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千屈菜 (千屈菜科、千屈菜屬植物)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千屈菜 (千屈菜科、千屈菜屬植物) )

千屈菜,拉丁學名:Lythrum salicaria L.

千屈菜科、千屈菜屬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於地下,粗壯;莖直立,多分枝,全株青綠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絨毛,枝通常具4棱。葉對生或三葉輪生,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頂端鈍形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心形,有時略抱莖,全緣,無柄。花組成小聚傘花序,簇生,因花梗及總梗極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三角形;附屬體針狀,直立,紅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基部楔形,着生於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皺縮;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長短不一。蒴果扁圓形。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千屈菜
  • 別 名:水枝柳 水柳 對葉蓮
  • 拉丁學名:Lythrum salicaria L.
  • 二 名 法:Lythrum salicari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桃金娘目
  • 科 :千屈菜科
  • 屬 :千屈菜屬
  • 種 :千屈菜
  • 分布區域:亞洲、歐洲、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北美和澳大利亞東南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於地下,粗壯;莖直立,多分枝,高30-10 0厘米,全株青綠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絨毛,枝通常具4棱。葉對生或三葉輪生,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4-6(-10)厘米,寬8-15毫米,頂端鈍形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心形,有時略抱莖,全緣,無柄。

花組成小聚傘花序,簇生,因花梗及總梗極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12毫米;萼筒長5-8毫米,有縱棱12條,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附屬體針狀,直立,長1.5-2毫米;花瓣6,紅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基部楔形,長7-8毫米,着生於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皺縮;雄蕊12,6長6短,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長短不一。蒴果扁圓形。

生長習性

生於河岸、湖畔、溪溝邊和潮濕草地。喜強光,耐寒性強,喜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上生長更好。 產全中國各地,亦有栽培;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北美和澳大利亞東南部。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為主,也可播種或扦插繁殖。早春或秋季分株,春季播種及嫩技扦插。

播種:

種子繁殖:春播於3-4月,播前將種子與細土拌勻,然後撒播於床上,覆土25px,最後蓋草澆水。播後10-15天出苗,立即揭草。苗高250px左右移栽。按行株距750px500px開穴,每穴栽3株。 扦播繁殖:扦播於春季選健壯枝條,截成300px左右長,去掉葉片,斜播入土中深度為插穗1/2,壓緊,澆水保濕,待生根長葉後移栽。分株繁殖:春季4-5月將根叢挖起,切分數芽為一叢,栽於施足基肥的濕地。

扦播繁殖:扦播於春季選健壯枝條,截成300px左右長,去掉葉片,斜播入土中深度為插穗1/2,壓緊,澆水保濕,待生根長葉後移栽。分株繁殖:春季4-5月將根叢挖起,切分數芽為一叢,栽於施足基肥的濕地。

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

  • (1)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寒,喜光、喜潮濕。栽培以肥沃土壤為佳。
  • (2)可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播種須在濕地進行;扦插於6~7月進行,將新枝剪下,插入泥水中,一個月可生根;分株在春季,將老株挖出,切分為多份,分別栽植即可。
  • (3)可一次栽培,多年收穫。

田間管理:定植後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施1次氮肥或複合肥,秋後追施1次堆肥或廄肥,經常保持土壤潮濕,是種好千屈菜最關鍵的措施。

主要價值

藥用

全草入藥,治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於外傷出血。

【性能】苦,寒。歸大腸經。清熱,涼血,收斂,止瀉。

【應用】治痢疾,崩漏,吐血,外傷出血,瘡瘍潰爛等。

*①治泄瀉,痢疾,便血,血崩。煎服:6~12克。

*②治外傷出血,研末外敷。本品含千屈菜甙、沒食子酸鞣質與膽鹼、光千屈菜鹼、光千屈菜定鹼、光千屈菜胺等多種生物鹼。花尚含牡荊素等。煎劑在體外能抑制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等,對痢疾桿菌尤為敏感。對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根煎劑用於慢性痢疾作為收斂或緩和劑。

中國傳統醫藥學認為,千屈菜全草性味苦,寒。有清熱,涼血等功用。可治療痢疾、潰瘍、血崩等症。有抗菌等功用。 動物試驗證明,千屈菜有降血糖作用。提取物還能降低血清TG的含量,提高FFA的水平。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生藥(全株)煎劑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腸-傷寒桿菌屬的生長;痢疾桿菌尤為敏感。 2、對血壓的影響:牡丹素(vitexin)0.05-10.0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大鼠可暫升壓,大於10mg/kg靜脈注射則產生持久降壓,降壓機制是由神經節阻斷作用。 3、抗炎:牡荊素20mg/kg腹腔注射對大鼠角叉菜膠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4、解痙:牡荊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膽鹼和組胺引起的豚鼠離體腸管的收縮。對豚鼠離體腸管,最初有增強作用,但稍後則顯示解痙作用,能減弱乙酰膽鹼和組織胺對腸管的興奮作用。 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於含鞣質所致。其根煎劑用於瀉下或慢性痢疾作為收斂或緩和劑;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於屈菜甙、Fe2O3·XH2O與鞣質所引起,對腎、胃及循環系統無害。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產生低血糖。

性狀鑑別莖呈方柱狀,灰綠色至黃綠色,直徑1-2mm,有分枝,質硬易折斷,斷面邊緣纖維狀,中空。葉片灰綠色,質脆,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對生或3片輪生,葉片狹披針形,全緣,無柄。頂端具穗狀花序,花兩性,每2-3朵小化生於葉狀苞片內,花萼灰綠色,筒狀:花瓣紫色。蒴果橢圓形,全包於宿存花萼內。微臭,味微苦。

化學成分

全草含千屈菜甙(Salicarin)、鞣質。灰分中鈉為鉀的一倍,並含多量鐵,膽鹼0.026%。鞣質主為沒食子酸鞣質,其含量為:根8.5%,莖10.5%,葉12%,花13.7%,種子亦含大量鞣質。花含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Vitexin)、葒草素(Orientin)、錦葵花甙(Malvin即Malvidin3,5-diglucoside)、矢車菊素半乳糖甙(Cyanidin3-monogalactoside)、沒食子酸、並沒食子酸(Ellagicacid)和少量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含牡荊素(vitexin)、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homoorientin)、綠原酸、鞣花酸及沒食子酸,尚含有膽鹼、鞣質及色素。又報道含有少量揮髮油、果膠、樹脂和生物鹼。

園林

本種為花卉植物,華北、華東常栽培於水邊或作盆栽,供觀賞,亦稱水枝錦、水芝錦或水柳。株叢整齊,聳立而清秀,花朵繁茂,花序長,花期長,是水景中優良的豎線條材料。最宜在淺水岸邊叢植或池中栽植。也可作花境材料及切花。盆栽或沼澤園用。 [1]

食用

千屈菜為藥食兼用野生植物。其全草入藥;嫩莖葉可作野菜食用,在中國民間已有悠久歷史。《救荒本草》、《湖南藥物志》、《貴州民間藥物》、《中國藥植圖鑑》等許多古今文獻中均有其藥用或食用記載。古代,民間除了荒年,春季缺少蔬菜時人們也普遍食些野菜,以補充維生素等營養素,免於疾病。

20世紀80年代以來,千屈菜又有食用。一般於4~5月間到野外採摘,從易折斷處將千屈菜的嫩莖葉摘下,將鮮菜洗淨,入沸水中焯一下,涼拌、炒食、做湯均可。有的則切碎,拌麵粉內蒸食;有的用鮮菜下麵條食;還有的作火鍋配料等。

古代,民間還將千屈菜製成乾菜,以備冬春之需。即先將鮮菜用沸水焯一下,再曬乾貯存。食時水發,炒菜、做湯均可,亦別有風味。此菜有清熱涼血之功,為炎夏佳蔬。此菜還富含鐵等成分。用千屈菜與其它原料配合製成的化妝品,有減少充血,避免皮膚乾燥,防止外來刺激等美容之功。

千屈菜 (中藥)

鑑別

莖呈方柱狀,灰綠至黃綠色,直徑1-2mm,有分枝,質硬易折斷,斷面邊緣纖維狀,中空。葉片灰綠色,質脆,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對生或3片輪生,葉片狹披針形,全緣,無柄。頂端具穗狀花序,花兩性,每2-3朵小花生於葉狀苞片內,花萼灰綠色,筒狀;花瓣紫色。蒴果橢圓形,全包於宿存花萼內。微臭,味微苦。降血糖作用;抗菌作用;止血作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千屈菜15g,陳茶葉12g。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2、治腸炎,痢疾:千屈菜15g,馬齒莧15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高燒:對葉蓮30g,馬鞭梢15g。水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吐血,衄血,便血:千屈菜15g,墨菜15g,紅棗5個。水煎服。孕婦忌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5、治潰瘍:千屈菜葉、向日葵盤。曬乾,研開,先用蜂蜜搽患處,再用藥末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6、治外傷出血:千屈菜鮮草搗爛絞汁,外用。或乾草研末撒布上包紮之。(《食物中藥與便方》) 7、治血瘀經閉:千屈菜12g,紅花9g,水煎,酌加黃酒和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8、治傷寒,副傷寒:千屈菜30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搗敷;或煎水洗。 [2]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全草,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孕婦禁服。

《中藥大辭典》:千屈菜

拼音:Qiān Qū Cài 別名:對葉蓮(《貴州民間藥物,),對牙草,鐵菱角(《湖南藥物志》)。馬鞭草、敗毒草。 出處:《救荒本草》 來源:為千屈萊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秋季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體具柔毛,有時無毛。莖直立,多分枝,有四棱。葉對生或3片輪生,狹披針形,長4~6厘米,寬8~15毫米,先端稍鈍或短尖,基部圓或心形,有時稍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兩性,數朵簇生於葉狀苞片腋內;花萼筒狀,長6~8毫米,外具12條縱棱,裂片6,三角形,附屬體線形,長於花萼裂片,約1.5~2毫米;花瓣6,紫紅色,長橢圓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長6短;子房無柄,2室,花柱圓柱狀,柱頭頭狀。蒴果橢圓形,全包於萼內,成熱時2瓣裂;種子多數,細小。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於潮濕地,常栽培作觀賞。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化學成分:含牡荊素(vitexin)、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氯原酸、鞣花酸、沒食子酸、膽鹼、鞣質、色素、揮髮油、果膠、樹脂及生物鹼。

性味苦,寒。

*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甘。"

* ②《湖南藥物志》:"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清熱毒,收斂,破經通瘀。治痢疾,血崩,潰瘍。用於痢疾、瘀血經閉。

*①《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止血崩。"

*②《中國藥植圖鑑》:"止瀉,治細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敷。

複方

*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潰瘍:千屈菜葉、向日葵盤,曬乾,研末,先用蜂蜜搽患處,再用藥末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備註:同屬植物光千屈菜亦同供藥用。與上種的主要區別是:莖葉無毛,葉對生,披針形;花3~5朵集成短小的聚傘花序,在葉(苞)腋呈輪生狀,萼的附屬體短,長0.6毫米左右。分布我國北部及東北部。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千屈菜

拼音:Qiān Qū Cài

英文名:Purple Lythrum, Spiked Loosestrife, Purple Loosestrife, Purple Lythrum Herb, Herb of Purple Lythrum, Herb of Spiked Loosestrife

別名:對葉蓮、雞骨草、大釣魚竿、烏雞腿、對牙草、鐵菱角、敗毒草、蜈蚣草、水檳榔、水柳、馬鞭草、棉包根、哮喘藥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thrum salicaria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千屈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有柔毛,有時無毛。莖直立,多分枝,具四棱。葉對生或三葉輪生;葉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4-6(-10)cm,寬8-15mm,先端鈍形或短尖,在部圓形或心形,有時略抱莖,全緣,無柄。花生葉腋組成小聚傘花序,花梗及總梗極短,花枝呈大型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12mm;萼筒長5-8mm,有縱棱12條,裂片6,三角形;附屬體針狀,直立,長1.5-2mm;花瓣6,紅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長6短6,伸出萼筒之外;子房無柄,2室,花柱圓柱狀,柱頭頭狀。蒴果扁圓形,苞於萼內。種子多數,細小。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河岸、湖畔、溪溝邊和潮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潮濕的環境,整個生長期需充足水分,怕乾旱。以肥沃而潮濕的地方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用種子、扦插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春播於3-4月,播前將種子與細土拌勻,然後撒播於床上,覆土1cm,最後蓋草澆水。播後10-15天出苗,立即揭草。苗高10cm左右移栽。按行株距30cm20cm開穴,每穴栽3株,扦播繁殖:扦播於春季選健壯枝條,截成12cm左右長,去掉葉片,斜播入土中深度為插穗1/2,壓緊,澆水保濕,待生根長葉後移栽。分株繁殖:春季4-5月將根叢挖起,切分數芽為一叢,栽於施足基肥的濕地。

田間管理,定植後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施1次氮肥或複合肥,秋後追施1次堆肥或廄肥,經常保持土壤潮濕,是種好千屈菜最關鍵的措施。

性狀性狀鑑別,莖呈方柱狀,灰綠色至黃綠色,直徑1-2mm,有分枝,質硬易折斷,斷面邊緣纖維狀,中空。葉片灰綠色,質脆,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對生或3片輪生,葉片狹披針形,全緣,無柄。頂端具穗狀花序,花兩性,每2-3朵小化生於葉狀苞片內,花萼灰綠色,筒狀:花瓣紫色。蒴果橢圓形,全包於宿存花萼內。微臭,味微苦。

化學成分全草含千屈菜甙(Salicarin)、鞣質。灰分中鈉為鉀的一倍,並含多量鐵,膽鹼0.026%。鞣質主為沒食子酸鞣質,其含量為:根8.5%,莖10.5%,葉12%,花13.7%,種子亦含大量鞣質。花含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Vitexin)、葒草素(Orientin)、錦葵花甙(Malvin即Malvidin3,5-diglucoside)、矢車菊素半乳糖甙(Cyanidin3-monogalactoside)、沒食子酸、並沒食子酸(Ellagicacid)和少量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含牡荊素(vitexin)、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homoorientin)、綠原酸、鞣花酸及沒食子酸,尚含有膽鹼、鞣質及色素。又報道含有少量揮髮油、果膠、樹脂和生物鹼。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生藥(全株)煎劑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腸-傷寒桿菌屬的生長;痢疾桿菌尤為敏感。2.對血壓的影響:牡丹素(vitexin)0.05-10.0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大鼠可暫升壓,大於10mg/kg靜脈注射則產生持久降壓,降壓機制是由神經節阻斷作用。3.抗炎:牡荊素20mg/kg腹腔注射對大鼠角叉菜膠性炎症有抗炎作用。4.解痙:牡荊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膽鹼和組胺引起的豚鼠離體腸管的收縮。對豚鼠離體腸管,最初有增強作用,但稍後則顯示解痙作用,能減弱乙酰膽鹼和組織胺對腸管的興奮作用。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於含鞣質所致。其根煎劑用於瀉下或慢性痢疾作為收斂或緩和劑;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於屈菜甙、Fe2O3·XH2O與鞣質所引起,對腎、胃及循環系統無害。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產生低血糖。

* 性味味苦;性寒 * 歸經大腸,肝經。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主痢疾;泄瀉;便血;血崩;瘡瘍潰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搗敷;或煎水洗。 [3]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止血崩。

*2.《中國藥植圖鑑》:止瀉,治細菌性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千屈菜的花語

千屈菜花組成小聚傘花序,簇生,因花梗及總梗極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花瓣有6瓣,花色主要為紅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基部楔形,着生於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皺縮,花柱長短不一。花期一般在7—9月份,屬於開花很長時間的植物了。

千屈菜的孤獨和代表熱情奔放紅玫瑰截然相反,在花的顏色上也有着深刻的體現。而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喜歡千屈菜,外表看似孤獨寂寞的人,其實心理反倒是充實的。那些身處「孤獨」的人們喜歡在初夏的午後,依着靠窗的桌子,窗外的陽光懶洋洋的灑在陽台上,用一個最舒適的姿勢坐下, 靜靜的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字,在閱讀時不僅隨着書中的情節跌宕起伏,還可以遨遊在更為浩瀚精神世界。不記得是誰說過: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這就是品味孤獨的過程。因為有時候,孤獨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力量!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千屈菜 (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 )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一小片千屈菜


相關視頻

紫色的千屈菜


相關視頻

千屈菜栽植技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