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千打錘 (樟科 山胡椒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千打錘 (樟科 山胡椒屬植物))

千打錘 (樟科 山胡椒屬植物)

千打錘,中藥名。為樟科植物鼎湖釣樟Lindera chunii Merr.的根。分布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行氣寬中,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骨痛,脘腹脹痛,跌打傷痛。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千打錘
  • 別 稱:鐵線樹、耙齒鈎、台烏球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木蘭綱
  • 目 :樟目
  • 科  :樟科
  • 屬  :山胡椒屬
  • 種  :鼎湖釣樟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

形態特徵

鼎湖釣樟又名陳氏釣樟、白膠木。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m。根膨大呈紡錘形。小枝柔弱。最末小枝直徑僅1mm。葉互生,紙質;葉柄長5-10mm,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4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急尖,上面深綠色,僅葉脈有貼伏柔毛,下面密生金黃色或銹色貼伏柔毛,有光澤,離基三出脈。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數個生於葉腋短枝上,每一傘形花序有花4-6朵;雌花序總梗長3-4mm,花被管漏斗形,裂片線狀長橢圓形至狹長橢圓形,有柔毛,長約2mm,退化雄蕊條形,子房橢圓形,初時疏生鏽色柔毛,花柱長約1mm;雄花序總梗長5-7mm,花被管幾平展,裂片長圓形,能育雄蕊9,花葯2室,皆內向瓣裂,退化雄蕊子房橢圓形,花柱柱頭不分。果實橢圓形,干時黑色,無毛,有光澤,長8-10mm。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雜木林、山谷疏林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心、肝、脾、胃、腎經。 功效:祛風除濕,行氣寬中,散瘀止痛。 主治:用於風濕骨痛,脘腹脹痛,跌打傷痛。

相關配伍

1、治跌打腫痛:千打錘15克,乳香、沒藥各12克,水煎服。 2、跌打損傷,胸脅脹痛:千打錘、川楝子、延胡索各12克,水煎服。(1-2方出自《骨傷中草藥與驗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碎,曬乾。

藥材性狀:以連珠狀,飽滿,粉性足,氣香濃者為佳。

藥理作用

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脾胃氣滯證。

相關論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行氣止痛,散瘀消腫。主治跌打腫痛,風濕骨痛,胃腸脹氣。」 [1]

附註

本品在廣西有作烏藥用者。

千打錘的功效與作用

千打錘是一種中藥材,是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茜草科植物,它全草可以入藥,而且全年均可採收,它入藥後入肝經入胃經,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1、千打錘的功效

祛風除濕行氣寬中是千打錘這種中藥的重要功效,除此以外它還有散瘀止痛的作用,在中醫業中,它可以用於跌打腫痛胃脘脹痛等疾病的治療,另外對人類的跌打外傷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千打錘可以治療小兒肺炎

千打錘不但可以當中藥煎制後食用,也可以提取成中成藥物,人們用它的是取出的千打錘注射液治療小兒肺炎作用明顯,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十。在用藥時體重超過三十公斤兒童可以用經兩毫升,每日兩次,連用五天就能看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2]

3、千打錘可以治闌尾炎

千打錘這種中藥對人類闌尾炎也有很不錯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時可以把五十新鮮的千打錘用水煎制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連續用藥十天以後,人們闌尾炎的症狀就能出現明顯的減輕,輕度患者症狀會全部消失,如果患者有腹脹症狀存在,可以加用水針進麼治療。

《中藥大辭典》:千打錘

拼音:Qiān Dá Chuí

別名:鐵線樹(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耙齒鈎(《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樟科植物白膠木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6米.根膨大呈紡錘形。小枝柔弱。葉互生,紙質,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急尖,上面深綠色,僅葉脈有貼伏柔毛.下面密生金黃色或銹色貼伏柔毛,有光澤,離基3出脈;葉柄無毛,長5~10毫米。雌雄異株;雌花序於葉腋單生,無梗或有短梗;花被片6,條狀矩圓形至狹矩圓形,長2毫米,有柔毛;能育雄蕊9,花葯2室,皆內向瓣裂。果實橢圓形,黑色,有光澤,長8~10毫米。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於雜木林、山谷疏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功能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行氣止痛,散瘀消腫。治跌打腫痛,風濕骨痛,胃腸脹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千打錘

拼音:Qiān Dá Chuí

英文名:Root of Chun Spicebush

別名:鐵線樹、耙齒鈎、台烏球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鼎湖釣樟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chunii Merr.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收,洗淨,切碎,曬乾。

原形態:白膠木,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6米。根膨大呈紡錘形。小枝柔弱。葉互生,紙質,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4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急尖,上面深綠色,僅葉脈有貼伏柔毛,下面密生金黃色或銹色貼伏柔毛,有光澤,離基3出脈;葉柄無毛,長5-10mm。雌雄異株;雌花序於葉腋單生,無梗或有短梗;花被片6,條狀矩圓形至狹矩圓形,長2mm,有柔毛;能育雄蕊9,花葯2室,皆內向瓣裂。果實橢圓形,黑色,有光澤,長8-10mm。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雜木林、山谷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辛;溫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行氣寬中;散瘀止痛。主跌打腫痛;脘腹脹痛;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 [3]

各家論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行氣止痛,散瘀消腫。治跌打腫痛,風濕骨痛,胃腸脹氣。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千打錘》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