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華北五角楓 (槭樹科、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華北五角楓 (槭樹科、槭屬植物))

華北五角楓(學名: Acer truncatum Bunge )

華北五角楓別稱平基減、元寶樹、色樹、瓜子茶、五角槭。槭樹料,一年生苗,苗木多分枝,交互對生。有時上下兩對分枝相隔很近而似輪生。落葉喬木;冬芽紫褐色,有短柄。葉長6—8厘米,寬9一11厘米,基部心形或淺心形,通常5裂,裂深達葉片中部,有時3或7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頂部漸尖或長尖,全緣,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基部脈腋有簇毛。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華北五角楓
  • 拉丁學名:Acer truncatum Bunge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無患子目
  • 科 :槭樹科
  • 屬 :槭屬
  • 分布區域:北至遼寧西部、南至江蘇北部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8~12m。干皮黃褐色或灰色,縱裂。當年生枝綠色,後轉為紅褐色或灰棕色,光滑無毛。鱗芽端尖光亮。單葉對生,掌狀5裂,裂片全緣或僅中間裂片上部出現2小裂。葉基截形或稍凹,兩面光滑,偶見背面脈腋有簇毛。具長葉柄。花雜性同株,頂生傘房花序,具花6-10朵,花黃白色,萼、瓣各5枚,雄蕊48枚。翅果,熟時淡黃色,兩果張開成直角或鈍角,翅長與果體近相等。花期4-5月,果熟9-10月。

分布範圍

中國原產。華北地區廣為分布。北至遼寧西部,南至江蘇北部均見栽培生長。其垂直分布在適生地區可達海拔2000m。

生態習性

耐陰性較強,喜側方庇蔭。喜深厚肥沃疏鬆之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乾旱瘠薄,但長期乾旱影響正常生長。根系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中等。不耐澇,抗煙塵。

識別要點

單葉對生,掌狀5裂,兩面光滑無毛。枝葉折斷可見白色乳汁翅果,兩果張開成直角或鈍角,翅長與果體近等長。

栽培技術

圃地選擇

苗圃地要求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土層深厚、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輕粘壤土、壤土。粘土地、沙土地用作圃地應採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機肥料,大量混沙或客土

育苗地準備

華北五角楓育苗地實行秋深翻,春淺耕。秋耕的深度為25至30厘米,春耕的深度為15至20厘米。耕地時應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圈肥、土肥、堆肥)3000至5000千克,速效性氮肥10至15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同時用2%至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4千克/平方米或5%至6%的敵克松1.5至2千克/畝,進行土壤消毒。

華北五角楓育苗,採用低床條播,要求床面寬1米,低於步行道10至15厘米,做床時間多在播種前進行,床的方向以南北向為宜,方便採光。

種子處理

採集種子的母樹一般選用10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性狀優良的植株。華北五角楓5月開花,10月果熟,當果實由綠變為黃褐色時即可採集。採收的翅果攤曬3至4天,風選淨種,普通干藏。為促使種子發芽快而整齊,應進行低溫催芽處理。其方法是:在播種前30至40天,先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取出後密閉30分鐘,用藥液浸完後把種子撈出,用清水沖洗2次,放入20℃的溫水中浸種24小時後撈出。選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地方挖坑,坑深0.6至0.8米(在地下水位以上),寬0.5米,長度視種子數量而定。坑的周圍設排水溝。坑底鋪20厘米厚的卵石,種子、沙子的體積比為1:2或者1:3,沙子的濕度為飽和含水量的60%,即手握成團,鬆手即散為宜。

播種

將種子、沙子混合均勻,厚度為25至35厘米,上鋪20厘米左右的濕沙,其上用濕潤的蒲包片或草簾蓋好。經常翻倒和補充水分,播前一周將種子移至溫暖向陽處增溫處理(18℃至25℃)催芽。一般情況下,種子在10℃左右發芽力微弱,隨着溫度增高發芽力逐漸增強,在20℃至25℃時,發芽快而整齊,超過35℃時發芽受到抑制。待種子有1/3露白時即可播種。

華北五角楓以春播為主,宜早不易晚,在3月中下旬,氣溫上升到15℃以上,採用條播方式。為了使播種溝通直,應先劃線,照線開溝,深度要均勻,溝底要平。為防止播種溝乾燥,應隨開溝,隨播種,隨覆土。每畝播種量為5至8千克,播後先鎮壓一次再覆土,覆土厚度為2厘米。覆土後再輕輕鎮壓,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播後3至4周左右出土,10至15天內出齊苗,出苗率為50%至60%。

苗期管理

出土前的管理,適宜的水分是種子發芽必須具備的條件。播種前灌足了底水,出苗前可不進行灌溉,但苗圃地易生雜草,奪取土壤養分、水分,需進行鬆土除草。鬆土除草一般在雨後進行,行內鬆土要淺於覆土厚度,行間可適當深些。

出苗後7天左右進行第一次間苗,株距3至5厘米。第二次間苗在5月中下旬,株距5至8厘米。每畝留苗3至4萬株,間苗最好在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拔除苗木時注意不要帶動保留苗的根系。間苗後及時進行灌溉,使苗根與土壤密接。補苗宜早,結合第一、二次間苗進行,用鋒利小鏟掘苗,帶土移栽於較稀處,適當壓實。五角楓的幼苗忌積水、排水不良的土壤,易造成根系腐爛,所以雨季應注意設置排水溝,防止苗木澇死。

根據幼苗生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確定灌溉的時間及灌水量,種子發芽期間的灌溉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幼苗出齊後,灌溉量要多,次數要少,每5至7天灌溉一次,每次要澆透灌足,灌溉要在早晚進行,切忌中午大水漫灌。苗期為促進苗木的加粗生長和加長生長,應在7至8月份進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腐熟的人糞尿、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等。

幼苗期以氮肥、磷肥為主;苗木速生期氮、磷、鉀適當配合;苗木硬化期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一般追施3至4次,追施化肥的方法應集中施用,採用溝施,將肥料施在根系附近。

根外追肥宜在陰天或潮濕的早晨進行,將肥料噴施在葉子的正反兩面,連續噴2至3次。一般尿素的濃度為0.2%至0.5%,每畝使用量為0.5至1.0千克;過磷酸鈣濃度為0.5%至1.0%,每畝使用量為1.5至2.5千克。當年苗高40至60厘米,2年生苗高1.5至2米時可出圃栽植。

華北五角楓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發生於6至8月的雨季。為了防治病害,可在幼苗全部出土後7至10天,噴灑0.1%的敵克松或採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劑,即五氯硝基苯三份、多菌靈與敵克松各一份,混合可殺死或抑制土壤中的多種病原菌。幼苗發病後來勢快,必須立即採取措施,噴布1:2:200倍波爾多液或五氯硝基苯混合劑。 [1]

常見的蟲害

主要有蚜蟲和天牛,前者危害嫩枝葉,後者蛀干。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500倍液或90%的敵敵畏乳劑300倍液,注入樹幹入孔處,並用黃泥封口。

用途

出地造林及四旁綠化樹種秋季葉變紅,美觀,極適用作庭園綠化承行道樹。木材堅硬,細緻。供建築,家俱、膠合板材料。樹皮纖維可造紙及代用棉種仁含油量達5%,供工業用油。也可食用。

五角楓可以嫁接什麼樹?五角楓嫁接技術和時間

五角楓看似單一性生長,但其實它的樹苗也是可以嫁接的,和同屬的綠化苗木嫁接效果非常好。五角楓是一種優質觀賞樹種,它屬彩葉樹的一種,深秋葉色變黃並逐漸變成橙紅色,五角楓可與其他綠化苗木搭配種植,營造四季不同的園林景觀。

一、五角楓可以嫁接什麼樹?

五角楓可以嫁接紅楓,這兩種植物屬性還是比較相近的,嫁接的親和力較高,五角楓和紅楓本身在樹形上也有一些相似之處,嫁接可以取長補短,能夠快速培養苗木。不過五角楓嫁接紅楓的技術含量比較高,這不是簡單做一下嫁接那麼簡單的,其中要注意專業方法,還要有經驗,這類嫁接最好是由專業人士指導來完成。

二、五角楓嫁接技術和時間

1、五角楓嫁接技術

砧木可用2~4年生的實生苗,也可用老樁上萌發的2年生枝條,砧木需要提前進行培養,尤其是實生苗,需要將其培養到一定的高度,等到樹體健壯時再進行嫁接。接穗要選擇健壯枝芽,五角楓嫁接紅楓以芽接或靠接的方法為主要嫁接方法,嫁接後要進行遮蔭,還要增加小環境的濕度,這樣可確保接穗成活。五角楓嫁接苗在春季發芽前移栽,移栽後及時澆透水,然後保持光照,提高空氣濕度,植株成活後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這樣五角楓就能快速生長,還能增強其抵抗力。 [2]

2、嫁接時間

嫁接時間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進行,因為各地區氣候環境不同,這個時間可以自行把握。五角楓嫁接一般是選擇親和力比較強的紅楓,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嫁接,效果還是非常好的,不僅成活率高,嫁接苗後期生長也比較旺盛。嫁接後的五角楓樹形特徵更好,葉色更加靚麗,觀賞性大大提高,而且用嫁接的方法培養的樹苗出圃時間短,能縮短種植周期。不過五角楓嫁接的技術要求比較高,農民要多了解,多去實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