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防己(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防己(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

防己,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淨,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個大者再縱切,乾燥。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防己
  • 別 名:木防己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毛茛目
  • 科 :防己科
  • 屬 :千金藤屬
  • 種 :防己
  • 用 量:5-10g
  • 採收時間:秋季採收
  • 貯 藏: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 分布區域:廣布於亞洲東南部和東部以及夏威夷群島

生理特性

多年生落葉藤本。塊根通常圓柱狀,肉質,深入地下,長3-15cm,直徑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橫紋。莖枝纖細,有直條紋,葉互生;葉柄長5-6cm,盾狀着生;葉片三角狀寬卵形或闊三角形,長4-6cm,寬5-6cm,先端鈍,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兩面均被短毛,下面較密,掌狀脈5條。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為頭狀聚傘花序,總狀排列;雄花;萼片4,排成1輪,綠色,匙形,長1mm,寬約0.5mm,基部楔形;花瓣4,綠色,倒卵形,長約0.9mm,寬約0.7mm,肉質,邊緣略內彎,有時具短爪;雄蕊4,花絲合生成柱狀,上部盤狀,花葯着生其上;雌株為縮短的聚傘花序,呈假頭狀,總狀排列;雌花;萼片4,排成1輪;花瓣4;子房橢圓形,長約1mm,花柱3,乳頭狀。核果球形,紅色,直徑5-6mm;內果皮長、寬均為4-5mm,背部有4行雕紋,中間2行呈雞冠狀隆起,每行有15-17顆,胎座跡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9月。

入藥部位:植物的根。

性 味:味辛、苦,性寒。

歸 經:歸膀胱、肺經。

功 效:祛風止痛,利水消腫。

主 治:用於風濕痹痛,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

相關配伍

* 1、用治風濕痹證。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風除濕止痛,又能清熱。對風濕痹證濕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紅腫疼痛,及濕熱身痛者,尤為要藥,常與滑石、薏苡仁、蠶沙、梔子等配伍,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 2、用於治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與麻黃、肉桂、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飲。(《聖濟總錄》)

* 3、用於治水腫,腹水小便不利,腳氣: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熱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濕熱,尤宜於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者。常與黃芪、白朮、甘草等配伍,用於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如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

* 4、用於治一身悉腫,小便短少:與茯苓、黃芪、桂枝等同用,如防己茯苓湯。(《金匱要略》)

* 5、用於治濕熱腹脹水腫:與椒目、葶藶子、大黃合用,即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

* 6、用於治腳氣足脛腫痛、重着、麻木:與吳茱萸、檳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稍浸,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禁 忌:本品苦寒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食欲不振及陰虛無濕熱者忌用。 [1]

相關論述

* 1、《本草綱目》:中風濕,不語拘攣,口目斜,瀉血中濕熱。

* 2、《本經》: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 3、《別錄》: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止泄,散癰腫惡結,諸疥癬蟲瘡。

《中國藥典》:防己

拼音注音:Fánɡ Jǐ

別名:粉防己、粉寸己、漢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豬大腸

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淨,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個大者再縱切,乾燥。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圓柱形、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彎曲,長5~10cm。直徑1~5cm。表面淡灰黃色,在彎曲處常有深陷橫溝而成結節狀的瘤塊樣。體重,質堅實,斷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較稀疏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

貯藏: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炮製 防已片:除去雜質,稍浸,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本品為類圓形或破碎的厚片,周邊色較深,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

鑑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有時殘存。皮層散有石細胞群,常切向排列。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占大部分,射線較寬;導管稀少,呈放射狀排列;導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並可見細小杆狀草酸鈣結晶。

(2) 取本品粉末約2g,加0。5mol/L硫酸溶液20ml,加熱10分鐘,濾過,濾液加氨試液調節pH值至9 ,移置分液漏斗中,加苯25ml,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ml,置瓷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鉬硫酸試液數滴,即顯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熱回流 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 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粉防己鹼與防己諾林鹼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 (6: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歸膀胱、肺經。 [2]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風濕痹痛;高血壓。

用法用量:4。5~9g。

備註

(1)防己自古以來分為漢防己和木防己兩大類,一般習慣所稱的漢防己實際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馬兜鈴科的漢中防己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商品木防己則為馬兜鈴科的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現時中醫應用防己的經驗是:漢防己偏於利濕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腫;木防己偏於祛風而走外,用於祛風濕以止痛。

(2)用於風濕痹痛,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蜇砂等清熱除濕之品。對寒濕痹痛,須用溫經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藥同用。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與椒目、葶藶子、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證,常與黃耆、茯苓、白朮等配伍。

摘錄 《中國藥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