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半邊蓮 (桔梗目桔梗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半邊蓮 (桔梗目桔梗科植物))

半邊蓮 (桔梗目桔梗科植物)

半邊蓮(學名:Lobelia chinensis Lour.),桔梗科半邊蓮屬多年生草本。莖細弱,匍匐,節上生根,分枝直立。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橢圓狀披針形至條形。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花梗細,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花冠粉紅色或白色。蒴果倒錐狀,長約6毫米。種子橢圓狀,稍扁壓,近肉色。花果期5-10月。

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各省區;印度以東的亞洲其它各國也有分布。全草藥用,含多種生物鹼,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效,治毒蛇咬傷、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蟲病腹水、闌尾炎功效等。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半邊蓮
  • 別 名:瓜仁草、急解索、細米草
  • 拉丁學名:Lobelia chinensis Lour.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桔梗科
  • 屬 :半邊蓮屬
  • 種 :半邊蓮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等
  • 命名者及年代:Lour, 1790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細弱,匍匐,節上生根,分枝直立,高6-15厘米,無毛。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橢圓狀披針形至條形,長8-25厘米,寬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或頂部有明顯的鋸齒,無毛。

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花梗細,長1.2-2.5(3.5)厘米,基部有長約1毫米的小苞片2枚、1枚或者沒有,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基部漸細而與花梗無明顯區分,長3-5毫米,無毛,裂片披針形,約與萼筒等長,全緣或下部有1對小齒;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10-15毫米,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於下方,呈一個平面,2側裂片披針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雄蕊長約8毫米,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未連合部分的花絲側面生柔毛,花葯管長約2毫米,背部無毛或疏生柔毛。

蒴果倒錐狀,長約6毫米。種子橢圓狀,稍扁壓,近肉色。花果期5-10月。

生長習性

半邊蓮喜潮濕環境,稍耐輕濕乾旱,耐寒,可在田間自然越冬,生于田埂、草地、溝邊、溪邊潮濕處。人工種植以溝邊河灘較為潮濕處為佳,土壤以沙質土壤為好。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各省區;印度以東的亞洲其它各國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種子

春季4-5月間,新苗長出後,根據株叢大小,每株叢可分4-6株不等。然後開溝,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種。

扦插

以高溫高濕季節為扦插適期,將植株莖枝剪下,扦插於土中,溫度在24-30℃,土壤保持潮濕,大約十天便可成活,來年春季移栽於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澇。

栽培技術

幼苗期注意鬆土除草。栽種後施1次農家肥;夏季收穫後追施1次畜糞或硫酸銨、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乾旱季要灌從,經濟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長。

半邊蓮栽植後,一年可收割兩季,頭茬在夏季生長茂盛時,二茬在秋季霜降前,收割時用鐮刀剪齊後割取,洗淨泥沙,除淨雜物,直接曬乾或烘乾即可。以身干,色鮮、無雜、無霉變、無蟲害、青綠色為好,其次欠佳。

病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

病害:立枯絲核菌、鐮刀菌、葡萄孢菌、腐黴菌。

蟲害:蚜蟲、潛葉蠅、薊馬、白粉虱、蛾蝶類害蟲、蛞蝓等。

常見問題防治措施:

植株倒伏。原因:受葡萄胞菌屬(Botrytis)侵染引起的莖腐病;受枯苗菌屬(Pythium)侵染引起的立枯病。解決方法:不要讓植株生長在長期潮濕的基質里;避免莖稈在天黑前還處於潮濕的狀態;多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定期噴施殺菌劑。 [1] 營養生長旺盛,開花稀少。原因:施用過多的銨態氮和磷肥;長時間低光照強度;盆距過近。解決方法:嚴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等高銨態氮及磷的配方肥的施用量;增加光照強度至30000~60000lux,以階段性恢復高強度光照。

葉片上有病斑,葉片有壞死斑塊。

原因:基質長時間潮濕;低光照;經常高頻率的澆水,兩次澆水間基質完全徹底乾燥;高濃度的葉面肥。

解決方法: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

植株單薄,分枝少。

原因:早期施肥不足;摘心(打頂)次數不足;盆距過近。

解決方法: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

半邊蓮 (中藥)

半邊蓮,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乾燥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功效。主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腹脹水腫,濕瘡濕疹。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半邊蓮
  • 別 稱:急解索、細米草、水仙花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桔梗目
  • 科 :桔梗科
  • 屬 :半邊蓮屬
  • 種 :半邊蓮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 量:9-15g
  • 毒 性:無毒
  • 分布區域:華東、華南、西南、中南各地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莖細弱,匍匐, 節上生根,分枝直立,高6-15cm,無毛。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橢圓狀披針形至條形,長8-25mm,寬2-6m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或頂部有明顯的鋸齒,無毛。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花梗細,長1.2-2.5 (3.5) 厘米,基部有長約1毫米的小苞片2枚、1枚或者沒有,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基部漸細而與花梗無明顯區分,長3-5毫米,無毛,裂片披針形,約與萼筒等長,全緣或下部有1對小齒;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10-15毫米,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於下方,呈一個平面,2側裂片披針 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雄蕊長約8毫米,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未連合部分的花絲側面生柔毛,花葯管長約2毫米,背部無毛或 疏生柔毛。蒴果倒錐狀,長約6毫米。種子橢圓狀,稍扁壓,近肉色。花果期5-10月。其喜潮濕環境,稍耐輕濕乾旱,耐寒,可在田間自然越冬,野生于田埂、草地、溝邊、溪邊潮濕處。土壤以排水好、肥沃、疏鬆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合適。

入藥部位

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乾燥全草。

* 性味:辛,平。

* 歸經:歸心、小腸、肺經。

*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主治: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臌脹水腫,濕熱黃疸,濕疹濕瘡。

相關配伍:

  • 1、用鮮品搗爛外敷,可用於乳癰腫痛。
  • 2、與白花蛇舌草、虎杖、茜草等同用,可用於毒蛇咬傷、蜂蠍螫傷等症。
  • 3、與金錢草、大黃、枳實等同用,可用於水濕停蓄,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禁忌

虛證水腫忌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根及根莖細小,表面淡棕黃色或黃色。莖細,灰綠色。節明顯。葉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狹披針形,邊緣具疏而淺的齒或全緣。氣味特異,味微甘而辛。 [2]

產地

分布於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 1.《本草綱目》:「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 2.《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 3.《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邊蓮

  • 拼音Bàn Biān Lián
  • 英文名HERBA LOBELIAE CHINENSIS
  • 別名細米草、急解索、半邊花、蛇脷草[廣東]、長蟲草[河南]
  • 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 的乾燥全草。夏季採收,除去泥沙,洗淨,曬乾。

性狀本品常纏結成團。根莖直徑1~2mm,表面淡棕黃色,平滑或有細縱紋。根細小,黃色,側生纖細鬚根。莖細長,有分枝,灰綠色,節明顯,有的可見附生的細根。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展平後葉片呈狹披針形,長1~2.5cm,寬0.2~0.5cm,邊緣具疏而淺的齒。花梗細長,花小,單生於葉腋,花冠基部筒狀,上部5裂,偏向一邊,淺紫紅色,花冠筒內有白色茸毛。氣微特異,味微甘而辛。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 性味辛,平。
  • 歸經歸心、小腸、肺經。
  •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用於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 用法用量9~15g。
  •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半邊蓮

拼音Bàn Biān Lián

別名:急解索(《綱目》),蛇利草(《嶺南採藥錄》),細米草(《中國藥植志》),蛇舌草(《福建民間草藥》),魚尾花(《江西中藥》),半邊菊、半邊旗(《廣西中藥志》),奶兒草、半邊花(《浙江民間草藥》),箭豆草(《四川中藥志》),順風旗、單片芽(《嶺南草藥志》),小蓮花草、綿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積草、白臘滑草、金菊草(《湖南藥物志》),金雞舌(《閩東本草》),片花蓮、偏蓮、瓜仁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蛇啄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出處《綱目》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帶根全草。多於夏季採收,帶根拔起,洗淨,曬乾或陰乾。

原形態:多年生蔓性草本,高達20厘米。莖細長,折斷時有粘性乳汁滲出,直立或匍匐,綠色,無毛,多節,節上有互生的葉或枝;匍匐莖節上附生細小不定根,根細長,圓柱形,有的旁出鬚根。葉綠色,無柄;多數呈披針形,少數長卵圓形,長約1~2厘米,平滑無毛,葉緣具疏鋸齒。花單生於葉腋,有細長的花柄;花萼綠色,長6~10毫米,上部5裂,裂片線形,下部呈圓筒狀;花冠淺紫色,長約8~10毫米,下部筒狀,一側開裂,上部5裂,裂片倒披針形,偏向一方,花冠喉部裂片連接處有綠色的小凸起物,花冠筒內壁密生毛茸;雄蕊5,聚藥,花絲下半部分離;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細杜形,柱頭2裂。蒴果,長4~6毫來,基部銳尖。種子細小,橢圓形,微扁。花期5~8月。

生境分部生長於稻田岸畔,溝邊或卑濕的荒地。分布江蘇、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主產安徽、江蘇、浙江。此外,廣東、廣西、江西、四川等地亦產。

性狀乾燥帶根全草,多皺縮成團。根細長,圓柱形,帶肉質,表面淡棕黃色,光滑或有細縱紋,生有鬚根。莖細長多節,灰綠色,靠近根莖部呈淡紫色,有皺縮的縱向紋理,節上有時殘留不定根。葉互生,狹長,表面光滑無毛,多皺縮或脫落。花基部筒狀,花瓣5片。臭微,有刺激性,味初微甘,後稍辛辣。以乾燥、葉綠、根黃、無泥雜者為佳。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鹼、黃酮甙、皂甙、氨基酸。生物鹼中主要為山梗菜鹼、山梗菜酮鹼、山梗菜醇鹼、異山梗菜酮鹼等。根莖含半邊蓮果聚糖,為一種果聚糖。

性味甘,平。

* ①《綱目》:"辛,平,無毒。"

*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平。"

* ③《本草求原》:"甘淡,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臌脹泄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濕疹癬疾跌打扭傷腫痛。用於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 ①《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 ②《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 ③《嶺南採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 ④《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 ⑤《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⑥《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 ⑦《南寧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 ⑧《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或搗汁調塗。

注意《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虛症忌用。"

複方

* ①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半邊蓮、雄黃各二錢。搗泥,碗內覆之,待青色,以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神方》)

* ②治毒蛇咬傷:㈠半邊蓮浸燒酒搽之。(《嶺南草藥志》)㈡鮮半邊蓮一、二兩,搗爛絞汁,加甜酒一兩調服,服後蓋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兩次。並用搗爛的鮮半邊蓮敷於傷口周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 ③治疔瘡,一切陽性腫毒:鮮半邊蓮適量,加食鹽數粒同搗爛,敷患處,有黃水滲出,漸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 ④治乳腺炎:鮮半邊蓮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 ⑤治無名腫毒:半邊蓮葉搗爛加酒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 ⑥治喉蛾:鮮半邊蓮如雞蛋大一團,放在瓷碗內,加好燒酒三兩,同擂極爛,絞取藥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約一、二十分鐘吐出。

* ⑦治時行赤眼或起星翳:㈠鮮半邊蓮,洗淨,揉碎作一小丸,塞入鼻腔,患左眼塞右鼻,患右眼塞左鼻。三、四小時換一次。㈡鮮半邊蓮適量,搗爛,敷眼皮上,用紗布蓋護,一日換藥兩次。

* ⑧治跌打扭傷腫痛:半邊蓮一斤,清水三斤,煎剩一斤半過濾,將渣加水三廳再煎成一半,然後將兩次濾液混合在一起,用慢火濃縮成一斤,裝瓶備用。用時以藥棉放在藥液中浸透,取出貼於患處。

* ⑨治黃疸,水腫,小便不利:半邊蓮一兩,白茅根一兩。水煎,分二次用白糖調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 ⑩治單腹臌脹:半邊蓮、金錢草各三錢,大黃四錢,枳實六錢。水煎,連服五天,每天一劑;以後加重半邊蓮、金錢草二味,將原方去大黃,加神曲、麥芽、砂仁,連服十天;最後將此方做成小丸,每服五錢,連服半個月。在治療中少食鹽。(《嶺南草藥志》)

* ⑾治濕熱泄瀉:半邊蓮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 ⑿治痢疾:生半邊蓮二兩,水煎和黃糖服。

* ⒀治盲腸炎:半邊蓮八兩,加雙料酒適量,搗爛水煎,一日五次分服,渣再和入米酒少許,外敷患處。

* ⒁治急性中耳炎:半邊蓮擂爛絞汁,和酒少許滴耳。(⑿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 ⒂治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腎炎水腫:半邊蓮一至二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 ⒃治由血防"846"或鏈黴素引起的眩暈等:半邊蓮一兩,配墨旱蓮、白芷、車前草、女貞子、紫花地丁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臨床應用:

* ①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

據各地報道,療效毀譽不一。多數觀察到半邊蓮具有利尿作用,有時出現瀉下作用,但利尿量的差異很大,且有小部分病例並無尿量的增加。利尿作用的出現,快慢不一,多數在1~5天開始,對促使腹水的消除或減輕,可起到一定作用。在腹水消除或減輕的同時,尚能改善體徵,使食慾增進,營養好轉,或血象進步,肝功能改善,為銻劑治療創造條件。但影響半邊蓮療效因素很多,主要的是:㈠植物品種混亂,採集時間不同;㈡植物的保存或運輸不當,造成霉變;㈢藥物炮製不當,有效成分受高溫破壞;㈣機體狀況不同;等等。有些單位規定半邊蓮的臨床指征是:中輕度的腹水,病期不太久,體質尚可,未見惡病質,肝腎功能的損害不甚嚴重,無嚴重夾雜症或併發症者。此外,一般營養支持療法,低鹽或無鹽飲食,低脂肪高蛋白飲食等亦不可忽視。用法與用量:用全草(干)製成10%或20%煎劑(文火慢煎),成人每日服10%的300~480毫升,或20%的150~240毫升,加糖分3~4次服。療程15~20天,有效者可連續服至腹水消失為止。煎液須新鮮配置,暑熱季節約4小時即變質,故常配製成浸膏或片劑服用,但療效似不及煎劑。據100例的觀察,減輕或消除腹水的有效率約69%。但臨床上大多採用合劑治療。

* ②治療蛇咬傷

取半邊蓮每日30~48克,文火慢煎半小時,分3次內服。另用半邊蓮搗爛外敷,每日更換2次。治療蛇咬傷88例,全身症狀約1~2天消失,局部浮腫約3~5天消退,平均5.4天,全部治癒。說明半邊蓮對蛇咬傷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奏效迅速,尤其對有嚴重全身中毒症狀者療效顯著。

③治療糜爛型手足癬及亞急性濕疹

採用8%半邊蓮煎劑濕敷,或用40%半邊蓮煎劑外搽,見效迅速。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半邊蓮

拼音Bàn Biān Lián

英文名Chinese Lobelia Herb, Herb of Chinese Lobelia, Chinese Lobelia

別名急解索、蛇利草、細米草、蛇舌草、魚尾花、半邊菊、半邊旗、奶兒草、半邊花、箭豆草、順風旗、單片芽、小蓮花草、綿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積草、白臘滑草、金菊草、金雞舌、片花蓮、偏蓮、瓜仁草、蛇啄草、長蟲草

出處

* 1. 出自《本草綱目》: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而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如蓮花狀。

*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邊蓮,食多量引起流涎,噁心,頭痛,腹瀉,血壓增高,脈搏先緩後速,嚴重者痙攣,瞳孔散大,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先催吐,洗胃,後飲濃茶,注射葡萄糖液。對症治療:如出現驚厥,可給解痙劑,針刺人中、合谷、湧泉等穴位;呼吸麻痹時給以強心劑

來源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belia chinensis Lour. [L. radicans Thunb.]

採收和儲藏:多於夏季採收,帶根拔起,洗淨,曬乾或陰乾。

原形態:半邊蓮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公達10cm。莖細長,多匍匐地面,在節上生根,分枝直立,無毛,折斷有白色乳汗滲出。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狹披針形或條形,長8-25mm,先端急尖,全緣或有波狀疏淺鋸齒,無毛。花兩性,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基部有長約1mm的小苞片2枚、1枚或無,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基部漸細與花梗無明顯區分,長3-5mm,無毛,裂片5,狹三角形;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10-15mm,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具白色柔毛,裂片5,全部平展於下方,呈一個平面,2個側裂片披針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雄蕊5,長約8mm,花絲上部與花葯合生,花葯位於下方的2個有毛,上方的3個無毛,花絲下半部分離;雌蕊1,子房下位,2個有毛,上方的3個無毛,花絲下半部分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錐狀,長約6mm。種子橢圓狀,稍扁平,近肉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栽種後可連續收穫多年。夏、秋季生長茂盛時,選晴天,帶根拔起,洗淨,曬乾。鮮用,阻礙采隨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潮濕的溝邊、河灘濕地易生長。怕旱,耐寒,耐澇。以疏鬆肥沃的粘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4-5月挖掘老株叢,分成幾小株叢,按行株距15cm×8cm開穴栽種。赤可扦插繁殖;將莖枝剪下,扦插於苗床,床土經常保持濕潤,約經10d左右即能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田間管理:幼苗期注意鬆土除草。栽種後施1次稀人糞尿;夏季收穫後追施1次畜糞或硫酸銨、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乾旱季要灌從,經濟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長。

性狀性狀鑑別 全體長15-35cm,常纏結成團。根細小,側生纖細鬚根。根莖細長圓柱形,直徑1-2m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具細縱紋。莖細長,有分枝,灰綠色,節明顯。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展平後葉片呈狹披針形或長小,單生於葉腋;花冠基部連合,上部5裂,偏向一邊。氣微,味微甘而辛。

以莖葉色綠、根黃者為佳。

顯微鑑別

  • (1)葉表面觀 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微波狀,氣孔稍突出,不定式,副衛細胞3-7個。
  • (2)根莖橫切面 表皮為1列細胞;外被角質層呈細波狀彎曲。皮層寬廣,細肥內含菊糖及少數草酸鈣簇晶;內皮層明顯。中柱小,韌皮部散有乳汁細胞:木質部導管束略呈徑向排列。有髓。

化學成分:全草含生物鹼,主要為L-山梗菜鹼(L-olbeline),山梗菜酮石破天驚(olebelanine),山梗菜醇鹼(lobelanidine),異山梗菜酮鹼(isolobelanine)即去甲山梗菜酮鹼,黃酮甙,皂甙,打官司基酸,多糖[1-3]。又有報道含菊糖(inu-lin),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和琥珀酸(succinic acid)[4,5]。根莖含半邊蓮果聚糖(lobeli-nin)[6]。

藥理作用

  • 1.利尿作用:麻醉犬iv半邊蓮浸劑0.1g/kg或半邊蓮總生物鹼6.6mg/kg,正常大鼠ig1g/kg,以及正常人po半邊蓮粉劑10-30g,均有顯着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亦明顯增多。從半邊蓮中分離出的菊糖給大鼠po或ip,則有抑制利尿作用。
  • 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半邊蓮鹼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與煙鹼相似,但強度僅為煙鹼的1/5-1/20,對植物神經節、腎上腺髓質、延腦各中樞(尤其是嘔吐中樞)、神經一肌肉接頭,以及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都有先興奮、後抑制的作用。
  • 3.對中樞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對小鼠、大鼠、豚鼠、兔、貓和犬ip給藥均能保護動物對抗高壓氧、電休克和聽源性驚厥。熱板法有鎮痛作用,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並有鎮靜和降低體溫的作用。
  • 4.呼吸興奮作用:半邊蓮煎劑和其生物鹼製劑iv對麻醉犬有顯着的呼吸興奮作用。其作用隨劑量增大而加強和延長。劑量過大時則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切除竇神經或摘除頸動脈體後,再注射半邊蓮製劑,則不出現明顯的呼吸興奮作用。表明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刺激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地興奮呼吸中樞。半邊蓮鹼對嗎啡所致呼吸抑制有較好的興奮作用,對烏拉坦和水合氯醛所致者較差。半邊蓮鹼吸入,有擴張支氣管作用,可對抗毛果芸香鹼和乙酰膽鹼引起的氣管收縮。
  •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半邊蓮浸劑iv,對麻醉犬有顯着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如十二指腸給藥則需要10-20倍於靜脈給藥的量才有作用。亦有報道煎劑小量iv有短暫的升壓作用,較大劑量時則有較持久的降壓作用。半邊蓮生物鹼對離體兔心和蛙心有興奮作用,使收縮力加強,振幅增大;高濃度時則出現暫時的興奮,繼以抑制,最後發生傳導阻滯和停搏。半邊蓮鹼im,在呼吸興奮的同時,心率減慢,血壓升高;大劑量時則心率加快,血壓明顯下降,終至心臟麻痹。
  • 6.利膽作用:犬iv半邊蓮水煮醇沉製劑1g(生藥)/kg,膽質流量較給藥前增加2倍以上,給藥50分鐘後作用達高峰,但膽汁中固形物、膽酸鹽和膽紅素的濃度都有所降低。
  • 7.抗蛇毒作用:半邊蓮製劑,以及從中分離出的琥珀酸鈉、延胡索酸鈉、對羥基苯甲酸鈉分別於注射蛇毒前30分鐘po,或於注射蛇毒同時sc藥物,或用琥珀酸鈉、延胡索酸鈉和醋酸鈉組成複方於注射蛇毒前30分鐘-4hpo,對於注射最小全致死量眼鏡蛇毒的小鼠均有較高的保護作用,保護率59.1-93.1%。但若於注射蛇毒後25分鐘再給藥,則無保護作用。

* 8.其它作用:

8.1.抗潰瘍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50mg/kg,可對抗大鼠幽門結紮產生的胃潰瘍,是由於抑制胃液分泌和擴張胃肌而呈抗潰瘍作用。貓和犬im半邊蓮鹼有致吐作用。

8.2.輕瀉作用:半邊蓮煎劑po有輕瀉作用,並能抑制食慾。

8.3.抑菌作用:體外試驗,半邊蓮煎劑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亦有抑制作用。

8.4.凝血作用:Ip給藥可縮短小鼠斷尾的出血時間。

8.5.抗癌作用:半邊蓮鹼15mcg/ml濃度時,可抑制小鼠腹水癌細胞對氧的攝取。

毒性

  • 1.小鼠靜脈注射浸劑半數致死量為6.10±0.26g/kg,全半邊蓮素為18.7±2.0mg/kg,折合生藥為9.35±1.Og/kg。大鼠浸劑灌胃半數致死量為75.1±13.1g/kg,腹腔注射0.1-1.Og/kg,每日1次,連續3個月,體重、尿沉渣及尿蛋白的檢查均無異常;用藥組糞較稀,表示有一定致瀉作用,病理切片檢部分用藥鼠腎臟有輕度濁腫外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
  • 2.半邊蓮煎劑小鼠iv的LD50為6.10±0.26g(生藥)/kg。死前有呼吸興奮,狂躁不安等現象,繼之發生抽搐,一般在5分鐘內死亡。半邊蓮浸劑大鼠ig的LD50為95.1±13.1g(生藥)/kg。大鼠每日ip浸劑0.1、0.3和1.0g(生藥)/kg,連續3分鐘,體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 3.病理檢查,除部分大鼠腎臟有輕度濁腫外,未見顯着器質性變化。
  • 性味味甘;性平
  • 歸經歸心;肺;小腸經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溫疹;足癬;跌打損傷;濕熱黃疸;闌尾炎;腸炎;腎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症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調塗。
  • 注意《江西民間草藥驗方》:噓症忌用。

[3]

各家論述

  • 1.《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 2.《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 3.《嶺南採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 4.《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 5.《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6.《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 7.《南寧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 8.《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半边莲 (桔梗目桔梗科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草藥植物《半邊蓮》


相關視頻

花-半邊蓮


相關視頻

半邊蓮有神奇的功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