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土瓶草 (土瓶草科土瓶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土瓶草 (土瓶草科土瓶草屬植物))

土瓶草 (土瓶草科土瓶草屬植物)

土瓶草(學名:Cephalotus follicularis Labill.)是土瓶草科,土瓶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呈卵形,且末段尖狀。葉子的壽命通常為一年,木質地下莖。花淡黃色,其下位葉瓶狀,用以捕捉昆蟲。平均葉長度為3厘米。瓶蓋上多毛並且有漂亮的條紋,瓶口有輻射狀的突起形成溝狀物,並在瓶口內部伸出,形成刺狀物。蔭蔽處葉籠成綠色,光照下呈現出斑斕的紅紫等顏色,過多的光照會影響葉籠的尺寸。

原產於澳大利亞西南部。世界各地作為栽培觀賞植物引種。土瓶草如果在陽光直射下,顏色鮮艷;如果生長在光照充足的陰影中,則成為綠色。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土瓶草
  • 拉丁學名:Cephalotus follicularis Labill.
  • 別 稱:澳大利亞瓶子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酢漿草目
  • 科 :土瓶草科
  • 屬 :土瓶草屬
  • 種 :土瓶草
  • 命名者及年代:Labill.,1806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短的木質地下莖。花淡黃色,其下位葉瓶狀,用以捕捉昆蟲。在原產地春天發葉,葉呈卵形,平且末段尖狀。葉梗平且短。葉子的壽命通常為一年,待新葉發出後老葉枯萎。某些葉子可超過8厘米,但平均長度為3厘米。捕蟲器梗捕蟲器的連接處在背部的上端,瓶蓋上多毛並且有漂亮的條紋,瓶口有輻射狀的突起形成溝狀物,並在瓶口內部伸出,形成刺狀物。葉籠長度從4毫米到4.5厘米不等,在蔭蔽處葉籠成綠色,光照下呈現出斑斕的紅紫等顏色,過多的光照會影響葉籠的尺寸。

土瓶草生有兩種葉子,一種和普通葉子一樣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另一種為捕蟲用的瓶罐形葉子,內有消化液,外面有一個蓋子,防止雨水流入稀釋消化液,蓋子上有透明的斑點,類似藍天的效果,以迷惑蟲子。

對光照要求不是很嚴格,半陰到全日照都可以,溫度5-35℃,如果濕度90%,短期適溫可達40℃。

繁殖方式

使用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盆器至少15公分高度。用浸盆法營造一個類似原生地的小環境,將盆栽放於水盤或玻璃缸內,注水至盆高的1/ 4 處,定期補水。雖然土瓶草是沼澤生食蟲植物中根系耐鹽性最強的一種,但還是儘量使用純淨水、雨水等軟水種植。

栽培管理

* 陽光:溫度在18℃以下,濕度在90%以上則可全日照,捕蟲袋呈紅色,但較小,濕度低時則需遮陰30-50%。溫度在18-35℃時,遮陰50%,捕蟲袋較大些,但顏色呈綠色。可逐漸增加光照使捕蟲袋轉成紫紅色。

* 濕度:在高濕度,捕蟲袋較大型,低濕度下也可生存,但捕蟲袋。較小。在乾熱季節,囊袋蓋子似乎較閉合。平常應保持在透明罩或水族箱內。

* 澆水:以雨水、蒸餾水最佳,山泉水(EC<0.2)也可以。自來水和酸雨水不能使用,盆底置水盤裝約0.2厘米水,以利盆底吸水。避免澆水淋到植物心芽,以免腐爛。

* 肥料:千萬不可施用任何化學肥料或有機肥料。

* 休眠:不會休眠。如植物突然枯萎,檢視根部狀況仍然良好時,應立即將枯萎老葉消除,將植株種回原介質,保持介質濕潤,約2個月後即能恢復生長勢。如情況未改善,則考慮增加日照或濕度。春季長出的葉子不會形成捕蟲袋,只有夏季多蟲季節才會長捕蟲袋。

病蟲防治

芽蟲、粉介殼蟲。冬季時將枯萎老葉消除,可減少發生灰霉病。 [1]

捕蟲方式

瓶草算是比較獨特的一種。植株在同時期長着2種形態的葉片:正常葉和瓶狀葉(捕蟲葉)。雖然土瓶草的捕蟲原理和瓶子草基本相同:引誘獵物掉入瓶內,溺死在消化液中,經分解,被瓶內的腺體吸收。但它們布置陷阱的方法卻截然不同:瓶子草靠蜜腺分泌出的蜜汁來吸引獵物,類似於人們釣魚,要先支付一些成本做誘餌;相比之下,外表可愛的土瓶草就先進得多,它早已拋開了以實物引誘獵物的原始手段,進人信息時代,達到了「空手套白狼」的新境界。它瓶狀葉的瓶蓋內側有2道紫色的條形斑紋,一直通向瓶內,這個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構造卻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擬態行為:一般蟲媒授粉的管狀花都有同樣的斑紋,這是和一些昆蟲共同進化、相互選擇的結果,這斑紋對昆蟲所表達的信息便是「內部有蜜汁」,昆蟲爬進朵花進食的同時也幫助植物完成了授粉。

主要價值

有效降低農業害蟲數量、提高了農作物產量,特別是園藝作物的產品產量。不污染自然環境,農產品無農藥殘毒,提高了產品質量。防蟲有效期長,特別是多年生的食蟲植物,防蟲多年有效,並具有防蟲的多效性,節省施藥的人力物力。

罕見的植物==土瓶草

這個物種的原產於澳大利亞西南部,目前世界各地作為栽培觀賞植物引種,這個植物類似於豬籠草,其下位葉瓶狀,用以捕捉昆蟲,這個小不點兒,竟有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捕蟲器。捕蟲器最大的也不足1cm。

土瓶草是需要餵食的,小編喜歡捉一些小昆蟲,小螞蟻之類的東西,扔到它的旁邊看着它吃掉小昆蟲,但如果你是栽種在瓶子裡的時候,千萬不要偷食過大的食物,以防臭不可聞的事情發生。雖然它是食蟲植物,但它卻也會被蚧殼蟲的侵害,如果發現整個植株出現發黃、枯萎的現象,就要配合手動抓蟲,尤其是介殼蟲,但只要根部有受到傷害,過不了幾天就會發出新的植株。 [2] 只有真菌感染對於土瓶草的傷害非常的嚴重,甚至能在極短暫的時間內,直接造成植株死亡。事前預防大於事後治療,所以別忘了修剪已經枯萎的葉子與瓶子,而且是在黴菌開始滋生前,就開始預防性的用葡卜孢屬的菌類有效的殺菌劑進行消毒。

土瓶草科

土瓶草科只有一屬—土瓶草屬(Cephalotus)

一種—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生長在澳大利亞西南部,是一種食蟲植物。

土瓶草原產地為澳大利亞,也稱澳大利亞瓶子草,為單科單屬單種植物它屬於被動囊袋捕蟲,囊蓋不能動作,囊袋和蓋在強日照下呈紫紅色,囊蓋上有透明窗吸引昆蟲幾袋內部有腺體,袋口滑溜,昆蟲停留在袋口外緣上很容易失足掉入袋內,被袋內的液體淹死而被消化液所消化分解,瓶狀外形跟另外一種捕蟲植物豬籠草相似易混淆。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土瓶草科
  • 拼 音:tǔ píng cǎo kē
  • 學 名:Cephalotaceae Dumort. (1829)
  • 界 :植物界
  •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 門:輪藻總門
  • 門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 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綱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 綱:薔薇亞綱
  • 超 目:薔薇超目
  • 目 :酢漿草目
  • 科 :土瓶草科
  •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

代表種特徵

土瓶草

土瓶草生有兩種葉子,一種和普通葉子一樣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另一種為捕蟲用的瓶罐形葉子,內有消化液,外面有一個蓋子,防止雨水流入稀釋消化液,蓋子上有透明的斑點,類似藍天的效果,以迷惑蟲子。土瓶草如果在陽光直射下,顏色鮮艷;如果生長在光照充足的陰影中,則成為綠色。

土瓶草以前被分到虎耳草科,屬於薔薇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將其單獨列為一個科,放到酢漿草目下面。雖然土瓶草是食蟲植物,但有一種澳大利亞特有的蠅子卻將蛹放在土瓶草的瓶葉中孵化。土瓶草已經被世界各地作為栽培觀賞植物引種。

養護方法

* 光照:對光照要求不是很嚴格,半陰到全日照都可以,只是顏色會有由綠到紫的變化,盛夏陽光過強時需適當遮蔭。

* 水分:用浸盆法營造一個類似原生地的小環境,將盆栽放於水盤或玻璃缸內,注水至盆高的1/4處,定期補水。雖然它是沼澤生食蟲植物中根系耐鹽性最強的一種,但還是請儘量使用純淨水、雨水等軟水。

* 基質:無添加肥料的泥炭與顆粒狀質料(珍珠岩、沙礫等)混合,比例為1:1,也可用白色純水苔,每年更換一次。

* 溫度:雖然一大批愛好者都說它不能扛過30℃,但在試驗中,10-35℃對它們來說都很安全,如果濕度足夠大的話,短期的40℃高溫也能忍受。

* 養分:在室內種植,要它自己捉蟲子吃還是挺難的,畢竟它對獵物有比較強的選擇性既然它對鹽分的忍耐力很好,還是需要使用肥料。最好選擇專用肥料,可將市售的觀葉植物肥按推薦濃度的1/8-1/4施用,生長季2-3周噴施一次。 [3]

捕蟲過程

在食蟲植物中土瓶草算是比較獨特的一種。植株在同時期長着2種形態的葉片:正常葉和瓶狀葉(捕蟲葉)。雖然土瓶草的捕蟲原理和瓶子草基本相同:引誘獵物掉入瓶內,溺死在消化液中,經分解,被瓶內的腺體吸收。但它們布置陷阱的方法卻截然不同:瓶子草靠蜜腺分泌出的蜜汁來吸引獵物,類似於人們釣魚,要先支付一些成本做誘餌;相比之下,外表可愛的土瓶草就先進得多,它早已拋開了以實物引誘獵物的原始手段,進人信息時代,達到了「空手套白狼」的新境界。它瓶狀葉的瓶蓋內側有2道紫色的條形斑紋,一直通向瓶內,這個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構造卻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擬態行為:一般蟲媒授粉的管狀花都有同樣的斑紋,這是和一些昆蟲共同進化、相互選擇的結果,這斑紋對昆蟲所表達的信息便是「內部有蜜汁」,昆蟲爬進朵花進食的同時也幫助植物完成了授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土瓶草 (土瓶草科土瓶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食肉植物 土瓶草


相關視頻

土瓶草很大株


相關視頻

花房裡的土瓶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