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光慈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光慈菇)

光慈菇(學名:Bulbus Tulipae)

是百合科鬱金香屬植物,一較常用的中藥,近年來多用於癌症、胃病等,其用量不斷加大,由於種種原因,致使這一自然野生藥材資源逐步匱乏,藥用瀕危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人為造成偽品混用情況,嚴重製約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妨礙了臨床用藥到位及確鑿性。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光慈菇
  • 拉丁學名:Bulbus Tulipae
  • 別 名:老鴉頭、棉花包、毛地梨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科 :百合科
  • 屬 :鬱金香屬
  • 分布區域:安徽、河南、江蘇、雲南、山西

形態特徵

具鱗莖草本,鱗莖卵形,橫徑1.5~2.5厘米,外層鱗莖皮灰棕色,紙質,裡面生絨毛。葉1對,條形,長15~25厘米,寬3~13毫米;花葶單一或分叉成2,從一對葉中生出,高10~20厘米,有2枚對生或3枚輪生的苞片,苞片條形,長2~3厘米。花一朵,花被片6,矩圓狀披針形,長1.8~2.5厘米,白色,有紫脈紋,雄蕊6,花絲長6~8毫米,向下漸擴大,無毛,花葯長3.5~4毫米;子房長橢圓形,長6~7毫米,頂端漸狹成長約4毫米的花柱。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2厘米。

生于山坡草地或路邊。分布於遼寧、陝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朝鮮,日本也有。

藥用

* 性味歸經:寒;甘;歸肺、肝經;有小毒

* 功能主治:散結,化瘀。治咽喉腫痛,瘰癧,癰疽,瘡腫,產後淤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 藥用部位:鱗莖藥材性狀:乾燥的鱗莖,呈卵圓形或圓錐形,高約0.7~1.5cm,直徑約0.5~1cm。底部圓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頂端。表面黃白色,光滑。質硬而脆,橫斷面黃白色,粉質。無香氣,味淡。

藥物種植

3月中旬選擇背風向陽的田塊作育苗床,畝施腐熟廄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耙平、按東西向做成寬1米的高畦,澆水濕潤床土,將具本品種特徵,球莖大而整齊、粗壯完整的頂芽帶球莖上部掰下或切下,按行、株距10-12厘米扦插於苗床中,隨即插長1.9米的毛竹片作拱架,覆蓋薄膜壓緊。育苗床保持土壤濕潤,氣溫白天保持20-30℃,夜間10-20℃,溫度過高時通風降溫,過低時蓋草簾保溫。移栽前7-10天逐步揭膜降溫煉苗。一般4月下旬有4-5片定型葉時即可移栽到大田。

藥物鑑別

性狀鑑別

球莖呈不規則短圓錐形,直徑0.7-2cm,高1-1.5cm;頂端漸尖,基部常呈臍狀凹入或平截。表面黃白色或灰黃棕色,光滑,一側有自基部伸至頂端的縱溝。質堅硬,碎斷面角質樣或略帶粉質,類白色或黃白色。味苦而微麻。

顯微鑑別

球莖橫切面:表皮細胞一列,細胞扁平,長30-60μm,厚18-23μm。其內側為寬廣的薄壁組織,有外韌型維管束,稀疏散在,每束有導管3-7個,環紋或網紋,直徑9-45μm。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多單粒,呈不規則圓形或半截米形,臍點呈星狀或點狀,多數澱粉已糊化。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85%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趁熱濾過。取濾液lml,置水浴上蒸乾,加6mol/L鹽酸溶解,煮沸2-3min,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即顯欖綠色,加氯仿數滴,振搖,氯仿層顯黃褐色。

毒性原理

急性毒性試驗

Col給小鼠腹腔注射1次,其半數致死量為2.6-2.8mg/kg;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7-3.03mg/kg。秋水仙酰胺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61.77mg/kg,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30.59mg/kg。兩者中毒現象相似,一般在給藥後3-6小時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後以呼吸衰竭而死亡。

亞急性毒性試驗

Col及秋水仙酰胺給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7天,其半數致死量分別為4.95mg/kg及61.6lmg/kg。腹腔注射秋水仙鹼1-2mg/kg,連續3天,可見胃腸蠕動減少,胃腸道充血、潰爛等;家兔靜脈注射總量為3.9mg/kg時,可見胃、腸脹氣,及腎臟的損害。在到達抗腫瘤劑量時,可使脾臟重量減輕約50%-60%。此外,一定量的Col可抑制正常細胞分裂,骨髓抑制而引起粒細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秋水仙酰胺給犬靜脈注射0.2-0.4mg/kg,第4日亦可出現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並見丙氨酸轉氨酶升高和骨髓抑制,但對腎臟無明顯損害,以上症狀在停藥後均可恢復正常。麗江山慈菇含大量Col,內服後在體內可氧化成有劇毒的氧化二秋水仙鹼(oxydicolchine),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產生嚴重刺激,並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其致死量約為20-30mg。

Col最常見的副反應是發生於快速增殖的胃腸上皮細胞,特別是空腸,主要是噁心、嘔吐和腹痛。一旦發生應即停藥,潛伏期約幾小時或更長。靜注Col同樣有效,且發生效果更快,幾可完全避免胃腸副作用。Col急性中毒時可致出血性胃腸炎、廣泛性血管損害、腎毒性、肌抑制和中樞神經系統下行性麻痹。Cul可產生暫時性白細胞減少,隨後發生白細胞增加,有時系由嗜鹼性粒細胞顯着增加之故。長期應用Col者還有發生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肌病和脫髮的危險。也曾有精子缺乏的報道。

中毒解救

光慈菇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在體內潛伏期較長,主要氧化二秋水仙鹼起毒性作用。能引起強烈的刺激症狀毛細血管受損,並能使脊髓延髓麻痹抑制呼吸興奮神經細胞加強胃腸活動

誤服後或超量服用後3~6小時,開始出現咽喉及上腹部燒灼感吞咽困難、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血便,血管損害引起休克,腎臟受損出現血尿或尿閉、衰竭、虛脫,並可產生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後果。嚴重者可在1~2天內死於呼吸麻痹。

誤服或超量服用後,應立即用5%碳酸氫鈉液洗胃,切不可用高錳酸鉀液,因可加速氧化成二秋水仙鹼。用5%鞣酸蛋白保留灌腸。靜脈輸液,加入大量的維生素C,促進毒素排出,並可減輕毛細血管損害。對症治療。 [1]

飲片

名稱:光慈菇

飲片性狀:呈卵圓形或類圓錐形。表面類白色、黃白色或淺棕色,光滑,頂端尖,基部圓平而凹陷,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頂端。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炮製作用:使藥物潔淨,便於調劑和製劑。

光慈姑 (中藥材)

基本信息

  • 【藥 名】光慈姑
  •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老鴉瓣的鱗莖。
  • 【功 效】解毒散結,行血化瘀。
  • 【主 治】 治咽喉腫痛,瘰癧,癰疽,瘡腫,產後瘀滯。
  • 【性味歸經】甘,寒,有毒。①《植物名實圖考》:「味甘,性溫。」②《嶺南採藥錄》:「味甘淡,性平。」③《湖南藥物志》:「甘,寒,有小毒。」入肺、肝經。
  • 【別 名】老鴉瓣、老鴉頭、棉花包(《植物名實圖考》)、毛地梨(《中國藥植志》)、光菇(《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山蛋(《山西中藥志》)
  • 【動植物資源分布】 老鴉瓣分布中國長江流域。
  •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 春、秋、冬三季均可採收。挖取鱗莖,洗淨,除去鬚根及外皮,曬乾。放置乾燥處保存。
  • 【拉丁名】 原植物老鴉瓣 Tulipa edulis Bak.
  • 【生藥材鑑定】 乾燥的鱗莖,呈卵圓形或圓錐形,高約0.7~1.5厘米,直徑約0.5~1厘米。底部圓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側有縱溝白基部伸向頂端。表面黃白色,光滑。質硬而脆,橫斷面黃白色,粉質。無香氣,味淡。以色白、體質飽滿者為佳。產安徽、河南、江蘇、雲南、山西等地。
  • 【中藥化學成分】 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

原形態

1.老鴉瓣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直徑1.5-2.5cm,外層皮紙質,內面密被長柔毛。莖長10-25cm,通常不分枝,無毛。葉2枚,長條形,長10-25cm,寬5-9mm,兩面無毛。花單朵頂生;靠近花基部具2枚對生(少3枚輪生)的苞片,苞片狹條形,長2-3cm;花被片6,狹圓狀披針形,長20-30mm,寬4-7mm,白色,背面有紫紅色縱條紋;雄蕊3長3短,花絲無毛,中部稍擴大,向兩端逐漸變窄或從基部向上逐漸變窄;子房長橢圓形,花柱長約4mm。蒴果近球形,有長喙,長5-7mm。花期3-4月,果期4-5月。

2.伊犁鬱金香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直徑1-2cm,鱗莖皮黑褐色,薄革質,面上部和基部有伏毛。莖上部通常被密柔毛或疏毛。葉3-4枚,近輪生;葉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寬0.5-1.5cm,伸展或反曲,邊緣平展或波狀。花莖高10-20cm;花常單朵頂生;花被片6,外輪長圓形,內輪倒卵狀長圓形,長2.5-3.5cm,寬0.4-2cm,外花被片背面有綠紫紅色、紫綠色或黃綠色色彩,內花被片黃色;雄蕊6,等長,花絲無毛,中部稍擴大,向兩端逐漸變窄;子房矩圓形,3室,近無花柱。蒴果卵圓形,長1.8-2.5cm。種子扁平,近三角形。花期3-5月,果期5月。

光慈菇的作用

1、抗痛風作用

秋水仙鹼(Col)是針對痛風性關節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劑,對痛風急性發作有特別顯着的治療效果,也是有效的預防藥。Col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抑制作用,對其他關節炎只偶爾有效。Col不是鎮痛藥,對其他類型疼痛無效。但Col對急、慢性椎間盤綜合徵恰有較快的止痛作用,靜注Coilmg疼痛緩解,症狀、體徵也迅速改善,止痛機制尚不完全清楚。Col不影響腎對尿酸的排泄,也不影響尿酸的血濃度。Col能和微管蛋白結合,妨礙了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功能並引起粒細胞和其他可移動細胞中原纖維微管解聚和消失。這一作用顯然是Col有效作用的基礎,即抑制粒細胞移向發炎區,減少粒細胞代謝和吞噬活動。這一作用減少了發生於吞噬作用的乳酸和引起炎症的酶的前體的釋放,使炎症反應的循環被打破。與尿酸鹽接觸的中性白細胞將尿酸鹽攝取並產生一種糖蛋白,這種糖蛋白可能是急性痛風關節炎的致病因子,將其注入關節可引起明顯的關節炎,與注入尿酸鹽結晶引起者在組織學上沒有區別。Col能防止白細胞產生這種糖蛋白。2.抗炎作用:Col可明顯抑制角叉菜膠所致的炎性水腫,抑制肥大細胞中組胺的分泌,提高白細胞內cAMP的水平,抑制炎症時多核白細胞釋放溶酶,抑制多核白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趨化反應及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從而有利於減輕組織的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水腫及減少炎症介質對組織的損傷刺激。

第2步抗腫瘤作用

Col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由Col經氫氧化銨水解而得,Colchicineamide)對多種動物移植性腫瘤都有抑制作用。秋水仙酰胺的抗腫瘤效果較明顯,如對小鼠肉瘤S180、S37及肝癌的抑制率約為70%,對大鼠瓦克癌肉瘤256(W256)的抑制率約為60%。抑瘤率以秋水仙酰胺為高,其抗瘤譜比Col廣,而毒性較低,安全範圍較大,治療指數為Col的1.75培。其抗瘤作用機制是由於它們是特異性細胞有絲分裂中期(M期)阻滯劑之故。Col與微管蛋白具有高度親和力,兩者形成二聚體,使微管不能發揮裝配功能,阻止紡錘體形成,使染色體不能向兩極移動,最終凝集成團,使細胞分裂停止於中期。隨後使細胞核結構改變,細胞發生畸形和死亡。分裂越旺盛和代謝速度越高的細胞最易受Col攻擊,高濃度可完全阻止進入有絲分裂,但當紡錘體已經形成,它就不再影響其分裂過程。Col對正常細胞的有絲分裂也同樣有選擇性阻斷作用。

第3步抑制疤痕增殖

複方秋水仙鹼離子導入法對人體皮膚瘢痕增殖有明顯的防治作用。通過透射電鏡觀察,秋水仙鹼的作用機制主要是破壞細胞微管系統,干擾成纖維細胞排泌前膠原蛋白,使膠原纖維的形成受阻。電鏡下可見一些成纖維細胞的線粒體腫脹,核周間隙和粗面內質網擴大,以及胞漿膜性成分髓樣變等,這是秋水仙鹼對成纖維細胞的毒性損傷表現。細胞內自身性溶酶體數量增多,提示細胞內堆積的前膠原蛋白,通過自噬作用進入溶酶體系統,被溶酶體內的酶所消化降解。

第4步防止粘連形成

用手術方法造成家兔坐骨神經損傷性炎症的病理模型及腸粘連模型,觀察秋水仙鹼的作用,結果表明秋水仙鹼肌內注射每日125μg/kg,連續給藥4星期,對神經周圍組織的粘連、纖維化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家兔腹腔內注入30mg/L。秋水仙鹼溶液,用量1mg/kg,術後10-15天剖腹探查,記錄粘連處數、緻密程度、粘連面積,並將粘連組織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發現秋水仙鹼組所形成的粘連組織質脆,疏鬆易分離。毛細血管增生減少,並以纖維母細胞為主。電鏡發現纖維母細胞漿內有成團的中等電子密度顆粒,線粒體變性。腹腔內粘連面積顯着減少,但粘連處數未見明顯減少,說明秋水仙鹼對家兔腹腔粘連具有肯定的預防作用,且在1mg/kg水平並不引起家兔機能狀態的明顯改變,但也提示以上劑量並非抗粘連組織的最大效應,其抗粘連的給藥方式宜在術後2-7天內。

護肝作用

用兩種濃度(12.5%、25%)四氯化碳(CCI4)的橄欖油溶液給小鼠腹腔注射,造成中毒性肝壞死模型,部分小鼠分別給予丙酸睾酮或戊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見睾酮對雌雄鼠存活率無影響,但可提高秋水仙鹼對雌鼠的治療效果,可見秋水仙鹼(0.5μg/只,灌服,每日1次,共14次)對雄鼠的治療效果優於雌鼠。雌二醇可促使雄鼠全部死亡,加用秋水仙鹼後能使半數雄鼠存活,有顯着差異,且存活鼠肝臟病理改變也較輕,說明有護肝作用。單用雌二醇能使雌鼠對抗較大劑量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與單用秋水仙鹼治療組有顯着差別。

其他作用

Col給家兔皮下注射(3mg/kg),可使白細胞總數下降,持續1小時,2-6小時後,白細胞又顯着增加,10-24小時達高峰,增加值可達正常值的2-5倍;靜脈注射後,可使外周血嗜酸性白細胞下降70%,切除垂體後下降50%,在白細胞下降階段,血凝加速,但隨着白細胞數的增加血凝亦延遲。Col給正常大鼠注射後24小時可選擇性抑制淋巴組織(脾、胸腺)的呼吸,切除腎上腺後,此作用減弱,提示此作用可能與藥物影響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Col在接近毒性劑量時,可引起移植性腫瘤出血;並伴抗腫瘤組織的抗壞血酸含量降低;同時還能使大鼠、小鼠肝和小腸中抗壞血酸含量降低,但不影響肝臟代謝。此外,Col還能增強或延長催眠藥的作用,增加中樞抑制藥的敏感性,抑制呼吸中樞;增加擬交感神經藥的反應,興奮血管運動中樞,使血壓升高。對胃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導致充血,甚至發生出血性胃腸炎。 [2]

光慈菇的副作用

(一)不良反應機制

本品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在體內潛伏期較長,主要氧化成二秋水仙鹼後起毒性作用。能引起強烈的刺激症狀及毛細血管受損,並能使脊髓及延髓麻痹,抑制呼吸,興奮神經細胞,加強胃腸活動。

(二)不良反應

誤服後或超量服用後3~6小時,開始出現咽喉及上腹部燒灼感、吞咽困難、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血便,血管損害引起休克,腎臟受損出現血尿或尿閉、衰竭、虛脫,並可產生粒細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後果。嚴重者可在1~2天內死於呼吸麻痹。

(三)治療與解救

誤服或超量服用後,應立即用5%碳酸氫鈉液洗胃,切不可用高錳酸鉀液,因可加速氧化成二秋水仙鹼。用5%鞣酸蛋白保留灌腸。

靜脈輸液,加入大量的維生素C,促進毒素排出,並可減輕毛細血管損害。

各家論述

  • 1.《本草新編》:光慈菇,玉樞丹中為君,可治怪病。大約怪病多起於痰,光慈菇正消痰之藥,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光慈菇非消痰之藥,乃散毒之藥也。不知毒之未成者為痰,而痰之已結者為毒,是痰與毒,正未可二視也。
  • 2.《本草正義》:光慈菇之名,始見於《嘉祐本草》,然陳藏器《拾遺》已有之,則名金燈,即其花也。能散堅消結,化痰解毒,其力頗峻,故諸家以為有小毒,並不以為內服之藥。至王謬《百一選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樞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錠也,外證可敷,內證可服,其效最捷。則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駛極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連服之,則必利下,是以攻逐惡物為專職,藥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蕩滌腸胃,驅除積垢,以減邪毒憑陵之勢,亦非能通行百脈,消除皮里膜外之堅積也。且氣味俱淡,以質為用,所以古來未入煎劑,近人有用入煎方,以為消積攻堅之法,如瘰癧痞積之類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則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雖峻,而無宣絡通經之性,何能行於肢體脈絡。腸胃之病,如食積氣滯,胸脘不舒,服玉樞丹少許,則頃刻即效。此中微義,亦可深長思矣。
  • 3.《本草拾遺》:主癰腫瘡瘺,瘰癧結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
  • 4.《滇南本草》:消陰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瘡,攻癰疽,敷諸瘡腫毒,有膿者潰,無膿者消。
  • 5.《綱目》:主疔腫,攻毒破皮。解諸毒,蛇蟲、狂犬傷。
  • 6.《本草再新》:治煩熱痰火,瘡疔痧痘,瘰癧結核。殺諸蟲毒。
  • 7.《國藥的藥理學》:為粘滑藥。用於嘔吐下痢等。

功效

功能主治

散結,化瘀。治咽喉腫痛,瘰癧,癰疽,瘡腫,產後瘀滯。

  • ①《嶺南採藥錄》:治瘰癧結核、癆傷,和豬肉煮食。
  • ②《河南中藥手冊》:敗毒。治產後血悶攻心。
  • ③《中藥材手冊》:行血,解百毒,消腫,下石淋。治癰疽,產難,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附方

  • ①治咽喉腫痛:光慈姑五錢,水煎服。
  • ②治無名腫毒:光慈姑,搗敷。
  • ③治臉上起小疔瘡:光慈姑,磨汁搽。(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備註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伊犁山慈姑,地下鱗莖球形,外包多層棕褐色膜質鱗片;地上莖直立,不分枝。葉2~3片基生,狹長披針形,平行脈,全緣,基部下延抱莖。花頂生,鍾狀,黃色,6瓣。蒴果長圓形,有三棱。分布新疆,亦作光慈姑用。

摘錄:《*辭典》

早期曾用秋水仙鹼製劑局部治療上皮細胞癌和其注射劑治療慢性白血病。但秋水仙鹼毒性大大,國內臨床常用複方秋水仙鹼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製劑,治療多種癌症均取得一定療效。

光慈姑

1.乳腺癌

天津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報道,用複方秋水仙鹼治療乳腺癌110例,可分析病例75例,特效5例,顯效23例,有效40例,無效7例,有效率90.6%。製劑及用法:複方秋水仙鹼注射液:每1000ml含秋水仙鹼0.5g,肌苷酸鈉75g,蕈糖25g,葡萄糖醛酸鈉50g,維生素已25g,甘露醇50g,靜滴:常用量1次2ml,1日1次,用5%葡萄糖500ml稀釋後,緩解點滴,每次不少於2小時。動脈插管:常用量1次1~2ml,用5%葡萄糖稀釋後用。組織內注射:劑量根據腫瘤大小而定,一般採用多點注射,總量一次不超過2ml。總劑量與療程:一般情況下約80~120ml,可根據情況酌情增減。秋水仙酰胺注射液:每瓶含10mg,用時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500ml。每日1次,靜滴時間不得低於2h,200~300mg為1療程。

2.宮頸癌

天津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報道,用複方秋水仙鹼治療宮頸癌40例,可分析病例38例,特效3例,顯效3例,有效12例,無效20例,有效率47.4%。劑量及用法見乳腺癌。北京市婦產科醫院報道。用新催脫方(山慈姑、枯礬各18g,華黃12g,炙砒9g,蛇床子、硼砂、冰片各3g,麝香0.9g)製成釘劑外用,治療宮頸癌96例,其中宮頸鱗狀上皮細胞非典型增生30例,近期治癒30例,占100%;原位癌32例,近期治癒29例,占90.6%;患者已隨訪5~9年無復發。浸潤癌27例,近期治癒14例,占51%,有13例隨訪5~9年,無新生病變及遠外轉移病變。

鑑別

性狀鑑別

  • (1)老鴉瓣鱗莖呈卵狀圓錐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平、中央凹入。高1-2cm,直徑0.5-1cm。表麵粉白色或黃白色,光滑,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先端。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質,內有一圓錐形心芽(經加工蒸煮的表面呈淺黃或淺棕色,斷面呈角質)。氣微弱,味淡。
  • (2)伊犁鬱金香鱗莖形似老鴉瓣鱗莖,惟外層鱗莖皮呈革質,黑褐色顯微鑑別老鴉瓣鱗莖粉末特徵類白色。澱粉粒為單粒,呈燈泡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少數類圓形,長15-75μm,直徑5-70μm,臍點呈點狀、裂縫狀或人字形,位於較小端,層紋不明顯。導管多為網紋導管,直徑9-15μm。

理化鑑別

  • (1)取本品粗粉0.5g,加水5ml,振搖後,濾過。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2滴,顯綠色,並產生絮狀沉澱。(檢查酚類和鞣質)
  •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熱浸約10min,濾過。取濾液滴在濾紙上,加1%香草醛鹽酸試液,顯淡紫色。(檢查萜類)
  • (3)另取上述乙醇濾液,滴在濾紙上,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加熱後顯粉紅色。(檢查萜類、內酯等)
  • (4)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3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h,濾過。濾液濃縮後作供試液。另取光慈姑乙素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硅膠G-CMC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無水乙醇-環已烷(20:1,5:1)展開,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110℃烤10min,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櫻紅色斑點。

臨床運用

[3]

1.治療甲狀腺腫

對各種類型的甲狀腺腫,均有一定效果。製劑用量各地不盡相同,觀察對象亦有差異。

  • 1.1.用光慈菇半斤,水煎2次,濾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飯後服。或將光慈菇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頓服。10天為一療程,停藥3-5日再行第二、三療程。治療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狀腺腫127例,服藥月余後,全部患者頸圍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其中治癒率為67.8%。
  • 1.2.用未經炮製的光慈菇燉服,每日5錢,連服5-8周。觀察25例甲狀腺腺瘤,治療後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腫物顯著縮小,1例停藥後復發,但再次治療,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藥後訴口乾。
  • 1.3.光慈菇浸酒(每升浸液含生藥200g),每日100ml分3-4次服。一般腺瘤總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應服3個月以上。治療甲狀源源瘤7例,甲狀腺癌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2例,性質不明的甲狀腺腫2例,除3例無效外,其餘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頸圍直徑縮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應:2例有消化道反應,噁心嚴重,影響服藥;2例因肝細胞損害出現黃疸,多因劑量過大所致。故服藥總量達3升時應停服10天,並檢查肝功能情況,若出現黃疸應立即停藥,及時處理。認為光慈菇酒對甲狀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術摘除,對於甲狀腺癌,配合手術治療,可提高療效。
  • 1.4.將光慈菇製成流浸膏,每日3-6ml(每3ml相當於原生藥1錢),分3次於食後服。治療甲狀腺中毒症26例,女例臨床症狀子用藥後2-3天消失,21例平均於用藥後4-6天顯著進步,1例無效。大部分病例基礎代謝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頸圍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各地經驗均證明,療效與年齡、病程有關。年齡較輕、病程較短的,療效較好。

2.治療百日咳

取鮮光慈菇或果實3-5錢(3-5歲小兒用量),加冰糖3錢燉服。日服1劑,治療50餘例均痊癒。另有用光慈菇果(切片)3-5錢,加水400ml,冰糖適量燉服,每日2次,用於鎮咳有良好效果。觀察78例咳嗽患者,痊癒69例,好轉7例,無效2例。一般服藥1-2天即可奏效,頑固性乾咳可連服4天。對炎症明顯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藥。

3.治療食道癌、胃癌

取光慈菇10兩,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ml。分數次服。治療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統癌症28例,用藥後18例自覺症狀基本好轉,其餘亦明顯好轉。個別服藥酒後,發觀對肝臟有不良影響。又報道以光慈菇針劑治療食道癌、胃癌23例,對控制症狀、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