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橘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橘核,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種子。果實成熟後收集,洗淨,曬乾。[1]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2]

性 味

味苦,性平。

歸 經

歸肝、腎經。

功 效

理氣,散結,止痛。[3]

主 治

用於疝氣疼痛,睾丸腫痛,乳癰乳癖。

相關配伍

白疹瘙癢遍身者:小枸橘細切,麥麩炒黃為末。每服二錢,酒浸少時,飲酒初以枸橘煎湯洗患處。(《救急方》)

用法用量

3~9g。

禁 忌

體虛患者慎用。

炮製方法

  • 1、橘核: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 2、鹽橘核:取淨橘核,鹽水炙法炒干,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本品略呈卵形,長0.8~30px,直徑0.4~15px。表面淡黃白色或淡灰白色,光滑,一側有種脊稜線,一端鈍圓,另端漸尖成小柄狀。外種皮薄而韌,內種皮菲薄,淡棕色,子葉2,黃綠色,有油性。氣微,味苦。

產 地

產於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 1、《本草經疏》:橘核,出《日華子》,其味苦溫而下氣,所以能入腎與膀胱,除因寒所生之病也,疝氣方中多用之。
  • 2、《本草匯言》:橘核,疏肝、散逆氣、下寒疝之藥也。……《日華子》主膀胱浮氣,陰疝腫疼,或囊子冷如冰、硬如石,下墜如數十斤重,取橘核數兩作末,每早、午、晚各服一次,每次用藥末一錢,食前沿調下。……又婦人瘕疝,小腹攻疼,腰胯重滯,氣逆淋帶等疾,以一兩,白水煎服立定,蓋取苦溫入肝而疏逆氣之功也。
  • 3、《本草綱目》:橘核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 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於核也。

視頻

一分鐘學中藥橘核——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

參考文獻

  1. 橘核 中藥查詢,2011-12-20
  2. 橘核 中醫世家,2011-12-20
  3. 橘核的功效與作用 360doc個人圖書館,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