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半楓荷 (金縷梅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半楓荷 (金縷梅科植物))

半楓荷 (金縷梅科植物)

半楓荷(學名: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ung T. Chang)是金縷梅科,半楓荷屬常綠喬木,高可達17米,樹皮灰色,芽體長卵形,老枝灰色,有皮孔。葉簇生於枝頂,革質,葉片卵狀橢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掌狀脈,雄花的短穗狀花序常數個排成總狀,花被全缺,雄蕊多數,花絲極短,雌花的頭狀花序單生,萼齒針形,花序柄無毛。頭狀果序宿存萼齒比花柱短。

半楓荷分布於中國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生長在氣候溫暖濕潤,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磚紅壤或黃壤上。

半楓荷根供藥用,治風濕跌打,瘀積腫痛,產後風癱等。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半楓荷
  • 拉丁學名: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ung T. Chang
  • 別 稱:金縷半楓荷、木荷樹、小葉半楓荷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薔薇目
  • 亞 目:虎耳草亞目
  • 科 :金縷梅科
  • 亞 科:楓香樹亞科
  • 屬 :半楓荷屬
  • 種 :半楓荷
  • 命名者及年代:Chang,1962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約17米,胸徑達60厘米,樹皮灰色,稍粗糙;芽體長卵形,略有短柔毛;當年枝幹後暗褐色,無毛;老枝灰色,有皮孔。

葉簇生於枝頂,革質,異型,不分裂的葉片卵狀橢圓形,長8-13厘米,寬3.5-6厘米;先端漸尖,尾部長1-1.5厘米;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稍不等側;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淺綠色,無毛;或為掌狀3裂,中央裂片長3-5厘米,兩側裂片卵狀三角形,長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時為單側叉狀分裂;邊緣有具腺鋸齒;掌狀脈3條,兩側的較纖細,在不分裂的葉上常離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脈還有側脈4-5對,與網狀小脈在上面很明顯,在下面突起;葉柄長3-4厘米,較粗壯,上部有槽,無毛。

雄花的短穗狀花序常數個排成總狀,長6厘米,花被全缺,雄蕊多數,花絲極短,花葯先端凹入,長1.2毫米。雌花的頭狀花序單生,萼齒針形,長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長6-8毫米,先端捲曲,有柔毛,花序柄長4.5厘米,無毛。頭狀果序直徑2.5厘米,有蒴果22-28個,宿存萼齒比花柱短。

主要變種

* 閩半楓荷:拉丁學名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var. fukienensis Hung T. Chang 命名者及年代 Hung T. Chang,1962 * 小葉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var.parvifolia (Chun) Hung T. Chang 命名者及年代(Chun) Hung T. Chang,1962

生長環境

半楓荷生長在海拔950米以下的林中或溪旁疏林內,中國多屬南亞熱帶低山至中山,向南楔入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溫18-24℃,最冷月平均溫7-18℃,極端最低溫3-5℃,最熱月平均溫20-28℃,年降水量1300-2000毫米。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磚紅壤或黃壤上生長良好。

半楓荷分布於中國福建東南部永春,西南部龍巖、漳平、南靖和中部南平,江西東南部石城、瑞金和南部龍南、金南、尋烏安遠,湖南南部宜章,廣東東部大埔和北部乳源、連山,海南瓊中、陵水、保亭、樂東,廣西東北部灌陽、賀縣、尢勝、臨桂、永福、大苗山、貴州東南部雷山、榕江、荔波及南部冊亭。

繁殖方法

採種:半楓荷2-3月開花,霜降前後果實大量成熟,果實為蒴果,成熟果球呈黃綠色。採集果實應選擇生長健壯、干形通直、無病蟲害的15年生以上的優良母樹作為採種樹。採集時用竹竿將果球敲落拾取,置於陽光下曝曬,促蒴果開裂,用棍棒敲擊脫粒,篩去果殼、果柄等雜質,即得純淨種子,曬至種子含水量8%後貯藏越冬。一般場圃發芽率為60%。

整地播種:半楓荷種子極小,對圃地應進行細緻整地,下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堆漚腐熟土雜肥1000千克,磷肥100千克,整地時用2%福爾馬林進行土壤消毒,然後築畦作床。床寬1米、床高25厘米、步行溝寬30厘米,苗床做好後用油茶麩餅水淋一次,以防治地下蟲害。苗床要求平整,土要細碎,整好後在2-3月開始播種,冬藏後種子不必經過其它處理,採取條播,條間距15厘米,條內溝2厘米,每平方米播種2.5-4克,篩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稍加壓實後蓋稻草。

栽培技術

苗木種植:造林前要選好造林地半楓荷生長對土壤水肥的條件要求較高,在陽光充足,土壤疏鬆、深厚、肥沃、濕潤之地生長較好,反之則生長較差。種植前要高規格整地,施足基肥。要求挖大穴,規格為70厘米×60厘米×60厘米,每穴施土雜肥25-50千克或漚熟雞糞5千克作基肥,穴施3%的呋喃丹1克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半楓荷種植株行距以4米×4米或4米×5米為宜。

栽植和管理:栽植以春季為好,栽植時樹身要栽直,根系要舒展,分層踏實土壤,淋足定根水。幼樹栽植後頭3年要加強撫育管理半楓荷的生長季節在5-9月間,因此,半楓荷的撫育管理,應在4月開始,到8月結束。全年進行2次鬆土除草並進行追肥。每次每株施肥量約為250-500克複合肥。施肥時在植株滴水線外10厘米開溝埋肥,不要讓肥料直接與根系接觸,以防灼傷根系。撫育時應結合修枝、整形,使主幹通直生長,促進早日成林。

病蟲防治

金龜子危害半楓荷頂芽及葉。金龜子的幼蟲(蠐螬)危害幼樹根系,導致樹體水分和營養缺乏,幼蟲破壞的爛根容易被真菌感染,嚴重時導致枯死。小面積防治金龜子,可利用其假死性,搖樹墜地捕殺之;或噴50%敵敵畏0.125%濃度的溶液噴殺。

蠐螬的防治主要在造林前,用呋喃丹進行土壤處理。如造林後發現,可灌注50%敵敵畏0.125%濃度的溶液進行毒殺。

主要價值

藥用:半楓荷是一種珍貴的藥用植物,樹根、枝葉皆可以做藥,常用來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臨床應用上,內服半楓荷製劑對風濕、類風濕病痛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採用不同方法配伍的藥物,對於治療腰肌勞損、半身不遂、老年增生性脊柱炎和支氣管哮喘等病症也有良好的效果。

經濟:半楓荷是金縷梅科新發現的寡種屬植物,為中國特產。具有楓香屬和蕈樹屬兩屬間的綜合性狀,對研究金縷梅科系統發育有學術價值,木材材質優良,旋刨性良好,可作旋刨製品。 [1]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稀有種。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 *瀕危原因:半楓荷是1962年發現的新屬的模式種。殘存於中國南部和東南部山區。因天然林分受人為干擾嚴重,分布範圍越來越窄,保存的植株也較稀少。 *保護措施:半楓荷分布星散,植株稀少,除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嚴禁砍伐外,產區各植物園、樹木園應引種保存,各林場可營造人工林。

半楓荷 (中藥)

半楓荷,中藥名。為梧桐科植物異葉翅子木的根或莖枝。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半楓荷
  • 別 稱:翻白葉樹、陰陽葉
  • 界 :植物界
  • 科 :梧桐科
  • 屬 :翅子樹屬
  • 種 :異葉翅子木
  •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 用 量:0.5~1兩
  • 分布區域:廣西、廣東

入藥部位

植物的的根或莖枝。

* 性 味:味甘,性溫。 * 功 效:祛風濕、舒筋活血。 * 主 治: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外用治刀上出血* 用法用量:15~30g;或浸酒。 * 炮製方法:根莖切片,曬乾。 [2]

生理特性

* 1、根:質堅,皮薄,表面棕紅色,具縱條紋,在皮孔。橫斷面淡棕紅色,皮與木質部之間有少量黏性物質。縱剖面淡棕色,具弧形紋理。新鮮根具紅色液汁,藥味較濃。味澀微苦。 * 2、莖枝:表面灰色,有皮孔。橫斷面淡棕白色,質堅。

產 地:主產於廣東、廣西。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半枫荷 (金缕梅科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半楓荷植物中的國寶


相關視頻

山裡有種植物叫半楓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