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樊集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樊集鄉總面積4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160個村民小組,有耕地4.03萬畝。總人口33160人(2017年)。樊集鄉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力培育以日本鋼蔥為主的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着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大局的穩定。樊集鄉養猴、從事猴藝已有500多年歷史,逐步形成產業,特別是獼猴訓養繁育,在麒麟崗養殖場逐步壯大的同時,又引進黃太崗千隻獼猴試驗基地,最終投資規模將達2000萬元,存欄獼猴千隻以上,成為全國一流繁育試驗基地。[1]

簡介

2005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5264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92萬元,占45%。第二產業增加值18426萬元,占35%,第三產業增加值10529萬元,占20%,固定資產投資8000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506元。

歷史文化

掩護陳賡同志紀念地

文物勝跡有掩護陳賡師長紀念地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根據地向西轉移,途徑新野。原十二師師長陳賡因傷勢加重,經組織批准,離隊赴上海治療,並向黨中央匯報紅四方面軍轉移情況。26日,陳賡在中共新野縣宣傳委員、樊集二小教導主任王慈民的掩護下,在該校隱蔽。後由新野黨組織派人護送到南陽。1993年10月,中共新野縣委、縣政府在樊集學校立碑。樊集村樊集學校掩護陳賡同志紀念地已成為全鄉乃至全縣中小學生重要的德育基地之一。

樊集漢畫像磚墓

1985年,新野縣文化局進行文物普查時,在縣城北約12公里的樊集徵集到十數方頗有價值的畫像磚。經詳細調查,發現北起安樂寨,南至潦口,綿亘3、4公里的地區,散布有許多戰國至宋代的古墓葬。不但有數千塊漢代畫像石,而且還有數目可觀的漢代畫像磚。漢畫磚上刻畫的多是花鳥蟲魚、升仙辟邪、舞樂百戲、遠古神話、歷史故事等。

其中南陽新野縣樊集出土的"泗水撈鼎"畫磚(34.5×120厘米),就是典型的歷史故事。

該畫像磚的圖中間是一座拱橋,橋下有兩柱支撐,柱端有斗拱,橋上有欄杆,兩端各豎一表木。在橋周圍有四組畫面:一、泗水撈鼎:橋上4人用力拽鼎。鼎已出水,一龍躍起,將繩索咬斷。水中兩舟4人,各拿環狀物,似為升鼎用。二、車騎出行:主車駕兩馬,導車和兩騎已下橋。橋左一從車正過闕。三、鼓舞:兩人手執鼓桴,且鼓且舞。建鼓之右有兩樂人。四、狩獵:一人用網捕魚。在這塊磚的畫面上,共計有21人,三車六馬,兩舟一橋、闕、龍、鳳等。

"泗水撈鼎"其原始記載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費得。"畫面上的周鼎乃國寶,是王權的象徵。傳說周赧王時,王室衰敗,一鼎飛落泗水(今山東省濟寧、古河名)。秦始皇東巡,派千人入水打撈。由此為本,演義出鼎已出水露面,被龍咬斷繩索,前功盡棄,鼎復沒水的故事。泗水撈鼎之典故蘊含着天欲亡秦,看似強盛的秦王朝氣數已盡,很快將更換朝代了。[2]

農業經濟

以日本鋼蔥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發展幾年來,樊集鄉把日本鋼蔥生產作為主導產業來抓,鋼蔥種植由原來的政府扶持、幹部帶頭髮展到了群眾自覺種植,質量、效益逐年提高。2005年,全鄉共發展日本鋼蔥5000畝,產量7000-11000斤/畝,價格0.15-0.76元/斤(2014年末最新價格0.12),畝效益3000元以上,是常規農業的3-5倍。與此同時農村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成立了鋼蔥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進一步壯大。鋼蔥近銷信陽、駐馬店、鄭州、襄樊等地,遠銷武漢、北京、上海、蘭州、西寧等地,樊集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鋼蔥基地。2006年,樊集鄉共發展鋼蔥15000萬畝,占全鄉農田總面積的30%,預計總產值達6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通過兩年努力,爭取使樊集鋼蔥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10000畝以上,使樊集成為全國聞名的鋼蔥基地,成為技術中心、銷售中心、價格形成中心。鋼蔥產業的興起,必將促進全鄉群眾增收,帶動全鄉經濟繁榮。 林業生產成效顯著,成為生態經濟共建的重要產業全鄉上下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行領導包村,機關幹部包路段的分包責任制,強抓機制轉換,分階段督查,連續四年來,全鄉共植樹74萬株,並分別簽訂了合同,辦理了林權證。05年在縣委、政府階段督查中,榮獲第三名的好成績。2005年12月通過了省高級達標驗收。畜牧產業長足發展,小區與大戶相互促進在養豬上出現了鮑灣、後河、潦口三個小區,在養雞上劉莊、後河等村蛋雞養殖逐步壯大。特別是獼猴訓養繁育,在麒麟崗養殖場逐步壯大的同時,又引進黃太崗千隻獼猴試驗基地,最終投資規模將達2000萬元,存欄獼猴千隻以上,成為全國一流繁育試驗基地。

城鎮建設

樊集鄉集鎮占地約2平方公里,鄉鎮府位於樊集村,常駐人口8000人,城鎮化率27%。現有街道縱橫共7條,商戶400家。2005年度樊集鄉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的思路,着力完善集鎮功能,提高集鎮品位。一是科學規劃、規範發展。聘請縣規劃局專家編制發展規劃,使小集鎮發展納入規範化。二是多方籌資,啟動了工業路南延,興業路拓寬硬化工程,整修下水道400米。三是加大精品街建設力度,提升了經營集鎮理念,使集鎮建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四是加大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對街道的環境衛生進行了徹底整治,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