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卡特蘭 (蘭科卡特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卡特蘭 (蘭科卡特蘭屬植物))

卡特蘭(學名:Cattleya × hybrida H.J.Veitch)

是蘭科、卡特蘭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莖通常膨大成假鱗莖狀,頂部生有葉1-3枚,革質。花單朵或數朵排列成總狀花序,着生於假鱗莖頂端,花大而美麗,色澤鮮艷而豐富。假鱗莖呈棍棒狀或圓柱狀,葉長圓形,革質。花單朵或數朵着生於假鱗莖頂端,萼片披針形。花瓣卵圓形,邊緣波狀。花期因種類不同而異。

卡特蘭原產於熱帶美洲,常附生於林中樹上或林下岩石上。喜溫暖潮濕和充足的光照。通常用蕨根、苔蘚、樹皮塊等盆栽。卡特蘭花大,雍容華麗,花色嬌艷多變,花朵芳香馥郁,在國際上有「洋蘭之王」「蘭之王后」的美稱,為高檔年宵花卉。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卡特蘭
  • 拉丁學名:Cattleya × hybrida H.J.Veitch
  • 別 名:白卡特蘭、大花卡特蘭、玫紅卡特蘭、嘉德利亞蘭、加多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亞 綱:百合亞綱
  • 目 :天門冬目
  • 科 :蘭科
  • 亞 科:樹蘭亞科
  • 族 :樹蘭族
  • 屬 :卡特蘭屬
  • 種 :卡特蘭
  • 命名者及年代:H.J.Veitch,1863

形態特徵

卡特蘭栽培上有單葉和雙葉之分,前者假鱗莖上只有1片葉子,葉和花較大,通常每個花梗開花1-3朵;後者每個假鱗莖上有2片或2片以上葉子,葉和花較小,花數量較多。另外,卡特蘭還可根據花朵顏色分為單色花和複色花兩大類,也可根據花型的大小分成大、中、小、微型四大類。為附生蘭。假鱗呈棍棒狀或圓柱狀,具1-3片革質厚葉,是貯存水分和養分的組織。花單朵或數朵,着生於假鱗莖頂端,花大而美麗,色澤鮮艷而豐富。花期多為冬季或早春。

卡特蘭多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多生於熱帶雨林的樹幹或岩石上。生長適溫3-10月為20-30℃,10月至翌年3月為12-24℃,其中白天以25-30℃為好,夜間以15-20℃為最佳,日較差在5-10℃較合適。冬季棚室溫度應不低於10℃,否則植株停止生長進入半休眠狀態,低於8℃時,一般不耐寒的品種易發生寒害,較耐寒的品種能耐5℃的低溫。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卡特蘭通常用分株法繁殖。栽培分株時,先將植株從盆中倒出,去掉根部附着的基質,露出根系,剪去腐爛的根及假鱗莖,然後將較大的假鱗莖切開,但每叢應有3個芽以上,因為分剪過小,對新株的恢復生長和開花均有影響。分株後將新株分別種在濕潤的新鮮培養基質中。栽植時使新芽向着盆邊方向,並留出2-3厘米的位置。新栽的具有1-3片革質的卡特蘭,在2-3周的時間內宜放在半陰、潮濕的地方,每日向葉面噴水以保持葉片及假鱗莖不干縮。根部在剛分株時不能澆水,也不能施肥,當新根長至2-3厘米長時才可進行根部澆水。

組織培養

卡特蘭種子的胚發育不完全,在自然狀況下需與真菌共生才有極少數萌發。卡特蘭的組織培養常利用胚或莖尖等營養器官來進行繁殖。花胚培養中採用MS培養基附加0.2毫克/升NAA和0.2毫克/升6-BA對胚萌發具有較好的效果。莖尖培養時要防止褐變,莖尖的最適初代培養基為MS+6-BA3.0毫克/升NAA1.0毫克/升;原球莖增殖的最適培養基為MS+6-BA0.5毫克/升+NAA0.5毫克/升+10%香蕉汁;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0.2毫克/升+10%香蕉汁+適量蛋白腖。在生產中,用蛋白腖及食用糖配製培養基能降低成本。

栽培技術

* 溫度:卡特蘭在秋末冬初時,當環境溫度降至12℃以下時,應及早搬入室內。夏季當氣溫超過35℃以上時,要通過搭棚遮蔭、環境噴水、增加通風等措施,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涼爽的環境,使其能繼續保持旺盛的長勢,安全過夏,避免發生莖葉曬傷。

* 光照:卡特蘭喜具散射光的半陰環境。若光線過強,其葉片和假球莖易發黃或被灼傷,並誘發病害;若光線過弱,又會導致葉片徒長、葉質單薄。一般情況下,春、夏、秋三季可用黑網遮光50-60%,冬季在棚室內不遮光,擱放於室內的植株可置於窗前,稍見一些直射陽光。

* 水分:卡特蘭不僅要求栽培基質濕潤,而且要求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它為附生蘭,根系呈肉質,宜採用排水透氣良好的栽培基質,以免發生積水爛根。生長季節要求水分充足,但也不能澆水過多,特別是在濕度低、光照差的冬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要切實控制澆水,否則易導致其爛根枯死。另外,卡特蘭在花謝後約有40天左右的休眠期,此一時期應保持栽培基質稍呈潮潤狀態。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每2-3天澆水1次,冬季每周澆水1次,當盆底基質呈微潤時,為最適澆水時間,澆水要一次性澆透,水質以微酸性為好不宜夜間澆水噴水,以防濕氣滯留葉面導致染病。卡特蘭一般應維持60-65%的空氣濕度,可通過加濕器每天加濕2-3次,外加葉面噴霧,為其創造一個濕潤的適生環境。

栽培基質

栽培卡特蘭的栽培基質,通常可用蕨根、苔蘚、樹皮塊、水苔、珍珠岩、泥炭土、煤爐渣等混合配製。一般生長旺盛的植株,每隔1-2年更換1次植料,時間最好在春季新芽剛抽生時或花謝後,結合分株進行換盆。

肥料:卡特蘭所需的肥料,有相當一部分可通過與其根系共生的菌根來獲得,需肥相對較少,忌施入糞尿,也不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否則易導致植株爛根壞死。可用漚制過的干餅肥末或多元緩釋複合肥顆粒埋施於植料中。生長季節,每半月用0.1%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噴施葉面1次。當氣溫超過32℃或低於15℃時,要停止施肥,花期及花謝後休眠期間,也應暫停施肥,以免出現肥害傷根。 [1]

花期調控方法

  • ①選擇儘量小而又不影響卡特蘭生長的花盆種植希望其開花的蘭株,有意製造一個逼迫的環境,讓營養成分往花芽集中,從而促進開花。
  • ②選擇較健壯的成熟蘭株,在花芽分化和假球莖開始膨大時,改施磷鉀比例高的催花肥,以促進開花。
  • ③卡特蘭在原產地於開花前一兩個月會進入乾燥期,乾燥變成促進開花的必然條件,因此,如果卡特蘭「不易開花」(有些不經乾燥期一樣開花),可以在莖部成熟時給予一段乾燥期(漸次減少給水,莖部微有凹縮不要緊,但不要太嚴重),刺激營養液集中向花芽的形成分配,從而起到催花作用,可促進花苞形成。

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灰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可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剪除病葉。發病期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每10天噴1次,連噴3次。

蟲害主要有蚧殼蟲危害,多發生在秋冬季,室內通風不暢,乾燥導致蚧殼蟲危害。發現少量時可用軟布擦洗蚧殼蟲,反覆幾次可根除蟲害。若發生嚴重,可施用介殺死10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卡特蘭是觀賞蘭花種類之一,素有「洋蘭之王」、「蘭之王后」的美稱。常做盆栽花卉,可置於台、案頭、書桌等處觀賞,亦可作切花,同樣是珍貴的年宵花卉,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

卡特蘭花形、花色千姿百態絢麗奪目,常出現在喜慶、宴會上、用於插花觀賞。如用卡特三、蝴蝶蘭為主材,配以文心蘭、玉竹、文竹瓶插,鮮艷雅致,有較強節奏惑。若以卡特蘭為主花,配上紅掌、絲石竹、多孔龜背竹、熊草,則顯輕盈活潑[2]

卡特蘭的花語

傾慕敬愛美好女性的魅力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卡特兰 (兰科卡特兰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進入花季的卡特蘭


相關視頻

好看的卡特蘭


相關視頻

新手養卡特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