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

來自國學薈網的圖片

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是宋末元初文人趙文的作品之一。

趙文(1239-1315),宋末元初文人。初名鳳之,字惟恭,又字儀可,號青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信息

作品名稱: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趙文

正文

其一

少年場屋心,富貴輕秋毫。 如何此逼仄,晚作空山逃。 世方馳逐好,我獨儒書豪。 寧甘往教遠,不肯十上勞。 尚持鵾雞弦,自愛鳳尾槽。 紛然涼州曲,誰賞郁輪袍。 取之眾棄中,君眼亦已高。 惜哉君更窮,相看兩蕭騷。

其二

我攜二三子,行此白玉灣。 案頭左章集,古語留人間。 我昔識此士,風雨滿空山。 憂愁送日月,不復記容顏。 自從一別來,乃此再見慳。 為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 豈無城府意,乘馬忽復班。 還能顧寂寞,山路披荒菅。

其三

新詩日以多,古意日以往。 我欲求玄珠,未易覓象罔。 中道良獨難,執玉迷俯仰。 索居無誰語,掩捲起遐想。 當求古人知,何用世俗賞。 意到亦偶然,深刻戒斯鞅。 惟堪自娛戲,非欲互標榜。 唐公謬見推,薛侯詎宜長。

其四

世變如江河,不知何時止。 芸芸生其間,有如赴海水。 乾坤一大甕,歲月等流矢。 公言信可感,流輩乃爾耳。 古來文章家,傳者十數子。 磨滅十八九,誰復知姓氏。 要為不朽計,聖賢事在己。 勗哉立其心,食魚何必鯉。[1]

簡介

在理宗景定至度宗咸淳年間,入學為上舍。元兵攻破臨安,逃入閩地的文天祥府內。元兵到了後,與文天祥失去聯繫,然後逃回故鄉。入元後為東湖書院山長,選授南雄文學。[2]

嘗冒宋姓三貢於鄉,後複本姓,入學為上舍。宋亡,入閩,依文天祥。元兵破汀州,奧天祥相失,逃歸故里。後為東湖書院山長,選授南雄文學。與從弟趙功可並稱「二趙先生」。趙文有《青山集》八卷存世,《四庫總目》評其有哀江南賦之餘音。事見《雪樓集》卷二二《趙儀可墓志銘》、《養吾齋集》卷二九《趙青山先生墓表》。趙文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其詞《全宋詞》錄31首。

趙文為文天祥門人,並曾入其幕府參與抗元活動。趙文與劉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對其非常推重,劉將孫亦與其結「青山社」,其結社情況現不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