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烏金草(龍膽科 獐芽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烏金草(龍膽科 獐芽菜屬植物))

烏金草,中藥名。為龍膽科獐芽菜屬植物二葉獐牙菜Swertia bifolia Batal.的帶根全草。植物二葉獐芽菜,分布於我國陝西(太白山)、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平肝陽,養心安神,養血調經之功效。主治頭暈,神經衰弱,高血壓病,貧血,月經不調。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烏金草
  • 別 名:當藥《陝西中草藥》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捩花目
  • 科 :龍膽科
  • 屬 :獐芽菜屬
  • 種 :二葉獐芽菜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 量:內服:煎湯,6-10g
  • 分布區域:我國陝西(太白山)、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植物二葉獐芽菜,別名異花獐芽菜《中藥大辭典》。為多年生草本,高20-30cm。全株光滑無毛。莖單生或數個叢生,不分枝,基部有黑褐色枯老葉柄;基生葉1-2對,具柄,長2.5-4cm;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6cm,寬0.7-3cm,先端鈍或鈍圓形,基部楔形漸狹成柄,葉脈3-7條,在葉下面明顯突起,莖中部無葉,最上部有葉2-3對,無柄;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7-18mm,寬4-6mm,常較花梗短;葉脈1-3條。聚傘花序有2-13花,花梗直立或斜伸,有時帶紫色,長0.5-5.5cm花直徑1.5-2cm;花萼有時帶藍色,5裂,裂片稍不整齊,披針形或卵形,先端漸尖,背面有細而明顯的3-5脈;花冠藍色或深藍色,5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1.5-2cm,有時可達3cm,先端鈍,全緣或有時邊緣齧蝕形,基部有2個腺窩,腺窩基部囊狀,先端有流蘇狀長柔毛;雄蕊5,着生於花冠基部,花絲背部具流蘇狀短毛,花葯藍色;子房披針形,無柄,長6-8mm,花往不明顯,柱頭小,2裂。蒴果披針形,無柄。種子多數,褐色,長圓形,有縱皺摺。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800-4300米的高山草甸、沼澤草甸或林下。

入藥部位:帶根全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入心、肝經。

功效:平肝陽,養心安神,養血調經。

主治:頭暈,神經衰弱,高血壓病,貧血,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30cm,全體無毛。根多數,深褐色。莖不分枝,單生或數個叢生。基生葉1-2對,多捲縮;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長約5cm,全緣,先端鈍圓,基部漸狹,下延成柄。有時先端可見花或花脫落後的殘柄。花藍色,5深裂,偶6深裂,裂片橢圓形,先端鈍,基部有2個腺體,其邊緣具流蘇狀毛。氣微,味苦。 [1]

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平肝風,強心養血,調經。治頭暈,神經衰弱,貧血,高血壓症,月經不調。」

大烏金草(中藥名)

為馬兜鈴科植物長毛細辛Asarum pulchellum Hemsl.的全草或根、根莖。分布於江蘇、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具有溫肺祛痰,祛風除濕,理氣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咳嗽,風濕性關節痛,胃痛,腹痛,牙痛。

形態特徵

長毛細辛:又名白毛細辛。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色長柔毛(干後變棕色)。根莖長可達50cm,斜升或橫走,地上莖長3-7cm。葉對生,1-2對;葉柄長10-22cm,有長柔毛;芽胞葉卵形,背面及邊緣密生長柔毛;葉片卵狀心形或闊卵形,長5-8cm,寬5-9.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密生長柔毛。花紫綠色;花梗長1-2.5cm,被毛;花被裂片卵形,外面被柔毛,紫色,先端黃白色,上部反折;雄蕊與花柱近等長,花絲長於花葯約2倍,藥隔短舌狀;子房半下位,被柔毛;花柱合生,先端輻射6裂,柱頭頂生。果近球形,直徑約1.5cm。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區林下陰濕坡地。分布於江蘇、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入藥部位:全草或根、根莖。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溫肺祛痰祛風除濕理氣止痛

主治:用於風寒咳嗽風濕性關節痛胃痛腹痛牙痛

相關配伍

* 1、治胃痛、腹痛:烏金草根、紫金砂根(傘形科囊瓣草)等量研末,每次3-6g,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 2、治癆傷:毛烏金、麻布七、白四塊瓦各30g,蜈蚣七1.5g,白酒500ml,浸泡1天。日服3次,每次5ml。(《湖北中草藥志》)

* 3、治牙痛:(大烏金草)根莖,嚼爛,含於牙痛處。(《神農架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g。

採集加工:夏季採挖全草,除去泥土,置通風處陰乾。 [2]

藥材性狀

根莖不規則圓柱狀,長約至50cm,直徑約3mm,多分枝;灰棕色,有扭曲的細皺紋,節間長0.5-2cm,斷面黃白色,有多條纖維根。葉片展開後卵狀心形或圓卵形,長5-8cm,寬5-9.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有密毛;葉柄長10-20cm,有毛。有的具花,紫褐色。

相關論述

《湖北中草藥志》:「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癆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