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橡膠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橡膠壩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橡膠壩屬薄壁柔性結構,是隨着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水工建築物。1957年世界上首座橡膠壩誕生於美國洛杉磯,壩高1.52m,長6.1m,壩袋膠布厚為3mm,強度為90kN /m。此後世界各國相繼開始興建橡膠壩。我國於1965年下半年開始進行橡膠壩的研製建設工作,於1966年6月建成我國第一座橡膠壩——北京右安門橡膠壩,壩高3.4m,壩頂長37.6m,該橡膠壩曾兩次更換壩袋,至今運行正常。

橡膠壩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發展迅速。從1966年到1993年近三十年中全國僅建成橡膠壩366座,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10月,我國的橡膠壩已建成約2000 座,近年來更是以每年新建300座左右的速度發展 。國內橡膠壩目前最高6m,單跨最長176m ,多跨最長1135m,建於1980年的西藏羊八井橡膠壩海拔4300多米,為我國海拔最高的橡膠壩。橡膠壩在我國分布廣泛,西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44°17′N,86°02′E ) ,東到黑龍江省雞西市梨樹區(45°05′N,130°41′E) ,北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加格達奇(50°24′N,124°07′E),南到海南省五指山市(18°46′N,109°30′E ),遍布我國大陸所有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截止1999年已建成橡膠壩20座,台灣省也建有橡膠壩鋼閘門。

山東臨沂小埠東攔河橡膠壩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位於山東臨沂市沂河城區段,由臨沂市水利局組織施工建設和管理,工程於1996年1月動工,1997年1月竣工。橡膠壩全長1135米,由16段組成,每段70米。

2012年十一前夕,投資2688萬元的峰峰礦區滏東橡膠壩正式啟用,該壩壩長108.4米、壩高6.5米,採用國內最新工藝,壩袋製作採用鋼絲骨架、無搭接縫一次成型,壩袋安裝採用斜坡式,螺栓錨固。該壩建成後回水長度達到1600米,蓄水量約60萬立方米這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橡膠大壩,滏陽河防洪標準將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特點

橡膠壩分為充水式和充氣式兩種。充水壩的充排時間要長於充氣壩。在造價方面,兩種壩型相差不多。橡膠壩運用條件與水閘相似,與常規閘壩相比又有以下特點:

一是造價低。可減少投資 30%~70%,可節省鋼材30%~50%,水泥50%左右,木材60%以上。

二是施工期短。壩袋只需3天~15天即可安裝完畢,多數橡膠壩工程當年施工當年受益。

三是壩體為柔性軟殼結構,能抵抗地震、波浪等衝擊,且止水效果好,跨度大,汛期不阻水,可用於城區園林美化。

四是維修少,管理方便。橡膠壩袋的使用壽命一般為15~25年。

構造

橡膠壩主要由土建部分、壩袋及錨固件、充排水(氣)設施及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橡膠壩運行時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方案和操作規程進行,要注意壩袋內的充水(氣) 壓力不能超過設計壓力,以免壩袋爆破。橡膠壩雖然很少維修,不像常規鋼閘門那樣需要定期塗刷油漆防鏽,但也要定期檢查,尤其是在洪水過後,要檢查是否有漂浮物對壩袋造成刺傷,以及壩體振動、壩袋與底板磨損、河卵石摩擦撞擊壩袋等造成的損害。橡膠壩袋容易受到尖利和有頭角物體的損壞,故應劃出橡膠壩工程的管理範圍和安全區域。

應用

橡膠壩主要適用於低水頭、大跨度的閘壩工程,如用於水庫溢洪道上作為閘門或活動溢流堰,以增加水庫庫容及發電水頭;用於河道上作為低水頭、大跨度的滾水壩或溢流堰,可以不用常規閘的啟閉機、工作橋等;用於渠系上作為進水閘、分水閘、節制閘,能夠方便地 蓄水和調節水位和流量;用於沿海岸作防浪堤或擋潮閘,由於不受海水浸蝕和海生生物的影 響,比金屬閘門效果好;用於跨度較大的孔口船閘的上、下游閘門;用於施工圍堰或活動圍 堰,橡膠活動圍堰高度可升可降,並且可從堰頂溢流,不需取土築堰可保持河道清潔,節省 勞力並縮短工期;用於城區園林工程,採用彩色壩袋,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可為城市建設 增添一道優美的風景。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