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陽文忠公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陽文忠公集,因歐陽修死後諡號為"文忠",故名。共153卷,附錄5卷。其中《居士集》、《易童子集》、《外製集》、《內製集》、《表奏書啟四六集》、《奏議集》等一百十四卷,《歸田錄》、《詩話》、《長短句》等十九卷,《集中錄跋尾》十卷,書簡十卷。前附年譜,後附行狀、墓誌、傳文等五卷。書中《居士集》為作者晚年自己編定,其餘都是南宋周必大編定的。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

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

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詩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內容介紹

《歸田錄》是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歐陽修再次遭飛語中傷,自請外任,出知亳州時作。他在《歸田錄》序里說:"歸田錄者,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士大夫筆談之餘而可錄者,錄以備閒居之覽也。"是一部筆記小說。

歐陽文忠公集

北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153卷,是南宋周必大(1126--1204)等編纂的。現在中國及台灣所藏的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都是殘本。唯有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所藏的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153卷大抵與南宋時代保留的原形同。其版刻的情形如下: 半頁10行、每行16字,注文雙行、左右雙邊。 [2]

參考來源