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藿香 (唇形科 荊芥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藿香 (唇形科 荊芥屬植物))

藿香(學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

又名:合香、蒼告、山茴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達7~8mm,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藍色,長約8mm,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mm,寬約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藿香
  • 別 名:合香 蒼告 山茴香等
  • 拉丁學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菊亞綱
  • 目  :唇形目
  • 科  :唇形科
  • 亞 科:野芝麻亞科
  • 族  :荊芥族
  • 屬  :藿香屬
  • 種  :藿香
  • 分布區域:中國各地廣泛分布,俄羅斯,朝鮮,日本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達7~8mm,上部被極短的細毛,下部無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11cm,寬3~6.5cm,向上漸小,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心形,稀截形,邊緣具粗齒,紙質,上面橄欖綠色,近無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點狀腺體;葉柄長1.5~3.5cm。

輪傘花序多花,在主莖或側枝上組成頂生密集的圓筒形穗狀花序,穗狀花序長2.5~12cm,直徑1.8~2.5cm;花序基部的苞葉長不超過5mm,寬約1~2mm,披針狀線形,長漸尖,苞片形狀與之相似,較小,長約2~3mm;輪傘花序具短梗,總梗長約3mm,被腺微柔毛。花萼管狀倒圓錐形,長約6mm,寬約2mm,被腺微柔毛及黃色小腺體,多少染成淺紫色或紫紅色,喉部微斜,萼齒三角狀披針形,後3齒長約2.2mm,前2齒稍短。花冠淡紫藍色,長約8mm,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寬約1.2mm,微超出於萼,向上漸寬,至喉部寬約3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寬大,長約2mm,寬約3.5mm,平展,邊緣波狀,基部寬,側裂片半圓形。雄蕊伸出花冠,花絲細,扁平,無毛。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絲狀,先端相等的2裂。花盤厚環狀。

子房裂片頂部具絨毛。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mm,寬約1.1mm,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主要價值

園林

由於藿香本身是一種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將藿香與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進行搭配,運用到一些盲人服務綠地,可以提高盲人對植物界的認識。藿香綠化帶多用於花徑、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

營養

藿香是高鈣高胡蘿蔔素食品,每100g嫩葉含水分72g、蛋白質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胡蘿蔔素6.38mg維生素B1 0.1mg維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維生素C23mg鈣580mg磷104mg鐵28.5mg、全草含芳香揮髮油0.5%、油中主要為甲基胡椒酚(約占80%)檸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對傘花烴、芳樟醇、I-丁香烯等,對多種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揮髮油是製造多種中成藥的原料。

食用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為嫩莖葉,其嫩莖葉為野味之佳品。可涼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烹飪原料,故某些比較生僻的菜餚和民間小吃中利用其豐富口味增加營養價值。

藥用

《2010版藥典1部》規定只有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乾燥地上部分可入藥。枝葉茂盛時采割,日曬夜悶,反覆至干。

炮製:除去殘根和雜質,先抖下葉,篩淨另放;莖洗淨,潤透,切段,曬乾,再與葉混勻。

性味與歸經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藿香有殺菌功能,口含一葉可除口臭,預防傳染病,並能用作防腐劑。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服,對暑濕重症,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噁心嘔吐有效。

藥材鑑定

性狀

本品莖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條稍曲折,長30~1500px,直徑0.2~17.5px;表面被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老莖類圓柱形,直徑1~30px,被灰褐色栓皮。葉對生,皺縮成團,展平後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4~225px,寬3~175px;兩面均被灰白色絨毛;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具大小不規則的鈍齒;葉柄細,長2~125px,被柔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莖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黃色或帶紅棕色。

鑑別

(1)本品葉片粉末淡棕色。葉表皮細胞呈不規則形,氣孔直軸式。非腺毛1~6細胞,平直或先端彎曲,長約至590μm,壁具疣狀突起,有的胞腔含黃棕色物。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37~70μm;柄單細胞,極短。間隙腺毛存在於葉肉組織的細胞間隙中,頭部單細胞,呈不規則囊狀,直徑13~50μm,長約至113μm;柄短,單細胞。小腺毛頭部2細胞;柄1~3細胞,甚短。草酸鈣針晶細小,散在於葉肉細胞中,長約至27μm。

(2)取本品粗粉適量,照揮髮油測定法(附錄X D)測定,分取揮髮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釋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顯一黃色斑點;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藍色斑點。 [1]

植物文化

很久以前,深山裡住着一戶人家,哥哥與妹妹霍香相依為命。後來,哥哥娶親後就從軍在外,家裡只有姑嫂二人。平日裡,姑嫂相互體貼,每天一起下地,一塊兒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濕,嫂子因勞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見她發熱惡寒、頭痛噁心、倦怠乏力,十分難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說:「您恐怕是中了暑,治這種病不難,咱家的後山上就有能治這種病的香味藥草。讓我趕快上山去把它采來,早日治癒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輕,出門不便,勸她別去。霍香卻全然不顧,執意進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時才跌跌撞撞回到家裡。只見她手裡提着一小筐藥草,兩眼發直,精神萎靡,一進門便撲倒在地,癱軟一團。嫂子連忙下床將她扶坐床上,詢問緣由,才知她在採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右腳,中了蛇毒。嫂子聽後頓時神情緊張,趕緊脫下霍香右腳的鞋襪。只見在霍香的腳面上有兩排蛇咬的牙印,右腳又紅又腫,連小腿也腫脹變粗了。嫂子一面驚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腳,準備用嘴從傷口處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鄉親們聽見嫂子的呼救將郎中找來,卻為時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來的藥草治好了病,並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埋葬了霍香。為牢記小姑之情,嫂子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並讓大家把它種植在房前屋後、地邊路旁,以便隨時採用。從此「霍香」草的名聲越傳越廣,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久之,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

藿香 (中藥)

入藥部位:全草入藥。

性 味:味辛,性溫。

歸 經:歸脾、胃、肺經。

功 效主 治: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表。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嘔吐、泄瀉、暑濕、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脘滿悶等症。

相關配伍

  • 1、《和局方劑》:藿香、厚朴、陳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蘇葉、甘草。治外感不正之氣,內傷飲食,頭痛發熱,或霍亂吐瀉,或發瘧疾。
  • 2、《本草綱目》:霍亂腹痛垂死,同橘皮煎服;暑月,同丁香、滑石末服。
  • 3、《普濟方》:玉液散,用桂府滑石(燒)四兩,藿香一錢,丁香一錢。為末,米湯服二錢。用於伏暑吐泄,或吐,或泄,或瘧,小便赤,煩渴。
  • 4、《經效濟世方》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服一錢。
  • 5、《百一選方》: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用法用量:一錢至三錢,鮮者加倍,煎服。 禁 忌:暑熱及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炮製方法

* 1、 藿香:揀去雜質,除去殘根及老莖,先將葉摘下另放,莖用水潤透,切段,曬乾,然後與葉和勻。

* 2、 藿梗:取老莖,水浸潤透,切片曬乾。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輪傘花序多花。花萼管狀倒圓錐形。花冠淡紫藍色,雄蕊伸出花冠,花絲細,扁平,無毛。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絲狀,先端相等的2裂。花盤厚環狀。子房裂片頂部具絨毛。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毫米,寬約1.1毫米,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產 地

* 1、廣藿香:主產於廣東、台灣等地。

* 2、土藿香:全國各地均產。 [2]

相關論述

  • 1、《本草正義》:清芬微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外胃,振動清陽妙品……霍亂心腹痛者,濕濁阻滯,傷及脾土清陽之氣則猝然撩亂,而吐瀉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氣,勝濕辟穢,故為暑濕時令要藥。
  • 2、《藥品化義》:其氣方香,善行胃氣,以此調中,治嘔吐霍亂,以此快氣,除穢惡痞悶。且香能和合五臟,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進飲食,有醒脾開胃之功。
  • 3、《本草綱目》:升降諸氣,脾胃吐逆為要藥。
  • 4、《別錄》: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

藿香的四大功效

其實藿香的功效有很多的,如果您經常脾胃不好的話,就可以用藿香來治療的,並且還可以改善嘔吐、口臭的現象,具體的功效來學習一下吧。

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祛暑解表,化濕脾,理氣和胃的功效,主治外感暑濕、寒濕、濕溫及濕阻中焦所致寒熱頭昏、胸脘痞悶、食少身困、嘔吐泄瀉,並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口臭,鼻淵,手足癬。

1、祛暑

藿香具有發表解暑的功效,治療夏季中暑引起的噁心嘔吐,汗出,昏厥,有很好的作用。

2、行氣止痛

藿香還可以治療氣滯胃痛等症,對於胃脹,胃疼,不思飲食,飯後打嗝等有很好的順氣止痛作用。

3、止瀉

藿香還有止瀉的功效,對於腸炎、中暑、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痛腹瀉有很好的療效。也可用於食物中毒引起的腹脹腹瀉。也可用於瘧疾,痢疾。

4、退燒

適用於治療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脘痞。

藿香的藥用成分

為什麼藿香會有這麼多的功效,原因就是因為藿香含有的成分特別,沒一個成分都有它獨有的作用,所以藿香才是一個非常好的中藥材,民間應用非常廣的哦。藿香含揮髮油0.28%,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並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檸檬烯,以及對-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辛酮-3、辛醇-3、對-聚傘花素、辛烯-1-醇-3、芳樟醇、l-石竹烯、β-欖香烯、β-葎草烯、α-衣蘭烯、β-金合歡烯、γ-畢澄茄烯、二氫白菖考烯等。

藿香的選方

1、治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服。(《禹講師經驗方》)

2、治霍亂吐瀉: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百一選方》回生散)

3、治瘧:高良姜、藿香各半兩。上為末,均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盞,溫服,未定再服。(《雞峰普濟方》藿香散)

4、香口去臭:藿香洗淨,煎湯,時時噙漱。(《摘元方》)

5、治小兒牙疳潰爛出膿血,口臭,嘴腫:土藿香,入枯礬少許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6、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之。(《聖惠方》)

7、治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塗葉上貼之。(《包會應驗方》)

8、治刀傷流血:土藿香、龍骨,少許為末,外敷。(《滇南本草》)

藿香的藥理作用

(一)增強消化

有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的作用。

(二)抗真菌

其水煎劑試管內有較強的抑制真菌作用和抗菌作用。

禁忌

雖然藿香的好處非常多,但是禁忌還是不能忘的,有些人是不適合利用藿香來調理自己的身體的,只有您出現以下的症狀才可以服用藿香的哦。

1.《本草經疏》: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 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並禁用。

2.《本經逢原》:其莖能耗氣,用者審之。

怎樣使用藿香

1、藿香主要含有含有揮髮油

它的味道是辛的,藥性微溫,主要歸入脾經和胃經,藿香一般在夏天枝葉生長茂盛的時候採用,可以把它陰乾後使用,也可以使用新鮮的,不過要清洗乾淨後使用。常用劑量是6~10g左右。

2、藿香可以用於夏季天氣炎熱

我們感受暑濕後引起的嘔吐,腹瀉,我們在夏天經常服用的藿香正氣液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藿香,對預防和治療我們在夏季的時候中暑很有好處。

3、藿香還可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怕冷

上腹部悶脹不適等症狀,通常和蘇葉,白芷等藥一同使用,蘇葉對風寒感冒有較好的療效,白芷有燥濕解表的作用。

4、藿香還可用於夏季感受暑濕所造成的渾身無力

胸悶,腹脹等症狀,通常和茵陳等藥物一同使用,茵陳可以清熱去濕,對解除我們身體感受暑濕所引起的不適很有好處。

5、藿香還可用於健胃

治療消化不良,因為它能夠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機體的消化能力,增加人的食慾,並且藿香還可以用於治療陣發性的腹痛,因為它還有解痙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於胃腸平滑肌痙攣所致的腹痛。 [3]

6、藿香還可用於真菌引起的感染

可用於治療手癬,腳癬,股癬等真菌引起的感染,因為藿香對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們可以將含有藿香的藿香正氣液塗在真菌感染的部位,有較好的療效。


《藿香》的精美圖片欣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藿香 (唇形科 荆芥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藿香做菜的好調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