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次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次經(又稱為次正經,拉丁語:Deuterocanonical Books,區別於「首正經」,Protocanonical Books;原文有隱藏、隱密的意思,引申為「神秘經典」之意),或稱為旁經、後典或外典,是指幾部存在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但不存在於希伯來聖經的著作。一般認為,這些著作由猶太教的抄經士在後期加入,或在翻譯的過程里納入正典。但是也有幾卷的亞蘭文和希伯來文的抄本在死海古卷中被發現。次經不同於偽經,偽經的內容被正統神學認為是否定基督的救恩,冒用他人之名寫作,並且與聖經的主要內容相違背或衝突;而次經只是未被納為新教認可為舊約正典的猶太教著作。

在羅馬帝國[1]的動盪時期,許多人在各種新宗教中尋求慰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2]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

簡介

對於次經的權威地位,教會中存在兩種意見。其一以希波的奧古斯丁為代表,認為次經乃是聖經的一部分;而另一種觀點則更嚴格認為次經在權威上不及希伯來文聖經,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或研究教義的參考,而不能作為教義信仰的依據。耶柔米在他所翻譯的聖經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的譯序中闡述了後一種觀點。後世亦有一些教父和經院學者也都持這兩種觀點。但天主教與東正教一直以來,皆視次經為聖經的一部分,理由是世紀初已是如此 。

馬丁·路德整理翻譯聖經時,追隨耶柔米的意見,只把次經放在後頁作為附件,但未有刪除。現代主流新教只使用了傳統的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公元90年尼吉亞會議所制定的希伯來文本作為聖經的舊約部分,認為次經沒有希伯來文原始經文作為依據,而是以希臘文或亞蘭文寫作、紀錄或整理而成,故欠缺權威性。目前基督教的《聖經》中,天主教、東正教的《舊約聖經》版本包含次經的內容,而新教的聖公宗、循道宗、信義宗將次經放於舊約和新約之間,新教的歸正宗和浸信宗等則無次經。

視頻

次經 相關視頻

世界歷史第14集:羅馬帝國
【人類】:信仰的碰撞,歐洲兩大宗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較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