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野菊花 (菊科 菊屬植物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野菊花 (菊科 菊屬植物 ))

野菊花(學名: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頭狀花序的外形與菊花相似,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皺縮捲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性苦、味辛,微寒。野生于山坡草地、田邊、路旁等野生地帶。以色黃無梗、完整、苦辛、花未全開者為佳。

野菊花花朵不大只有1-3公分左右,是一種綠化觀賞類花卉品種。性微寒,具疏散風熱、消腫解毒。能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症。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野菊花
  • 外 文 名:Flower of Indian Dendranthema
  • 別 名:野黃菊花 苦薏
  •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indicum L.
  • 界 :植物界
  • 門 :種子植物門
  • 亞 門:被子植物亞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菊亞綱
  • 目 :菊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春黃菊屬
  • 屬 :菊屬
  • 種 :野菊花
  • 亞 種:野菊花
  • 采 制:秋、冬季
  • 性 味:性微寒,味苦、辛
  • 分布區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長或短匍匐莖。莖直立或鋪散,分枝或僅在莖頂有傘房狀花序分枝。莖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較多。基生葉和下部葉花期脫落。中部莖葉卵形、長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7(10)厘米,寬2-4(7)厘米,羽狀半裂、淺裂或分裂不明顯而邊緣有淺鋸齒。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或寬楔形,葉柄長1-2厘米,柄基無耳或有分裂的葉耳。兩面同色或幾同色,淡綠色,或干後兩面成橄欖色,有稀疏的短柔毛,或下面的毛稍多。頭狀花序直徑1.5-2.5厘米,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圓錐花序或少數在莖頂排成傘房花序。總苞片約5層,外層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3毫米,中層卵形,內層長橢圓形,長11毫米。全部苞片邊緣白色或褐色寬膜質,頂端鈍或圓。舌狀花黃色,舌片長10-13毫米,頂端全緣或2-3齒。瘦果長1.5-1.8毫米。花期6-11月。

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多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

分布範圍

野菊是一個多型性的種,有許多生態的、地理的或生態地理的居群,表現出體態、葉形、葉序、傘房花序式樣以及莖葉毛被性等諸特徵上的極大的多樣性。山東、河北濱海鹽漬土上的野菊,全形矮小,侏儒狀,葉肥厚,註定是一種濱海生態型;江西廬山地區的野菊,顯示出葉下面有較多的毛被物;江蘇南京地區及浙江的野菊中,有一類葉在干後成橄欖色的。

主要價值

野菊的葉、花及全草入藥。味苦、辛、涼,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散瘀明目降血壓防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療高血壓肝炎痢疾癰癤療瘡都有明顯效果。野菊花的浸液對殺滅孑孓蠅蛆也非常有效。

野菊花對夏季蚊蟲叮咬後的紅腫膿包具有殺菌去腫的作用。

* 1、無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出;另以藥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絞取汁取;仍以藥渣敷患處。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蒼耳葉,秋日采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 3、瘰癧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服;以藥渣敷患處。

妙用

具體方法:

  • 1、用野菊花50克煎水成200毫升溶液後,將溶液冷卻後放入冰箱的冷凍室里凍成許多小冰塊備用(一般的冰箱都配有做小冰塊的模具)。
  • 2、每天用洗面奶洗過臉後,用一塊冰塊塗擦面部,每次塗擦10分鐘左右,每日二次。堅持一周即可見效,如果能長期堅持這一方法便可控制痤瘡的復發。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01%~0.2%,油中含白菊醇(chrysol)、白菊酮(chrysantone),尚含dl-樟腦、β-3-蒈烯(β-3-carene)、檜烯(sabinene)及香草醇(carvol)。此外,花中分離得野菊花內酯(yejuhualactone)約0.1%,密蒙花甙(acacetin-7-rhamnoglucoside)約0.72%.另含木犀草素葡萄糖甙(luteolin glucoside)、菊紅甙(chrysanthemin,asterin)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環氧葉黃素(xanthophyllepoxide)、木犀草素、野菊花酮(沒藥烷酮二醇),及野菊花醇、胡蘿蔔甙、豚草素、金合歡素、山俞酸甘油酯、棕櫚酸等.

含野菊花內酯(handelin chrysanthelide),野菊花醇(chrysanthemol),野菊花三醇(chrysanthetriol),野菊花酮(indicumeneone),菊油環酮(chrysanthenone),順-螺烯醇醚(cis-spiroenol ether),反-螺烯醇醚(trans-spiroenol ether),當歸酰豚草素(angeloylcumambrin)B,當歸酰亞菊素(angeloylajadin),蘇格蘭蒿素(arteglasin)A,刺槐甙(aca-ciin),木犀草素(luteolin)[11],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槲皮素-β-D-葡萄糖甙(quercitin-β-D-gluco-side),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胡蘿蔔甙(daucosterol),豚草素(cumambrin)S,刺槐素(acacetin),刺槐素-7-O-β-D-吡喃半乳糖甙(acacetin-7-O-β-D-galactopyranoside),1-單山萮酸甘油(glyceryl-1-monobehe-nate),棕櫚酸(palmit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房豆醇(lupeol),正二十八烷醇(octacosylalcohol)以及揮髮油等。 [1]

物種分類

* 野菊: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基生葉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cm,寬1-2.5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小;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

頭狀花序直徑2.5-4(-5)cm,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或不規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8-20mm,長5-6mm;總苞片邊緣寬膜質;舌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花期9-10月。

* 岩香菊:本種與野菊的區別在於:葉為羽狀深裂,綠色或淡綠色,兩面被稀疏的芽下面稍多膨鬆的柔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或復傘房花序,舌狀花黃色。花果期5-11月。

野菊花 (中藥)

野菊花,中藥名。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頭狀花序的外形與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邊、路旁等野生地帶。以色黃無梗、完整、苦辛、花未全開者為佳。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風熱、消腫解毒。能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證。

* 入藥部位:菊科植物野菊的乾燥頭狀花序。 * 性味:苦、辛,微寒。 * 歸經:歸肝、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瀉火平肝。 * 主治: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 用法用量:9-15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制膏外塗。 *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孕婦慎用。 * 炮製方法:秋、冬二季花初開放時採摘,曬乾,或蒸後曬乾。本品呈類球形,直徑0.3-25px,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外層苞片卵形或條形,外表面中部灰綠色或淺棕色,通常被白毛,邊緣膜質;內層苞片長橢圓形,膜質,外表面無毛。總苞基部有的殘留總花梗。舌狀花1輪,黃色至棕黃色,皺縮捲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氣芳香,味苦。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m。莖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225px,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鋸齒,兩面有毛,下面較密;葉柄下有明顯的假託葉。頭狀花序直徑2-62.5px,排成聚傘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層,邊緣膜質,外層橢圓形;花小,黃色,邊緣舌狀,先端3淺裂,雌性;中央為管狀花,先端5裂,兩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其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多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 [2]

產地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

相關論述

* 1《本草匯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婦人腹內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瘡疥,又能去風殺蟲。」

* 2《現代實用中藥》:「用於癰疽療腫化膿病。」

《中國藥典》:野菊花

拼音:Yě Jú Huā

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 INDICI

別名:野菊、野黃菊、苦薏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乾燥頭狀花序。秋、冬二季花初開放時採摘,曬乾,或蒸後曬乾。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外層苞片卵形或條形,外表面中部灰綠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邊緣膜質;內層苞片長橢圓形,膜質,外表面無毛。總苞基部有的殘留總花梗。舌狀花1輪,黃色,皺縮捲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氣芳香,味苦。

鑑別: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

*(1)取濾液1 滴,點於濾紙上,噴灑三氯化鋁試液,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2)取濾液2ml ,加鎂粉少量與鹽酸4~5滴,加熱,顯棕紅色。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歸肝、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9~15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制膏外塗。

摘錄《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野菊花

拼音:Yě Jú Huā

出處:《本草正》

來源: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的頭狀花序。秋季花盛開時採收,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野菊"條。

生境分部:主產江蘇、四川、廣西、山東等地。

性狀:乾燥的頭狀花序呈扁球形,直徑0.5~1厘米,外層為15~20個舌狀花,雌性,淡黃色,皺縮捲曲;中央為管狀花,兩性,長3~4毫米,黃色,頂端5裂,子房棕黃色,不具冠毛;底部有總苞,由20~25枚苞片組成,作覆瓦狀排列成4層,苞片卵形或披針形,枯黃色,邊緣膜質;各花均着生於半球狀的花托上。味苦,繼之有清涼感。

化學成分:花含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野菊花內酯、矢車菊甙、苦味素、α-側柏酮。又含揮髮油,內含dl-樟腦、廿四烷、廿六烷等。另含維生素A類物質及維生素B1。

藥理作用

①降壓作用

對動物的急性試驗中,野菊花對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6~10克/公斤,口服15克/公斤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全草製劑的作用較花的提取物毒性大,降壓作用差。野菊花醇浸膏水溶液對麻醉貓16克/公斤亦有降壓作用。此醇浸膏經進一步精製後所得的提取物一HC-1(含野菊花內酯、黃酮甙、苦味素及部分雜質)對麻醉貓小腸給藥50~100毫克/公斤,不麻醉的正常血壓犬灌胃50~150毫克/公斤均獲得降壓效果,但作用緩慢(因難溶於水,可能吸收較慢),可維持2小時以上。對慢性腎型高血壓犬,前2周每日灌胃100毫克/公斤,第3周每日灌胃200毫克/公斤亦獲得降壓效果。降壓時心輸出量並不減少,主要是由於總外周阻力的下降。其作用原理據初步分析,可能是由於其抗腎上腺素的作用以及擴張外周血管所致,也可能還有中樞性血管運動中樞抑制的參與。

②抗病毒、抗菌作用

在體外,野菊花1:80能延緩孤兒病毒感染後的細胞(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的病變。野菊花煎劑1:320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及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野菊花的毒性低,慢性給藥亦無蓄積現象。心電圖顯示野菊花對心臟無毒性,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36克/公斤以下,心電圖無改變,劑量增至52克/公斤,心搏顯着變慢,P-R及Q-T間期延長及T波變寬而圓鈍。正常犬每日服提取物HC-1_300毫克/公斤連續3周,除有時嘔吐外,無嚴重毒性反應,肝、腎功能之測定亦顯示正常。

性味苦辛,涼。

*①《本草匯言》:"味苦辛,氣涼,有小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微寒,味甘苦,無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肺、肝。"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消腫解毒。治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疔,癰,口瘡,丹毒,濕疹,天泡瘡。

*①《本草匯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婦人腹內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瘡疥,又能去風殺蟲。"

*②《現代實用中藥》:"用於癰疽疔腫化膿病。"

*③《蘇州本產藥材》:"解毒疏風。治目疾眩暈。"

*④《浙江中藥手冊》:"排膿解毒,消腫止痛。治癰腫疔毒,天泡濕瘡。"

*⑤《江蘇植藥志》:"治霍亂,腹痛。"

*⑥《山西中藥志》:"疏風熱,清頭目,降火解毒。治諸風眩暈,頭痛,目赤,腫毒。"

*⑦《江西草藥》:"治白喉,口瘡,小兒高熱抽搐等症。"

*⑧《上海常用中草藥》:"治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複方

*①治疔瘡:野菊花和黃糖搗爛貼患處。如生於髮際,加梅片、生地龍同敷。(《嶺南草藥志》)

*②治一切癰疽膿瘍,耳鼻咽喉口腔諸陽症膿腫:野菊花一兩六錢,蒲公英一兩六錢,紫花地丁一兩,連翹一兩,石斛一兩。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③治夏令熱癤及皮膚濕瘡潰爛:用野菊花或莖葉煎濃湯洗滌,並以藥棉或紗布浸藥湯掩敷,一日數回。

*④治胃腸炎,腸鳴泄瀉腹痛:干野菊花三、四錢。煎湯,一日二、三回內服。(②方以下出《本草推陳》)

*⑤治腸風:野菊花六兩(曬乾,炒成炭),懷熟地八兩(酒煮,搗膏),炮姜四兩,蒼朮三兩;地榆二兩,北五味二兩。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⑥預防流腦:野菊花一斤。將上藥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煎液,過濾去渣。在流腦流行期,用上項藥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兩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⑦治大、小葉性肺炎,支氣管炎,闌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兩,一點紅五錢,金銀花藤葉一兩,積雪草五錢,犁頭草五鉸,白茅根五錢。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劑。

*⑧治泌尿系統感染:野菊花一兩,海金砂一兩。水煎服,每日二劑。

*⑨治擴散型肺結核:野菊花一兩五錢,地膽草一兩,蘭香草二兩。水煎服,每日一劑。

*⑩治頭癬、濕疹、天抱瘡: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參根各適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臨床應用

①預防感冒

將野菊花用沸水浸泡1小時,煎30分鐘,取藥液內服。成人每次2錢,兒童酌減。一般每月普遍投藥1次,以往每年感冒3~6次者每兩周投藥1次,經常感冒者每周投藥1次。以1000人服萄後的發病情況與上一年同時期相比較,發病率下降13.2%;與居住鄰近、條件基本相同而未服藥的261人相對照,發病率亦顯着為低。同時對119例慢性氣管炎患者投藥前後的復發情況進行了比較,結果未投藥時(上一年同一時期)全部復發,投藥後的復發率為38%。

②治療呼吸道炎症等

用100%野菊花注射液,每次注射2~4毫升,六小時1次。治療上呼吸道感染40例,痊癒35例,好轉1例;扁桃體炎20例,痊癒18例;氣管炎20例,痊癒5例,好轉14例。用藥後平均1~2天退熱。另有用50%注射液每日肌肉注射2~3毫升,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和其他急性炎症(包括氣管炎、肺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齒齦感染等)共81例,治癒率占49.4%,有效率為95%。

③治療宮頸炎等

陰道經沖洗後,用野菊花粉塗敷宮頸,每日1次,3~5天為一療程。治療慢性宮頸炎11例,7例痊癒。或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治療,觀察宮頸炎、陰道炎、外陰潰瘍等43例,有效率為90.7%,治癒率占35%。

④治療癰毒癤腫

成人每天用新鮮野菊花3~5兩,煎分兩次服;或搗取汁100毫升左右,1次服下。亦可搗敷患處,稍干即換。對全身及頭面部多發性癤腫。如外敷不便,可煎水浸洗局部。

⑤治療高血壓病

將野菊花製成流浸膏,每毫升(含生藥2克)加單糖漿至5毫升。每服10毫升,日服3次。初步觀察Ⅰ、Ⅱ、Ⅲ期高血壓病患者35例,總療效達68.57%,其中顯效為17.14%,輕度療效為51.43%,無效31.43%。對症狀改善也有一定效果,半數以上病例的失眠、頭脹、頭痛、眩暈有所改善。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野菊花

拼音:Yě Jú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Indian Dendranthema, Wild chrysanthemum

別名:山菊花、千層菊、黃菊花

出處:出自《本草正》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野菊和岩香菊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 [Chrysanthemum indicum L.]2.Dendranthema lau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et Shih [Pyrethrum lauandulifolium Fisch.ex Trau]Ling et Shih [Pyrethurm lau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Chrysanthemum lau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Makino]

採收和儲藏:秋季開花盛期,分批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1.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基生葉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cm,寬1-2.5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小;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頭狀花序直徑2.5-4(-5)cm,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騙子或不規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8-20mm,長5-6mm;總苞片邊緣寬膜質;舌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花期9-10月。

2.岩香菊 本種與野菊的區別在於:葉為羽狀深裂,綠色或淡綠色,兩面被稀疏的呀下面稍多膨鬆的柔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或復傘房花序,舌狀花黃色。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

1.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

2.生于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上。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

2.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穴內撒施石灰消毒。蟲害有跳甲、蚜早。

性狀性狀鑑別

(1)野菊花 頭狀花序類球形,直徑1.5-2.5cm,棕黃色。總苞片4-5層,外層苞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3mm,外表面中部灰綠色或淡棕色,常被有白毛,邊緣膜質;中層苞片卵形;內層苞片長橢圓表。總苞基部有的殘留總花梗。舌狀花1輪,黃色,皺縮捲曲,展平後,舌片長1-1.3cm,先端全緣或2-3齒;筒狀花多數,深黃色。氣芳香,味苦。

(2)岩香菊花 頭狀花序直徑1-1.5cm;總苞片4-5層,外層苞片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5mm;中內層苞片卵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長5-7.5mm。

均以完整、色黃、氣香者為佳。

顯微鑑別 野菊花粉末特徵:黃棕色。

①花粉粒黃色,類圓形,直徑20-33μm,每裂片4-5刺。 ②腺毛頭部鞋底形,4-6(-8)細胞,兩面相對排列,長徑35-120μm,短徑33-67μm,外被角質層。 ③T形毛較多,頂端細胞長大,壁一長一短,直徑23-50μm,壁稍厚或一邊稍厚,基部1-13細胞,其中一個稍膨大或皺縮。

化學成分

含野菊花內酯(handelin chrysanthelide)[1,2],野菊花醇(chrysanthemol)[3],野菊花三醇(chrysanthetriol)[4],野菊花酮(indicumeneone)[5],菊油環酮(chrysanthenone)[6,7],順-螺烯醇醚(cis-spiroenol ether),反-螺烯醇醚(trans-spiroenol ether)[8],當歸酰豚草素(angeloylcumambrin)B,當歸酰亞菊素(angeloylajadin),蘇格蘭蒿素(arteglasin)A[9],刺槐甙(aca-ciin)[10],木犀草素(luteolin)[11],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槲皮素-β-D-葡萄糖甙(quercitin-β-D-gluco-side)[12],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13],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14],胡蘿蔔甙(daucosterol),豚草素(cumambrin)S,刺槐素(acacetin)[3],刺槐素-7-O-β-D-吡喃半乳糖甙(acacetin-7-O-β-D-galactopyranoside)[15],1-單山萮酸甘油(glyceryl-1-monobehe-nate),棕櫚酸(palmitic acid)[3],熊果酸(ursol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房豆醇(lupeol)[16],正二十八烷醇(octacosylalcohol)[17]以及揮髮油等[18]。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野菊花水提醇沉法製得的注射液靜脈注射 1.5-2.0g(生藥)/kg於麻醉貓,冠脈流量立即增加93%,持續觀察40分鐘冠脈流量均較給藥前增加,有顯着性差異。心率給藥後顯着減慢,給藥後即刻較給藥前降低12%。動靜脈的氧分壓差較給藥前降低,說明心肌耗氧量降低。對於離體兔心,注入野菊花注射液後,冠脈流量明顯增加,心肌收縮振幅明顯降低。兔腎和兔耳血管給野菊花注射液後也見明顯擴張作用。野菊花製劑用於實驗性心肌梗塞或供血不足的犬,能顯着提高心肌對銫的攝取量。野菊花水煎醇沉乙酸乙酯提取物,80mg/kg 靜脈注射於健康麻醉犬,可使冠脈流量增加49.6%,冠脈阻力下降45.8%,作用持續約10分鐘同時心率減慢,血壓同總外周阻力下降,心輸出量及每搏輸出量增加,左心作功量減少,較之給藥前均有顯着差異。野菊花注射液2g(生藥)/kg 靜脈注射,對犬實驗性心肌缺血也有明顯保護作用,效應強度大於心得安1mg/kg。

2.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取雄性家兔的頸動脈血製備成富血小報血漿,0.9ml於聚集管中,加入0.1ml含1g(生藥)/ml的野菊花注射液,室溫下放置3分鐘後於37℃攪拌保溫2分鐘,加ADP 5μl,利用回歸法計算對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能力。其抑制作用是丹參的2.3倍,黨參的3.2倍,其50%的解聚劑量相當于丹參的60%,黨參的50%左右。

3.降壓作用:野菊花乙醇流浸膏水溶液腹腔注射或灌胃,對不麻醉大鼠,麻醉貓和麻醉犬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野菊花乙醇浸膏精製提取物50-100mg腸內注射,可使麻醉貓2h內的降壓面積百分比達-19 到-22%,對心率與呼吸均無明顯影響。;給正常犬1次 灌胃 100-150mg/kg,或給慢性腎型高血壓犬每日 灌胃 100-200mg/kg,連給3周,均有一定的降壓效果。其降壓特點為緩慢而持久,且無嚴重毒性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其水提取者基本不降壓,說明降壓活性成分存在於酯溶性部分。野菊花流浸膏水溶液 腹腔注射 對貓仍有降壓作用,且能抑制阻斷頸總動脈的加壓反應。試驗還證明野菊花對神經節及M-膽鹼受體無明顯影響,但有抗腎上腺素作用。麻醉犬腹腔注射,不減少心輸出量,而血管擴張,總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下降。綜合以上各點,認為野菊花的降壓機理不是降低心輸出量或阻滯交感神經節,也不是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機制,而是通過抗腎上腺素和擴張外周血管,以及可能還和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有關。

4.抗病原微生物:野菊花水煎劑對強毒人型結核分枝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2.5mg/ml,對堪薩斯分枝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10mg/ml,對胞內分枝桿菌無作用,其抑菌原理是使細菌胞壁發生改變,破壞或消失,並使其超微結構明顯破壞。野菊花或野菊花枝葉1:5煎劑在試管內有抑制痢疾桿菌的功效,枝葉尚有抑制傷寒桿菌的功效。野菊花煎劑對其它多種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MIC約在1:10-1:80之間,高濃度時對多種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野菊花全草的抑菌作用強於花,鮮品強於干品,加熱(如經高壓消毒)則效價降低。

野菊花煎劑還有延緩ECHO11病毒,皰疹病毒及流感病毒京科68-1株所致人胚腎或人胚肺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病變的作用,但對副流感病毒(仙台株),腺病毒(3型)及鼻病毒(17型和20型)均無效。此外,野菊花在試管內對鈎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不同菌型無明顯區別,而水煎劑強於醇浸製劑。

5.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體外試驗,1:1280 濃度的野菊花煎劑,有促進人體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但其水煎劑液則無此作用。

6.其它作用:野菊花水煎醇沉製取物,50或150 mg 腹腔注射於銀環蛇或眼睛蛇蛇毒中毒的小鼠,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對尖吻蝮蛇毒中毒的小鼠,無治療作用。

毒性野菊花的毒性低,慢性給藥亦無蓄積現象。心電圖顯示野菊花對心臟無毒性,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36g/kg以下,心電圖無改變,劑量增至52g/kg,心搏顯着變慢,P-R及Q-T間期延長及T波變寬而圓鈍。正常大每日服提取物HC-1300mg/kg連續3周,除有時嘔吐外,無嚴重毒性反應,肝、腎功能之測定亦顯示正常。

野菊花流浸膏水溶液腹腔注射於清醒大鼠52g(生藥)/kg 時,出現心率顯着變慢,P-R和Q-T間期延長及T波變寬而圓鈍,於4小時後死亡。據初步觀察,此製劑的致死量約為有效量的9倍。野菊花全草製劑的毒性大於花的提取物,野菊花慢性用藥並無蓄積中毒現象。

鑑別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熱回流1h,濾過。濾液揮下述方法度驗:①取濾液1滴,點於濾紙上,噴灑三氯化鋁試液,干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檢查黃酮)②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4-5滴,加熱,顯棕紅色。(檢查黃酮)

性味:味苦;辛;性平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平肝。主疔瘡;癰疽;丹毒;濕疹;皮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可用至30-60g。外用:適量,搗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注意:脾胃虛寒者,孕婦慎用。

複方

①治療瘡:野菊花和黃糖搗爛貼患處。如生於髮際,加梅片、生地龍同敷。(《嶺南草藥志》) ②治一切癰疽膿瘍,耳鼻咽喉口腔諸陽症膿腫:野菊花一兩六錢,蒲公英一兩六錢,紫花地丁一兩,連翹一兩,石斜一兩。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③治夏令熱癤及皮膚濕瘡潰爛:用野菊花或莖葉煎濃湯洗滌,並以藥棉或紗布浸藥湯掩敷,一日數回。 ④治胃腸炎,腸鳴泄瀉腹痛: 野菊花三、四錢。煎湯,一日二、三回內服。(②方以下出《本草推陳》) ⑤治腸鳳:,野菊花六兩(曬千,、炒成炭),懷熟地八兩(酒煮,搗膏),炮姜四兩,蒼朮三兩,地榆二兩,北五味二兩。煉蜜為九梧桐子大;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⑥預防流腦:野菊花一斤。將上藥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 煎液,過濾去渣。在流腦流行期,用上項藥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兩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⑦治大、小葉性肺炎,支氣管炎,闌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兩,一點紅五錢,主銀花藤葉一兩,積雪草五錢,犁頭草五錢,白茅根五錢。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劑。 ⑧治泌尿系統感染:野菊花一兩,海金砂一兩。水煎服,每日二劑。 ⑨治擴散型肺結核:野菊花一兩五錢,地膽草一兩,蘭香草二兩。水煎服,每日一劑。 ⑩治頭癬、濕疹、天泡瘡: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參根各適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各家論述

1.《本草匯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婦人腹內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瘡疥,又能去風殺蟲。

2.《現代實用中藥》:用於癰疽療腫化膿病。

3.《蘇州本產藥材》:解毒疏風。治目疾眩暈。

4.《浙江中藥手冊》:排膿解毒,消腫止痛。治癰腫療毒,天皰濕瘡。

5.《江蘇植藥志》:治霍亂,腹痛。

6.《山西中藥志》:疏風熱,清頭目,降火解毒。治諸風眩暈,頭痛,目赤,腫毒。

7.《江西草藥》:治白喉,口瘡,小兒高熱抽搐等症。

8.《上海常用中草藥》:治高血壓。 [3]

臨床應用

1.預防感冒:將野菊花用沸水浸泡1小時,煎30分鐘,取藥液內服。成人每次2錢,兒童酌減。一般每月普遍投藥1次,以往每年感冒3-5次者每兩周投藥1次,經常感冒者每周投藥1次。以100D人服藥後的發病情況與上一年同時期相比較)發病率下降13.2% ;與居住鄰近、條件基本相同而未服藥的261人相對照,發病率亦顯着為低。同時對工19例慢性氣管炎患者投藥前後的復發情況進行了比較,結果未投藥時(上一年同一時期)全部復發,投藥後的復發率為38%。

2.治療呼吸道炎症等:用100% 野菊花注射液,每次注射:2-4ml,六小 時1次。 療上呼吸道感染40例,痊癒35例,好轉1例;扁桃體炎20例,痊癒18例;氣管炎20例,痊癒5例,好轉n例。用藥後平均1-2天退熱。另有用50% 注射液每日肌肉注射2-3ml,治療毒性扁桃體炎和其他急性炎症(包括氣管炎、肺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齒齦感染等)共81例,治癒率占49.4% ,有效率為95%。

3.治療宮頸炎等:陰道經沖洗後,用野菊花粉塗敷宮頸,每日1次,3-5天為一療程。治療慢性宮頸炎11例,7 例痊癒。或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治療,觀察宮頸炎、陰道炎、外陰潰瘍等43例,有效率為90.7%,治癒率占35%。

4.治療癰毒癤腫:成人每天用新鮮野菊花3-5兩,煎分兩次服:或搗取汁100ml左右,1次服下。亦可搗敷患處,稍干即換。對全身及頭面部多發性癤腫,如外敷不便,可煎水浸洗局部。

5.治療高血壓病:將野菊花製成流浸膏,每毫升(含生藥2g)加單糖漿至5ml。每服10ml,日服3次。初步觀察Ⅰ Ⅱ 期高血壓病患者35例,息療效達68.57% ,其中顯效為17.14% ,輕度療效為51.43% ,無效31.43% 。對症狀改善也有一定效果,半數以上病例的失眠、頭脹、頭痛、眩暈有所改善。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野菊花 (菊科 菊属植物 ))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清熱解毒~野菊花


相關視頻

野菊花的秋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