

為玄參科馬先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600餘種(亦說200種以上)馬先蒿屬雙子葉植物中的一種,以根入藥,為我國特有種,產於河南、山西、陝西。具有祛風利濕和殺蟲的功效。屬林區藥用植物。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70厘米,干時變黑。根須狀成一密叢,圍生於根頸之上,後者連接於鞭狀根莖的頂端,深入地下的粗根莖未見。莖中空,有條紋,其溝中生有長毛,不分枝。

葉均莖生,披針狀線形,銳頭,基部廣楔形至抱莖,羽狀深裂,長5-12厘米,寬0.8-4.5厘米,裂片9-15對,三角狀卵形至披針狀長圓形,羽狀淺裂,小裂片有尖銳而具有胼胝的鋸齒,上面主脈凹陷,溝中生有密短毛,他處散布白色長毛或至後幾光滑,下面脈上散生白色長毛,主脈凸起而明顯。

花序總狀,長者達18厘米,下部之花疏遠,上部者緊密;苞片葉狀,披針狀卵形,有重鋸齒而無裂片,其長度遠超於花;花淺黃色,少數,亦可多至10枚以上;萼長約14毫米,前面不裂,具5齒,後方之齒較小,三角形,長不達2毫米,其餘者三角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有銳鋸齒;花冠很大,長約45毫米,全面密被腺毛,管長達25毫米,基部細縮,至1/3處突然擴大,徑6.5毫米,下唇橢圓形,長16毫米,寬10毫米,前端3裂,中裂廣心臟形而極寬,長4.5毫米,寬9毫米,幾乎完全迭置於側裂之下,兩側後方有兩條褶襞趨向花喉,側裂多少腎臟形,與中裂迭置的一面為深耳狀,長僅約5毫米,寬約6毫米,盔始直立,上半部稍稍膝屈向前,端鈍,無小凸尖,長20毫米;花絲兩對均無毛;花柱在花後長久宿存,在花中不從或僅微微從盔端伸出。

蒴果長圓狀卵圓形,多少側扁,長達2厘米,寬9毫米,基部圓形,端銳尖,兩室幾相稱;種子三角形,兩端尖,長4毫米,寬2毫米,有稠密的蜂窩狀孔紋。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馬先蒿屬林區藥用植物,可採集治病,研製新的配方。有待開發利用。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馬先蒿,以根入藥。

【性味功能】苦、平 。①《本經》:「味平。」②《別錄》:「苦,無毒。」

【功效】祛風利濕,殺蟲

【附註】同屬植物還有輪葉馬先蒿、大花馬先蒿、東北馬先蒿等600餘種。

主治與用法

【主治】祛風濕;利小便。主風濕性關節炎,尿路結石,小便不利;婦女白帶;大風瘌疾;疥瘡等。

*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

* ②《別錄》:「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結氣,利水道小便。」

* ③陶弘景:「主惡瘡。」

* ④《山西中草藥》:「祛風勝濕。」

【用法】

內服:煎湯,用量6~9g,或研末。

外用:治疥瘡。適量,煎水洗患處。

採集加工:春、秋兩季採挖,除淨泥土,曬乾備用 [2]

中藥選方

①治大瘋癩疾,骨肉疽敗,眉須墮落,身體癢痛:馬先蒿,炒搗末,每服方寸匕,食前溫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肘後方》)

②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寤,小便少:馬先蒿根五錢,水煎服

③治尿路結石,小便不暢:馬先蒿根四兩,研末,每服二錢,開水送服,每天二次

④治疥瘡:馬先蒿根適量,煎湯洗患部

②方以下出《河北中草藥手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