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野西瓜(山柑科的一種植物))

目錄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野西瓜(山柑科的一種植物))

野西瓜是山柑科的一種, 主要成分為揮髮油、生物鹼、萜類、黃酮類、甾體類、脂肪酸類、糖和苷類等, 在我國及許多國家被廣泛用作的驅蟲藥、利尿劑、通便劑、止痛劑和滋補劑, 具有清熱去濕、抗炎止痛、止咳利尿、免疫調節、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降血糖、驅蟲等藥理作用。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野西瓜 外 文 名:capparis spinosa 別 名:老鼠瓜,刺山柑

來源:為錦葵種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

簡介

刺山柑植株長1~2米, 單葉互生, 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長2~5厘米, 全緣光滑, 托葉呈彎刺狀。花單生葉腋、白色。漿果橢圓形, 長2.5~4.0厘米, 似綠皮微型西瓜, 因而又叫「野西瓜」。我國沙區僅產1屬1種, 新疆各沙區均有分布。

刺山柑是一種中草藥, 有很廣泛的醫用價值經濟價值。據《新疆藥用植物志》記載, 刺山柑葉、果和根皮均可入藥, 主要有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等功效, 外敷患處可以治風濕性關節炎瘡毒。我國民間常用其治療關節炎肩周炎等。

由於刺山柑獨特的生態特性, 在新疆等多風、植被稀少和沙暴肆虐地區, 具有降低風速、抗擊風沙、防止土地風蝕及保護生態環境等作用。刺山柑還是一種優良的野生油料植物。野生刺山柑植物資源作為油脂資源可用作食用油、工業原料, 是沙漠地區寶貴的植物資源。據測定, 刺山柑的種子富含油脂, 4公斤種子可榨油1公斤, 其營養價值與菜籽油接近, 可開發為食用油。多年生刺山柑單株平均種子產量1公斤以上。

刺山柑初花期, 植株粗蛋白質含量約為17%, 粗脂肪含量4.5%, 無氮浸出物26%, 是牛、羊、馬、驢、駱駝等喜食的牧草飼料。此外, 刺山柑還是一種夏、秋季蜜源植物, 花期6—8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蘇、安徽、河北、貴州、新疆、東北等地。

主要價值

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莖、葉的浸出液(除去粘液),對動物有利尿作用;K+、Na+、Cl-之排出亦增加,且超過茶鹼。

【性味】:《貴州植藥調查》:甘,寒。

【功用主治-野西瓜苗的功效】:治風熱咳嗽關節炎燙傷

  • ②《貴州植藥調查》:治風熱咳嗽。湯火傷

【用法與用量】:用高度酒250克泡野西瓜一斤,泡製一個星期後,將藥酒每天早晚各塗一次於患處。或攪碎與雞蛋清攪拌塗抹於患處。

外用:研末油調塗。

【選方】:

* ①治風熱咳嗽:小秋葵根五錢,白糖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 ②治急性關節炎: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鮮品二至三兩)。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湯火傷:小秋葵花泡麻油,或小秋葵全草研末,調桐油敷傷處。內服:煎湯,外用:研末油調塗.

方法一:取野西瓜(適量以蓋住患處即可),用白酒泡10-20分鐘,泡軟後,搗碎,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平在一張白紗布上.用白紗布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狀物,裹起來,敷在患處。【切記不要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狀物直接敷在患處,那樣會灼傷皮膚),敷15-25分鐘後(最長不超過30分鐘)】:每周一次。

方法二:每250克泡酒一斤,泡製一個星期後,將藥酒塗抹於患處,堅持數日,以自己接受狀況為易。 [1]

野西瓜苗

【異名】:小秋葵(《貴州植藥調查》),打瓜花、山西瓜秧(《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野西瓜苗 (中草藥)

藥材性狀

本品莖柔軟,長30-60cm。表面具星狀粗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4cm;完整葉片掌狀3-5全裂,直徑3-6cm,裂片倒卵形,通常羽狀分裂,兩面有星狀粗刺毛。質脆。氣微,味甘淡。

入藥部位:根或全草。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歸肺、肝、腎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止咳。

主治:用於咽喉腫痛,咳嗽,瀉痢,瘡毒,燙傷。

相關配伍

  • 1、治傷風感冒,嗓子疼:野西瓜苗9g,防風9g,黃芩15g,黃柏9g,前胡15g,紫菀9g,半夏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 2、治風熱咳嗽:小秋葵根15g,白糖9g。煎水服。(《貴州草藥》)
  • 3、治腹痛:野西瓜苗15g。水煎服,每日2次。(《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油調塗。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去淨泥土,曬乾。 [2]

藥理作用

具有利尿作用,使鉀、鈉、氯離子的排出也增加。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疏風止咳,解毒,生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